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造车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当一家新造车公司激进地将公布销量的频率,从每月一次缩短为每周一次凸显自身优势时,可曾想过,有一天为他人做了嫁衣。

销量榜中看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2月10日至2月16日,小鹏汽车继1月份首次夺得月度销量桂冠后,又以0.81万辆首次问鼎周冠军。
小鹏的登顶与理想的让位,证明在智能电动赛道上,短期内不会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这也意味着没有一家新兴造车企业可以毫无压力地安稳度日。
毕竟,从媒体统计的1月份单一车型榜单来看,小米SU7才是1月份销量最高的新势力车型,这次的周榜也以0.69万辆位列第三。当然,小鹏MONA M03、P7+和理想L6之流也不差。
2025年,一家新势力能够继续留在牌桌上,解题思路仿佛就藏在这张车型龙虎榜中——要么做主流品类、要么做主流价格带,总之,瞄准的人群基数越大,越有成功的可能性。
比如小鹏M03面向年轻人,用极致性价比和科技标签主打“第一辆车”;理想L6则将家庭出行保姆的角色发挥到极致。
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中国区合伙人何松松最近在《生死时速——2025年中国车市七大生死预言》一文中提到的“电动生,燃油死”“有智驾生,无智驾死”“主航道生,小支流死”等观点,底层逻辑是在诉说“不要和趋势对着干”。
关于趋势,首先的一个判断,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去年连续数月超过50%之后,今年将会持续飙升。以整年来看,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47.5%。里斯咨询预计,这个数字今年将攀升到60%-65%之间。
在此大前提下,并非说做油车就毫无意义,只能说在更主流的新能源领域发力,成功率更高。
智驾是留在牌桌上的入场券
以最为火热的智驾赛道为例,新能源车的电气架构比燃油车有着先天优势。
新年伊始,比亚迪的“全民智驾”发布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场发布会上,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搭载自研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覆盖从7万元级别的海鸥到百万元级别的仰望,首次将智驾技术大规模下沉至主流市场,彻底打破了“智驾即高价”的传统格局。

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深圳全球总部召开发布会,宣布王朝、海洋网全系21款车型升级高阶智驾。
而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两次发文。表示,“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混淆高阶智能驾驶概念,把最基础入门级的智能驾驶辅助说成高阶智驾,是不合适的!”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则表示“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呼吁行业关注高频出行场景的真实需求与安全底线。
一家是“当红炸子鸡”,一家是传统车企巨头。两家反应如此巨大,代表着“智驾”是当前汽车行业最核心的关键词之一。
而要成为“主流”,智驾肯定不能弱,只是平均水平也不够——要么性价比拉满,要么做技术天花板。而规模化做到极致的比亚迪,显然选择第一种更合适。对此,何松松认为,“参照比亚迪曾经‘油电同价’的杀招,全民智驾战略的发布,可谓是开启了最终决赛的倒计时。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智驾将成为留在牌桌上的入场券”。
主打豪华区间的新势力品牌将迎至暗时刻
技术要成为主流,价格自然也不能曲高和寡。用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的话来说,环保技术只有普及了,才能为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王松松认为,10万-20万元,20万-30万元的主航道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得主航道者得天下。他指出,2025年,无论是问界M8、小米YU7还是其他品牌推出的新车,基本都瞄准了这一区间。
中汽协2024年产销数据印证了他的观点。数据显示,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10万-30万元市场增长速率最快。而30万元以上区间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基于这一趋势,王松松判断,主打豪华区间的新势力品牌将迎来至暗时刻。比如,蔚来迟迟未厘清高端战略,或面临增长瓶颈。成立至今,蔚来尚未能站上30万辆规模。其指出,为了守住高端定位,蔚来不惜分兵作战,将乐道品牌独立。而在高阶智能技术不断下放,大厂利用规模优势叠加技术优势,力推科技平权的时代背景下,缺乏明确差异化基础支撑的蔚来品牌,或将面临挑战。
同理,其在文中指出,尊界这一超高端系列恐怕也难以持久。“且不论电动时代需不需要‘电动迈巴赫’,就是燃油时代的迈巴赫也难逃被主流车企收购的命运。电动时代下半场,妄想通过超高端留在牌桌上的几家车企,恐怕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之,在哪哪儿都提倡“平权”,“豪华”又经常被“重新定义”的智电新时代,不要头铁做那个少数派,务实深耕主流区间,或许是比“我有一个梦想”更值得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