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场“蓝眼泪”!已有多人拍到!

2025-01-27 13:28
广东

它像是碎钻洒进了大海,又像是星星坠入了人间。

蓝眼泪。图源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广东首场“蓝眼泪”在珠海爆发。在珠海金湾横石基沙滩、银沙滩等地,连日来一到深夜就有大批市民游客守候在海边,只为了一睹“蓝眼泪”这个自然界奇观。众多网友发帖感叹,“蓝眼泪”像是映在海里的蓝色星河,与星空、烟花一起组成了浪漫的滨海夜景。

同时,平潭一科技公司的研究基地也传出好消息——以梨甲藻为载体的“蓝眼泪”人工培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在全国首次实现大规模化养殖。这意味着,曾经仅在特定时节现身的“蓝眼泪”景观,如今游客有望随时观看,还可以带回家赏玩,真正实现“观泪自由”。

对于“蓝眼泪”的出现,公众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很浪漫唯美;有些人认为它对人体有害,而且会造成海洋污染,众说纷纭。那么“蓝眼泪”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该如何看待它呢?

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高级工程师易斌介绍,“蓝眼泪”是一种海水发光现象,本质是夜光藻大量增殖形成赤潮,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的浅蓝色光的现象,在适合的水温(16℃-24℃)和盐度(25-30的盐度范围)下,在海湾、港口等海水流动性较差的地方,夜光藻容易爆发性增殖并富集,夜晚,在海浪等的刺激下,夜光藻将发出浅蓝色闪亮的光,形成“蓝眼泪”现象,于南海发生赤潮较多的季节为冬春两季(11月至来年5月)。

据了解,夜光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繁衍的方式类似于藻类,生活习性又类似于原生动物,所以又叫夜光虫。

夜光藻的身体内有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荧光素会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光芒,当受海浪拍打等刺激时就会发出浅蓝色的光。潮流和风速促进了海水作用,使得底层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在缺少捕食压力的情况下,这种富有营养的水体促进了夜光藻饵料(主要是硅藻等)的大量繁殖,如果此时遇上适宜的盐度及温度,夜光藻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自我繁殖,最后在合适的风向下大量聚集,便形成了“蓝眼泪”现象。厦门也曾出现过“蓝眼泪”现象,其主要发光生物也是夜光藻。

“蓝眼泪”对海洋环境有影响吗?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总工董燕红表示,夜光藻本身是无毒的,但如果密度过高,分解时能造成海水缺氧,同时它分泌的氨类物质会恶化水质,而且可能会堵塞鱼鳃,使鱼类缺氧死亡,对海产养殖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且,藻类可能携带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病菌,容易造成感染或引发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所以切勿在赤潮发生区域进行捕捞、游泳等活动。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人民网-广东频道、福建日报、上海科协;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