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仅有一克重的春运行李,究竟装了什么?

2019-02-21 19:01
上海

两年前,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寻甸的赵蝶填报了华东理工大学,来到了上海这座她日思夜想的大城市。

在一家人感到欣喜的同时,妈妈也流下了不舍的泪水。看着妈妈红了的双眼,她哽咽的嗓子却说不出话来。
 
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让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渴望更多的融入。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她还通过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做一些兼职,慢慢地学会了靠自己。

 

 
和很多来到上海的大学生一样,她喜欢上海这个大城市,在这儿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看到了不一样的未来。然而,在内心深处却还是放不下对家乡的那份牵挂。她思念家乡,思念她长大的那方土地,思念那里的一切,哪怕是一阵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
她一遍遍在心里问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

今年寒假,除了时隔两年回乡过年的期待之外,她还带上了一份特别的行李——她不到一克重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名表。 

2018年,她的家乡云南寻甸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在和学校不同专业来自寻甸的同学回乡实践的过程中,她也发现了家乡的变化,这个养育了她十几年的地方在一点一点改变,变得美好,变得更加让人不舍。

 
回寻甸参与支教项目的时候,孩子们单纯的双眼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孩子声音稚嫩对她说“姐姐,你什么时候能带我去看真正的飞机呀?”心,被感动,被触动,被温暖,被融化,在这里默默地生了根。
 
“寻甸,我要回去!”

她要看着自己的家乡发展,要参与它的成长。这里是她的起点,这里培养了她走出去,她要回来开拓一片蓝天,看着它飞起来!用在华理学到的知识,亲手建设自己的家乡!

 
这次社会实践不只让她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发展,更让她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社会实践报名表这份一克重的特别“行李”里,有华理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更承载了华理学子的精神与情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了鼓励更多大学生通过了解家乡进而了解国情,激发同学们学成返乡奋斗的热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今年寒假,华东理工大学校团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双百双千”工程,重点开展了包括“深入家乡、了解国情”实践活动在内的七个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广泛动员组织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立足经济发展前沿、文化传承重点、社会治理难点、生态保护痛点,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家乡,开展国情调研、学习体验、调研参观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今,我们身寄异乡,不忘故地;未来,我们或是为家乡发光发热,或是留在上海打拼出一番天地,无论哪种选择,相信华理学子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