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几近停产、销量同比减半,北汽新能源开始“刮骨疗毒”

澎湃新闻记者 陈楚薇
2019-02-17 09:36
来源:澎湃新闻

。对于北汽新能源而言,要摆脱对补贴的依赖,产品和技术才是最终的答案,这之间没有“捷径”可走。

2月15日,前不久刚刚“换帅”的北汽新能源交出了一份极为糟糕的成绩单。根据北汽蓝谷(600733,北汽新能源系其子公司)2019年1月产销快报显示,当月汽车产量142辆,同比下降了98.17%;销量4512辆,相比于去年同期的8009辆,下滑了43.66%。

要知道,北汽新能源一直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黑马“,2018年累计销量达15.8万辆,同比增长53.11%,连续6年保持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从2019年首月产销数据来看,与多数车企的“开门红”不同,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接近“腰斩”。此外,更为奇怪的是,产量只有区区142辆,这意味着坐拥5家工厂的北汽新能源首月几乎处于“停产”状态。

一般来说,车企单月产销量数据应该基本相当,从而避免出现脱销或者压库的状况,但北汽新能源1月产量只有销量的3%,意味着厂家显然有意调控生产速率。

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确认了这一猜测,并进一步解释称,北汽新能源正处于产品结构调整,要率先保障高品质的车型供应。

“一方面,由于前期我们低端车型动力电池供应相对充足,但现阶段按照“高质量发展”思路,电芯资源需要向高品质的新产品倾斜,因此我们在主动控制和调整电池配套。”其表示,“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发展太快,产业配套环境尚未成熟,导致供应链能力不足。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快,而电池产业发展结构不均衡,高能量密度的高性能电芯资源不足,客观上导致现阶段中高端产品供货不足。”

那么,为何在家家公布“开门红”的1月,北汽新能源不顾销量数据也要暂停低端车型生产,为中高端车型的生产“让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6年连续问鼎国内纯电动车销量冠军,但分析北汽新能源的产品结构可以发现,其过于依赖A00微型纯电动车(如EC系列,约占北汽新能源2017年销量的78%),换句话说,北汽新能源的主要销量来源是价格低廉的微型车,而该类电动车对政府补贴依赖度相当高,但随着补贴下滑,北汽新能源也面临极大的成本问题。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在北汽新能源销量飙涨之际,该公司经营数据却并不出色。公开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2015年净亏损1.84亿元,2016年才实现盈利,净利润为1.1亿元,2017年在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共计49.59亿元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全年利润仅5800万元。

事实上,北汽新能源也意识到补贴退坡将带来的“危机”,为此,一方面在去年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企图为公司引入更多的外来资本。2018年9月27日,北汽新能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借壳“SST前锋”上市,以“北汽蓝谷”的证券简称成为中国A股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但上市首日北汽蓝谷便遭重挫,盘中两次紧急停牌,收盘价报9.5元/股,暴跌36.88%,可见资本市场似乎对这家企业的盈利能力饱含质疑。

另一方面,实施推进北汽新能源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双向上”战略开始变得“迫在眉睫”。

根据北汽新能源的产品规划,今年将主打EX5/EU5/EX3/EU7/EC5等中高端产品,全年目标A级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要达到50%,这些车型的平均售价超过10万元。

“从目前情况看,EU5/EX5市场口碑良好,尚有三万多台订单尚未交付,EU5在1月份销量占比已达到86%。”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在对旗下青岛、常州基地进行设备改造、生产导入和员工培训,为EX3和EC5的上市做准备。

而在调整产品策略的同时,北汽新能源也刚刚经历了“换帅”。2月1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北汽蓝谷董事、总经理郑刚,由于身体原因主动提出离职申请,现已正式获得批准,其职位将由北汽集团新能源管理部部长马仿列接任。

联系今年首月“暴跌”的产销数据,可见,在马仿列的带领下,北汽新能源正经历转型的“阵痛”,但或许只有熬过和走出这个阵痛期,才能真正进入全新的上升空间。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