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实验操作纳入学业评价,为更多孩子播下科学种子
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和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纳入理化生等实验操作……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特别提到要将实验等探究实践纳入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关键时期,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科学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到如今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都指向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夯实根基。
这几年,中小学科学教育开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需要打破。比如,科学教育相关的经费投入保障不足,影响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生均实验室面积仍然较小,无法满足学生实验需求;部分学校实验室利用率低,学生亲身体验少,实验操作能力低。类似种种问题,影响着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科学实验对于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科学教育,绝不仅仅是多配几个科学教师,多加几节科学课,多进行几次科学知识的考试就行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探索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学习体验,都有赖于科学实验。
正是在动手实验中,学生加深了对抽象的科学知识的理解,观察到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表现;正是在操作实验仪器、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时,学生的精细动作技能、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正是在进行实验设计、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思维。
一言以蔽之:一次不起眼的“小实验”,对青少年的灵感触发、兴趣培养,可能远胜于好多节科学课。
因此,《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出从评价改革入手,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和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纳入实验操作,以此牵引各地加强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倒逼学校重视实验操作,对推动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强科学教育,强化核心素养培育;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在科学教育中加强实验教育,显然是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的题中之义。
具体来说,要引导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不断改进学校课堂教学方式,推动科学教师真正重视科学实验;还要加强加大经费投入,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的投入力度,让薄弱地区学校不被落下。
让每个校园成为实验室,让每名学生都成为“小科学家”,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科学种子会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会源源不断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