同观·德国|“激进自由主义2.0”能挽回自民党的颓势吗?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俞宙明
2025-02-22 07:39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本文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与澎湃新闻国际部合作推出的“同观·德国”专栏的第65篇。2月23日,德国将举行联邦议院选举,“同观·德国”刊出系列文章,分析选前各党选情,预判选后组阁前景。本文分析的是自民党。对于支持率还未够到进入议院门槛的5%的自民党而言,它的一线生机或许就在于德国社会主流一直以来都与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划清界限的努力。

自民党竞选海报

2025年2月23日,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即将开启政治版图重构之战。当基民盟、社民党、绿党等主流政党与德国选择党等新兴势力展开激烈博弈之际,有一个政党却显得格外落寞,那就是曾为本届政府执政党之一的自民党。

曾经辉煌,今陷危机

自民党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理念,强调个人自由、市场经济和有限政府。在经济政策上,该党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干预、促进企业创新和竞争;在社会政策上,则支持个人自由和多元化,主张保护公民权利和隐私。在德国的政治发展历程中,自民党曾多次参与联合执政,在德国政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度被视为德国联邦政治中的“造王者”。

然而,进入21世纪后,自民党屡遭挫折。2013年,自民党在联邦议院选举中以4.8%的支持率未达5%的门槛,首次被排除在联邦议院外。此后虽在一些州议会选举有所斩获,但整体发展仍不容乐观。2021年自民党一度迎来转机,在大选中获11.5%选票并参与组阁,成为“交通灯”政府中的“黄灯”。但近年来其呈现颓势,支持率持续下滑,从2024年7月的5%降至12月的3%,最近虽回升至4%,但仍面临无法进入联邦议院的危机。

联盟破裂,始作俑者?

自民党在选民心目中的形象崩塌,和该党近期与执政伙伴的激烈冲突是分不开的。“交通灯”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难以弥合的深刻裂痕,尤其是绿党和自民党在经济政策上存在根本分歧:绿党经济部长哈贝克主张通过债务融资的“德国基金”推动投资,而自民党财长林德纳则坚持严守“债务刹车”。裂痕在2024年10月工业峰会事件中戏剧性爆发:社民党总理朔尔茨单方面取消三党联席会议,自民党则另立门户举办经济峰会,剑指“过度环保主义损害经济”。在一片哗然中,“交通灯”很快走上了末路。2024年11月7日,总理朔尔茨当众宣布解雇林德纳,后者随即带领全体自民党阁员集体辞职。

如果说执政联盟的破裂是执政理念无法协调所致,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其中一方,那么不久后爆出的内部文件,则使自民党背上了联盟破裂始作俑者的骂名。2024年11月,自民党一份关于退出“交通灯”联盟的内部战略文件曝光。这份文件使用了“野战”“诺曼底登陆日”等军事化术语,拟定了一些破坏执政联盟的方略,甚至包含了一份以林德纳名义拟定的声明,呼吁“这届联邦政府必须结束”。这一事件导致自民党数名高层辞职,虽然林德纳否认文件出于己手,但恶劣影响已经铸成。自民党成为蓄意破坏执政联盟的有罪一方,其信任度在民众中一落千丈。朔尔茨也乘机暗示,这恰恰证明自民党已经不存在合作可能,他此前解除林德纳财政部长职务的决定是正确的。

惨淡局面,由来有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挖一下深层原因,就可以看到自民党走到今天的惨淡局面并非偶然,几次偶然事件只是其所陷困境的具象体现。

自民党意识形态根植于19世纪古典自由主义传统,自身定位为经济自由化和自由市场政党。其政策框架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建构期具有优越性,也取得了较好的执政成绩。但在朔尔茨所称的“时代转折”年代,德国始终走不出疫情和能源危机叠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政府预算难产。自民党严格的财政政策和减税等方针不仅在执政联盟内部遭到激烈反对,而且也在选民中难以得到认同。

从德国近几届政府的更迭来看,入阁成为执政党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成功更是挑战。在有先天裂痕的“交通灯”联盟中,自民党在经济政策、财政预算上的理念与其他两党背道而驰,而最终陷入两难之境:妥协则放弃其立党之本,坚持则必定使政策难产。在此背景下,不难理解自民党为何竟筹谋推翻执政联盟,以图“凤凰涅槃”。

从选民的角度看,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对自民党选民基础产生着重大影响。自民党基本盘是资本家、企业家,他们支持自由市场经济理念。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企业家和个体经营者受冲击,对自民党政策效果产生怀疑。同时,当前生态和社会问题凸显,自民党的定位未能追赶上选民关心议题的变化。环保上,它不如绿党有明确的主张;移民问题上,它不如德国选择党态度强硬;社会公平方面,又不如瓦根克内希特联盟立场鲜明。相比之下,自民党在热门议题上声音弱、政策主张不突出,对选民吸引力不足,可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奋力自救,前路漫漫

面对严峻的形势,自民党在2024年12月18日出台了竞选纲领,试图拿出“激进自由主义2.0”来吸引选民的支持,扭转局势。

自民党选纲的要点是通过减税等方式扭转经济颓势,如取消此前针对高收入者征收的团结附加费,逐步将基本免税额度增加至少1000欧元,并将公司的税收负担降低到25%以下。在减轻企业行政负担方面,自民党表示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例如加快审批程序,减少企业在审批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发展。自民党还提出要精简政府部门,比如将发展合作部与外交部合并,以此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在移民政策等方面,自民党也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所谓的“中间派移民政策”。

然而,自民党的这些政策面临着诸多问题。媒体上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减税政策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这与自民党标榜的严格的财政政策其实是背道而驰的。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测算,如果自民党的所有计划都得到实施,国家可能会损失将近1400亿欧元税款,这无疑将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可能会影响到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其他领域的投入。因此自民党的选纲未能起到多少吸引选民的效果。德国电视一台ARD的民调显示,只有6%的受访者相信自民党能够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

黑黄联盟:一线生机?

大选在即,自民党走上生死存亡的关头。正如自民党副主席库比茨基所称,自民党若离开联邦议院,“迟早”会“不复存在”。作为传统上的执政“小伙伴”,与“红绿”两党矛盾难以调和的自民党如今将一线希望寄托在与联盟党组成“黑黄联盟”上,而联盟党方面似乎也有人伸出了橄榄枝。2025年1月13日,基民盟的前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和自民党副主席沃格尔在《法兰克福汇报》上联合发文,公开为黑黄联盟站台,强调黑黄联盟可以解决德国的紧迫问题。但媒体也指出,拉舍特和基民盟候选人默茨并不是一条心,后者并不看好黑黄联盟,拉舍特此举在联盟党内实有拆台之嫌。

当然,自民党的一线生机,也可以说并不止于黑黄联盟。当前的选战不仅关乎自民党的存亡,更关乎德国政治生态的塑造。如德国评论家所说,自民党作为自由主义传统的唯一代表,“其命运是德国政治健康度的试金石,一个无法容纳传统自由主义的政体,或将滑向民粹与极端的两极对决。”一直以来,德国社会主流都在努力与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划清界限,主流政党也都拒绝与民调较高的极左、极右政党合作,而自民党的生机或也将蕴含其中。

(俞宙明,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