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上海④|从轨交腾飞到浦东蝶变,上海城市建设开创新之先
2024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36集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通过“寻访”+“微故事”的形式呈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让更多人从志书中读懂上海、爱上上海。
系列涵盖“知上海由来”“看城市更新”“建人民城市”“开创新之先”“为全国服务”“与世界牵手”“享美好生活”七大版块,本篇呈现“开创新之先”的2集内容,从轨交发展、浦东开发开放,看上海如何当好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21 上海地铁 从零的突破到世界前列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进入试运营,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实现零的突破,进入新纪元。
现今,上海轨道交通在运营里程、列车数量、全自动驾驶线路条数上实现三个“世界第一”。
据《上海年鉴(2023)》内容显示:至2022年底,全市轨道交通线路20条,线路总长度831公里;轨道交通车站508座,其中换乘车站83座;运营车辆1218列7485节,全年运营总里程10109.36万列公里。
轨道交通已成为上海市民出行首选,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近1200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客运比重约76%。
同时,上海积极推进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第一条跨省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已实现无感换乘。
浦东开发开放,是中国向世界树起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它既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跨世纪伟大工程,又是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缩影。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委、市政府,原则同意上海报送的《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请示》。
从那以后,浦东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4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16715.15亿元,诞生了全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国第一”。浦东变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放在浦东,推动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展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