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上海③|多领域发展脉络交织,厚植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根基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5-02-08 16:21
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36集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通过“寻访”+“微故事”的形式呈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让更多人从志书中读懂上海、爱上上海。

系列涵盖“知上海由来”“看城市更新”“建人民城市”“开创新之先”“为全国服务”“与世界牵手”“享美好生活”七大版块,本篇呈现“建人民城市”的7集内容。教育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城市建设则为市民打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这些发展脉络相互交织,构成上海发展的丰富图景,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体现。

14  缔造未来的事业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立于1953年,作为新中国校外教育的开创者,70多年来,累计3000万上海的少年儿童在少年宫度过金色的童年。

“儿童工作就是缔造未来的工作”,聚焦少年宫的过去和未来,“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理念与实践始终植根于上海的城市生活中,这既是对宋庆龄先生的纪念和缅怀,也是对今天少年宫所象征的“缔造未来的事业”的憧憬与期待。

志在上海·缔造未来的事业(05:00)
15  苏州河上梦清园

梦清园位于苏州河南岸、宜昌路以西、江宁路桥东侧,三面临水,占地面积8.6公顷。2004年7月建成开园,是苏州河整治中集园林绿化、科普教育场馆、水环境整治工程措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项目,集中体现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城市的科学发展观。“梦清”二字,代表了品质和幸福,既是改造焕新后苏州河普陀段的最佳注解,也是苏州河全流域的真实写照。

志在上海·苏州河上梦清园(05:00)
16  走进东方绿舟 播下橄榄绿的种子

东方绿舟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畔,是21世纪初上海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工程,占地5600亩,每年接待数百万青少年开展民族精神、国防、生命、科普及创新教育等活动,获多项国家级荣誉。据《长宁区志》记载,东方绿舟的国防教育基地,源起于长宁区的天山公园国防园。2002年,国防园关闭,资料和兵器迁至现址。

志在上海·走进东方绿舟 播下橄榄绿的种子(05:00)
17  成人教育 教育终身

1978年之后,上海的成人教育历经四个发展阶段:恢复整顿期(1978-1986);改革发展期(1987-1994);逐步融入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1995-2005);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2006-2010)。

“成人教育”的理解范围在不断扩大,不只关注企业职工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还重点关注着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新型农民等各类群体。

志在上海·成人教育 教育终身(05:00)
18  甘做特教红烛 付出更多爱心

上海特殊教育具有近百年历史。近30多年间,特殊教育受到历届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共同努力,上海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规模和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覆盖面大幅度增长,办学规范化水平和办学质量大大提高。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上海全面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目标。

志在上海·甘做特教红烛 付出更多爱心(05:00)
19  灵动之鱼的成长

奉贤新城,初名南桥新城,21世纪初被列入全市建设的11个新城。随着后续规划出台,从九大新城之一、七大新城之一到五大新城之一,奉贤新城在全市城乡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承担着南上海核心空间发展的重任与使命。

地标“上海之鱼”,集商业、文化、办公、居住等城市项目为一体,是三星级“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试点)”,被视为奉贤新城建设发展的缩影。生活在新城,可谓鱼在水中,城在景中,人在画中。

志在上海·灵动之鱼的成长(05:00)
20  杨浦滨江 生活秀带

杨浦滨江创造了杨浦近代工业历史上的许多的第一——第一家机器纺织厂,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外商纺纱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和更新,杨浦在产业和城市空间方面进行重构,杨浦滨江的转型也逐步展开。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建设者们在这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为市民营造公共开放空间,做好工业遗址的开发利用。

志在上海·杨浦滨江 生活秀带(05:00)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