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用“全民智驾”拆墙,华为用“自主智能”构建豪华堡垒

澎湃新闻记者 周纯粼
2025-02-21 13:37
来源:澎湃新闻

2025年2月的深圳,两场发布会掀起中国汽车产业的冰与火之歌。

当比亚迪以“全民智驾”之名,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向7万元级市场下放;一周后,华为鸿蒙智行却以尊界S800的百万级身价,用六项“自主智能”技术堆砌出一座中式超豪华堡垒。

普惠与奢侈、规模化与极致化、群众路线与精英主义……

这场同城竞技的微妙张力背后,是智能电动时代,中国品牌逐步掌控汽车行业解释权的体现。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发布会上抛出“觉醒时刻”宣言,号称让汽车从被动智能时代进入主动智能时代。而尊界S800的核心竞争力——途灵龙行平台则是这场技术跨越的主要载体。这个被定义为“行业首个自主智能数字底盘”的系统,通过全域融合架构整合了主动感知、中央控制、智能推理与自主学习四大能力,实现了车身姿态的毫秒级调整。 

其颠覆性在于,当车辆以120km/h行驶遭遇左前轮爆胎时,系统能在0.2秒内通过四轮扭矩分布式调节稳定车身,甚至在湿滑路面无需驾驶员介入即可保持直行轨迹。这一场景的现场演示,直接对标传统豪车难以企及的机械冗余极限。16°后轮转向带来的“蟹行模式”,让5米级车长实现3.37米转弯半径,比A0级小车更灵活。 

如果说传统豪华车追求的是“稳如泰山”,华为则用算法与电机实现“凌波微步”。不仅能够雪地爬坡不失速、对开路面不甩尾,甚至通过时空推理悬架网络预判路况,让车身在颠簸中“预知未来”,提前化解冲击——比如压沙不扬、压玻璃不碎、“踏水无痕”。

安全方面,也主打一个“预防”。尊界S800的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系统,将安全逻辑从“碰撞后保护”升级为“碰撞前干预”。4颗激光雷达与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矩阵构建的全向感知网络,能识别雨雾中目不可见的车辆并自动刹停,还能在预判前后夹击风险时主动转向避险。当碰撞不可避免时,系统会自主收紧安全带、调整座椅姿态,并在事故后切换冗余电源、拨打救援电话,形成“全链路防护”。 

通信技术同样迎来突破。华为星河通信系统首次实现车载卫星通话离车30米共享至手机,行驶中拨打卫星电话不再需要停车等待。双网双待与弱网加速技术,则让导航在偏远山区仍能流畅运行。 

座舱交互同样华为味十足。鸿蒙ALPS座舱2.0通过双层空气循环与负氧离子系统,可主动净化尼古丁等异味;车语系统2.0则用260万像素的智能大灯投射动态光毯,实现“车与外界对话”,例如弯道示宽、行人警示等。 

补能方面,尊界S800的巨鲸电池2.0能够在增程版车型上实现10%-80%充电仅需10.5分钟;纯电版则以每秒补能一公里的速度刷新行业标准。

当比亚迪在深圳东边的坪山高呼“智驾平权”,用规模化摊薄技术成本时,华为则在西边的前海以尊界S800的2100个百万级订单,证明中国市场的包容性足以同时容纳“技术普惠”与“技术霸权”。

余承东的野心不止于参数碾压,从蟹行转向到卫星通信共享,每一个细节都在强化“华为=顶级技术”的认知闭环,试图定义豪华新标准。 

这场相隔一周的深圳双城记,两者风格看似背道而驰,实则共同撕扯着传统豪车的定价权。当迈巴赫用户开始讨论“蟹行模式是否比星空顶更有趣”,这场由“深圳双雄”上演的技术戏剧,或许已悄然改写了游戏规则。

    责任编辑:陈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