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做对了什么?

澎湃特约评论员 谢良兵
2025-01-18 15:25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又有重大进展。

1月15日,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420.6万吨、1.25亿人次,排名分别升至世界第二、世界第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以上;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10万吨以上。对照来看,多方面的目标已提前完成。

上海港

30年飞速增长的秘密

从199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30年增长50倍,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每一次千万级的突破,都是一次历史性跨越。第一次跨越发生在200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1000万标准箱;此后,上海港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2011年,突破3000万标准箱;2017年,达到4000万标准箱;2024年12月22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正式突破5000万标箱。

上海港202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最终达到了5150.6万标准箱,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的最高纪录,并且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写下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过去这些年上海港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动化码头投入使用,港口布局不断优化。2017年底,上港集团打造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如今,其自动化水平又不断迭代升级,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成为全球能效最高的自动化码头。

其次,上海港不断深化与全球班轮公司的合作及区域合作。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上港集团已同包括长三角16个港口在内的22个长江沿线省市港口进行深度合作,在长三角布设24个内陆集装箱码头,强化了母港与腹地港航物流资源的协同效应,增强了腹地辐射能力。

第三,新业务的试点与推广,以及港口集疏运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吞吐量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能。2024年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约60%,创历史新高;2019年推出的海铁联运服务也已实现常态化,10余条海铁联运“天天班”稳定开行,2024年运量突破9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约40%。另外,沿海捎带、国际集拼、跨境电商等业务都成为集装箱增量的新引擎。

最重要的是,有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2016年6月,上海通过了国内首部航运中心建设地方性法规。2024年12月底,上海市通过了修订后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将于2025年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求,统筹保障航运中心建设用地和水域等资源需求,推动构建高效、绿色、畅达的集疏运体系。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做全球航运的“超链接”

除了上海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另一个主战场——上海机场在2024年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航空运输市场步入加速恢复期。2024年上海机场全年进出港航班量80.3万架次,同比增长15%;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9%,创下历史新高;货邮吞吐量420.6万吨,同比增长11%。

可见,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和“规模”优势非常突出。上海港和上海机场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航运经济兴盛的缩影,更是中国对外贸易活跃程度的有力见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在成为全球航运的“超链接”,一头连着广袤的中国,一头连着浩瀚的世界。

2024年上海外贸进出口额达到4.27万亿元,规模连续9年创新高。其中,出口增长4.6%。贸易伙伴已超过了200个,上海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增长了4.8%。贸易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将近60%,机电产品进出口占比超过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将近1/3。此外,2024年外贸方面的一大亮点,是船舶和存储部件出口实现近60%的快速增长。

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上海对外贸易的畅通,离不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在口岸贸易方面,上海港和上海机场的贡献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口岸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07万亿元,同比增长3.9%,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

上海港利用洋山特殊综保区的特殊政策优势,推动中转集拼作业时间减少近50%,这意味着货物能够更快地从港口出发,抵达海外市场。比如,上海港就在其港区内设立了全国首家二手车出口综合服务平台,极大优化了二手车出口流程,提高了效率,推动二手车出口增长了超20%。

同时,上海在推动数字贸易、跨境贸易、国际要素流动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上海推进数字身份跨境互认试点,推动临港新片区与新西兰奥克兰港、智利瓦尔帕莱索港合作开发和实施数字航运解决方案;通过试点跨境电商敏货机场便利化收运,上海两大机场跨境电商出货量同比增长近30%;跨境电商9610海运出口试点并实行常态化运营,也让上海到美国西海岸的跨境电商海运快线仅需11天。

值得一提的是,过境免签政策以来,上海作为“中国入境游第一站”,2024年入境游客超600万人次,在全国空港中位居首位。

爱达魔都号

联动发展赋能对外开放

航运是天然全球化的行业,航运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港口和机场在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处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是航运的重要集结点和枢纽,已成为全球贸易运输的重要支撑。港口和机场不仅是物流与经贸的枢纽,还能以大通道推动外贸升级,赋能开放型经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在2024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中综合实力继续保持领先。上海已连续5年位列全球第三,硬件条件不遑多让,但与新加坡、伦敦等国际航运中心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短板就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方面,这是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和核心软实力。

2024年,上海港在高端航运服务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沪开庭并作出裁决,实现中国商事海事仲裁制度性突破;上海港完成中国首单国际航行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作为由上海航运交易所参与挂牌的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预计2024年稳居全球成交量第一的位置。

上海机场同样在2024年坚持软硬件双轮驱动,着力提升安全运营和服务水平。如虹桥机场通过国际民航组织USOAP审计,被评价“代表世界一流水平”;国内首家跑道灯状态系统正式投运;在两大机场建设3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把上海机场建设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等。

航运器材的国产化,也在2024年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一年来,爱达·魔都号一共运行了84个航次,服务超过30万的中外游客。爱达邮轮产品和客户体验副总裁顾鹏程说,游客满意度可以达到95%以上。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交付16架,截至2024年12月,C919累计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

高端航运服务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想进一步提升能级,就必须补短板、抢赛道、促开放、强协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资源配置能力。尤其是绿色、数字和智慧港航正成为国际航运高端服务业的新内涵,在这些新领域的资源分配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有何作为,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未来,上海应大力推动航运中心与经济、金融、贸易、科创等其他四个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形成“五个中心”建设互相支撑、联动发展、攥指成拳的“功能聚合体”,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需求,从而真正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的跃升。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已有成绩,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与国家战略的精准实施相结合的产物。展望未来,上海需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绿色的理念,深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要在硬件与规模上继续保持领先,更要在质量、效益、可持续性上实现新的飞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更多“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海报设计 祝碧晨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