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小课堂⑮|国粹京剧魅力几何?王珮瑜带你领略手眼身法步

2025-01-21 16:15

【编者按】

京剧的起源是什么?

京剧艺术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优秀京剧表演是怎样炼成的?

……

把文艺送到孩子中去。自2022年起,由澎湃新闻与上海文学艺术院、中国福利会儿童教育传媒中心共同推出“小小艺评家”项目,让知名、专业的文艺家带孩子们近距离感受艺术、读懂艺术。

前两年,这一系列艺术鉴赏课程邀请到油画、摄影、漫画、书法、音乐、戏剧、魔术、动画等领域的艺术家亲身授课,并带领孩子走入各类艺术的殿堂。

如果你也对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有许多好奇与疑问,想要一探究竟却又不知从何起头,不要错过这次名师普及、启发艺术思维,同时又能提升鉴赏、评述能力的好机会!

用艺术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小小艺评家”艺术鉴赏课又上线啦!这一次,我们想与同学们分享的艺术话题是——京剧。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京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京剧的起源是什么?京剧艺术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优秀京剧表演是怎样炼成的?这节课,我们邀请了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瑜音社京剧小科班的创办人王珮瑜带大家近距离了解京剧,现场教你唱念做打、手眼身法。

【第一堂理论课】—— 什么是京剧?

【主讲人】

王珮瑜

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瑜音社京剧小科班创办人

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珮瑜

京剧艺术要传达的是一种美,从唱念做打里提炼出中国人审美内核。让我们与王珮瑜老师一起走进京剧艺术的奇妙世界,发现美、接近美,一起探寻京剧艺术的魅力。

课堂笔记

1、京剧艺术的诞生与当年乾隆皇帝80大寿有关,要把全国唱得最好的戏班请到北京,就开启了著名的徽班进京。但那时候还不能说形成了京剧。当时的京城剧坛有昆曲、秦腔、梆子、汉调、徽剧等,真正形成京剧的过程漫长且复杂,其中包括音乐、表演和语言的流变是逐渐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2、京剧,最初不叫京剧,而是叫乱弹、皮黄等等。京剧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北京戏班到上海演出,上海观众和媒体把北京戏班演的戏定名为京剧,所以可以说,京剧艺术是在北京形成,而在上海被真正定名。

3、京剧表演艺术可以高度概括为八个字:“有声必歌,无动不舞”。在舞台上发出声音,就得有歌唱的旋律;在舞台上举手投足,都得有舞蹈的美感。

4、戏曲舞台上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不准真刀真枪、真山真水,中国戏曲舞台是极简、大气 、虚拟的。

5、京剧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非常多的偶像级的艺术大师,他们对京剧的形成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第一代: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第二代: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第三代: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

【第二堂实践课】——亲身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上完第一堂理论课,相信同学和家长已经对京剧的历史与魅力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更加期待如何亲身体验这门传统艺术的精彩。在这节实践课中,王珮瑜老师将亲身教学带大家走进京剧的世界,瑜音社的小演员们也将现场表演原创微京剧《坐井观天》,让我们一起探寻京剧艺术的魅力,找到京剧艺术的无穷乐趣,走进京剧艺术的奇妙世界,发现美、接近美。

课堂笔记

1、无数角儿把京剧灌溉

京剧更加强调流派、行当以及艺术家的个人特色。京剧真的是由若干角儿组成的,如果没有这些角儿们就不会有京剧今天的辉煌。所以一说到京剧,它一定是无数的角儿,把它灌溉成一棵参天大树。京剧讲生旦净丑,是几个大行当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大剧种。曾经叫生旦净末丑,后来由于演员慢慢地发展,剧目慢慢地合并,末就归到生行里面。所以,现在是四个大的行当。

2、看到古人的智慧

京剧的剧目在设计上,绝对不让你沉溺在某一种单一的情绪当中。即便是在一个大悲剧里面,一大场虐心的戏完了以后准会上来一个丑行,目的就是让观众从刚才悲伤的气氛当中跳脱出来。其实这不就是人的生活嘛。生活不永远是快乐,也不永远是悲伤,它总是今天开心一下,明天让你悲伤一下,后天又开心了,总是这样起起伏伏、冷暖自知。所以在京剧艺术的行当设计、表演技法、剧本、演员和所有规矩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中国古人的智慧。

3、以最“京剧”的形式演绎最熟悉的故事

活动现场,“瑜音小社”少儿京剧团表演了原创微京剧《坐井观天》。小演员们将“坐井观天”这个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的成语故事,演绎得鲜活有趣,展现了传统京剧之美。王校长介绍道,瑜音社就要以最“京剧”的形式演绎最熟悉的故事,希望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

扮演小蛙的演员学的是老生,但是在这个戏当中,他演的是介于生行和丑行之间的一个角色。京剧是讲行当的,但考虑到很多小朋友还不清楚什么是行当,所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打破行当的壁垒,让孩子们感受京剧的乐趣。

王校长还带领微京剧《坐井观天》中的小演员们,与大家进行了一系列的互动,让台下小朋友们亲身体验了京剧的魅力。

作业点评:

1、辛一墨 建襄小学 三(六)班 

学生感想: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王珮瑜老师的京剧体验课。王珮瑜老师是上海京剧院的著名京剧演员,她的课让我对京剧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课堂上,王珮瑜老师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京剧的历史和起源,还亲自示范了京剧的表演技巧。她唱腔优美,动作传神,仿佛把我们都带入了京剧的世界。最令我难忘的是,王珮瑜老师还教我们如何唱京剧。她耐心地纠正我们的发音,告诉我们如何运用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我也被这种艺术深深吸引。通过这次体验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京剧的知识,还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王珮瑜老师用她的热情和才华,让我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京剧,传承和发扬这门宝贵的艺术。

王珮瑜点评: 

这位同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京剧艺术的好奇与热爱,我相信你从这一天开始一定爱上了京剧。坚持下去吧,“京剧其实很好玩”,希望以后这句话由你来告诉更多人。

2、顾乐彤 上海市杨浦区凤城新村小学 四(4)班  

学生感想:

通过参加这次京剧讲座,我深感震撼并收获满满。在课堂上,王老师生动地为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渊源、表演特色和文化内涵,让我对这门传统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现场观摩演员们微京剧《坐井观天》的精彩表演,我被他们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底所折服。京剧的独特唱腔、华丽服饰以及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都深深吸引了我。

这次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京剧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欣赏京剧,更加懂得了尊重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的重要性。这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文化视野,还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讲座结束后我还参加了一节京剧深入体验课,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京剧的相关知识,亲身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王珮瑜点评: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容着几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历史风烟。京剧足够美好,可以从任何角度走近它、触摸它,成为它的观众。希望我们能一起坚定地热爱京剧,矢志不渝。

3、方知行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四(1)班 

学生感想:

2024年10月,我们《少年日报》小记者团中的几位小记者在今潮8弄瑜音社课堂,参加了“跟随王珮瑜踏上京剧探索之旅”活动。活动中,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珮瑜老师和她的团队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京剧讲座。讲座后,王老师还接受了《少年日报》小记者的专访。

王珮瑜老师一头短发,穿着蓝色衬衫、牛仔裤,神情轻松地走上舞台。台下的一百多张椅子上坐满了家长和孩子。王老师详细介绍了京剧的起源、传承人、唱念做打等四功,播放了精彩的京剧片段,还告诉观众舞台上不会有真的山水亭台,全靠演员的动作表现出来。然后,大家观看了“瑜音小社”少儿京剧团带来的微京剧《坐井观天》。这部瑜音社的原创剧目特为儿童设计,曾斩获“小白玉兰”集体奖项。剧中小青蛙、小鸟、小猴、小兔和海鳖爷爷的精湛表演获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小演员谢幕后,王老师邀请台下的小朋友们,跟随剧中的小演员们练习动作。其间,王老师还手把手教大家“云手”,踏步端掌,在虚空中划出“顺风旗”,现场气氛十分美好。

讲座结束后,小记者们赶到王老师的办公室,对她进行了专访。小记者们踊跃提问,王老师逐一热情回答。王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学艺经历,8年前她就开始带瑜音社团队去上海中小学上社团课,4年前开始开出瑜音社小科班,一直致力于京剧艺术当代化的传承与传播。她认为,京剧特别有正能量,老生这类角色非常适合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商和智商都在线。未来,要通过互联网+的模式,通过短视频等线上平台,把感兴趣的青少年吸引到线下,形成“线上导流、线下深度体验”的良性循环。

通过这次活动,许多观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京剧,发现京剧原来也可以很好玩!

王珮瑜点评: 

在《坐井观天》演出的时候,我高兴地看到小朋友眼中闪动着好奇与热爱。一双双如星子般璀璨的眼眸,让我相信,雏凤清于老凤声,京剧之美会由你们传递给更多人。

两堂课学完后,大家是否已经对京剧的历史渊源、艺术形式和表演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是否也发现,原来京剧这门艺术不仅博大精深,还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如果你对京剧表演充满好奇,或者跃跃欲试想谈谈你的学习感受与收获,欢迎留言分享,说不定还能收到王珮瑜老师的亲自点评哦!

    责任编辑: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