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史上最大产品攻势,奔驰以战略韧性驾驭变革时代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深度调整与市场波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展现出强大的运营韧性。
其2024财年数据显示,在支付超100亿欧元股息及股票回购后,集团2024年自由现金流达92亿欧元,工业净流动资产仍稳定在314亿欧元,凸显其卓越的现金管理能力。
尽管集团息税前利润(EBIT)微降至136亿欧元,但高现金转换率与严格的成本控制策略有效对冲了销量波动及价格压力。其中,轻型商务车业务以14.6%的调整后销售利润率保持行业标杆地位,印证了多业务线协同下的抗风险能力。
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业务调整后销售利润率录得8.1%,较上年有所回落,但核心战略方向已明确:通过技术降本、供应链优化与高价值产品投放驱动盈利修复。
研发端87亿欧元的持续投入聚焦MB.OS操作系统及新一代电动平台,为产品智能化与生产柔性化奠定基础。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直销渠道效能、优化车型组合及强化电动产品溢价能力,加速推动乘用车利润率向两位数目标回升,在高端市场竞争中重塑增长动能。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表示:“凭借卓越的产品和严格的成本控制,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极具挑战性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了稳健的业绩表现。为了确保公司在未来愈发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变得更精干、更迅速、更强大,并从全新CLA起展开包含一系列密集新车型的产品攻势。”
为应对行业技术变革与需求分化,梅赛德斯-奔驰正以“主动进化”姿态发起史上最密集的产品攻势。2025年起,全新CLA将拉开覆盖纯电、插混及高性能领域的车型矩阵序幕,至2027年陆续推出全新纯电GLC、C级及换代S级等战略车型。
基于模块化架构的智能研发体系,企业可实现技术堆栈深度集成与区域市场定制化开发,例如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空间与智能配置。
同步推进的“运营提升计划”明确到2027年降低生产成本10%,通过供应链协同与生产柔性化,确保在电动化转型中兼顾效率与灵活性。
中国始终是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从2014年至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携手合作伙伴在中国投资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持续推进本土化。
中国市场会在新的战略下继续扮演重要的战略角色。梅赛德斯-奔驰看好中国市场潜力,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助力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攻势,其中包含7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投放的长轴距车型。
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将迎来中国生产20周年,开启本土化新篇章。2025年,北京奔驰生产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将上市,拉开此次产品攻势的帷幕。2026年年中,长轴距GLE SUV 新车型将投产。随后,福建奔驰将投产基于VAN.EA平台的全新豪华纯电MPV。
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也将迎来中国研发20周年。中国研发已发展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德国以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发网络,有超过2000名研发专家。京沪创新“双引擎”使梅赛德斯-奔驰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创新生态和供应链,能够在“奔驰标准”的基础上,以“中国速度”进行创新。
随着全新CLA的发布,所有新款梅赛德斯-奔驰车型都将配备自研的、由AI赋能的梅赛德斯-奔驰MB.OS架构,支持进阶的智能驾驶技术。在全新长轴距CLA上将配备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研发的“无图”L2++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在汽车产业卷斗加剧的时代,梅赛德斯-奔驰以财务韧性为盾,以产品创新为矛,展现出百年车企的战略定力与变革魄力。其精干化运营、技术创新和坚守奔驰标准的策略,不仅为其利润率重回两位数的目标提供了现实路径,更通过前瞻布局纯电与高端燃油产品线,在行业分化期抢占结构性机会。
这一主动求变的姿态,将为其在下一个产业周期中延续豪华赛道引领地位注入确定性。而在此过程中,中国市场将一如既往地成为这家汽车发明者主动求变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