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申聚焦|自浦江起,破千重浪: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新起点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2025-01-15 07:00
来源:澎湃新闻

在从2024迈向2025的关口上,“5”这个数字于上海而言显得意义非凡。它揭开了新的一年,也标注着新的高度。

5万亿。上海市市长龚正在元旦献词中讲到,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有望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

5000万。2024年12月22日,上海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码头。

2024年上海港第5000万标准箱(TEU)装卸成功完成。上港集团 供图

“五个中心”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从三个中心、四个中心到五个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上海承担着越来越多发展的使命,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越来越多的青睐。自浦江起,破千重浪。数字见证发展,两个举世瞩目的“5”成为“五个中心”含金量的力证。

站在新的高度上,上海在1月14日正式进入2025两会时间。一批议案提案汇聚民意民智,为“五个中心”建设指引方向,续写关于“5”的故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上海将迈向新的历史阶段。步履不停,“十五五”中的“五个中心”也已在引人翘首以待。

是巨港,更是巨轮

2024年12月22日上午,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现场,经由桥吊远程操作,一只身披红衣的集装箱从AGV(全自动无人导引车)上被稳稳抓起,精准吊装搬运到远洋班轮的甲板上。

那一刻,2024年上海港第5000万标准箱(TEU)装卸成功完成,创下了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上海港由此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码头。

如今的上海,无疑是个“巨港”。数据显示,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度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已连续5年稳居全球前三。

“港”的意义在迎来送往,而着眼全球,上海这座“巨港”配置资源的能力,远不限于飞机和船只。2024年,上海口岸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揭牌成立,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总体方案获批实施,深入创建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在沪裁决……

“五个中心”均以“国际”为名,在2024年,上海聚焦主攻方向,推动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在全球图景中愈发凸显自己清晰的定位。截至2024年12月初,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7家,累计已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1000家。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新华社 图

12月31日,告别2024年的最后一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开始试生产,预计今年年初正式量产。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在新的一年终于在上海这座“巨港”启航。

创纪录的“5000万”巨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组,展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中国力量”,更在不断变迁的世界贸易格局中让上海站稳脚跟。

紧跟着“5000万”而来的“5万亿”,却如一声响亮的汽笛长鸣——上海不仅仅是枢纽性的“巨港”,本身更是一艘“巨轮”。

陆家嘴金融中心 资料图

2024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500万亿元,前三季度全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其中集成电路增长达到20.8%。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加速推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蓬勃生长、日益强劲。

生物医药方面,上海2024年共有7款一类新药、15款三类医疗器械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模速空间。受访者供图

人工智能产业同样不断加速,“模速空间”揭牌一年多来,这一全国首个大模型生态社区如今已汇聚255家大模型企业、34个备案大模型以及100余家投资机构,开展了近300场生态活动。

2024年首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如今接待旅客数突破30万。2024年12月,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

这一年的上海见证了大邮轮和大飞机的突破和发展。因是“巨轮”,它们得以上天入海;因是“巨港”,它们得以远航国际。

“爱达·魔都号”邮轮。视觉中国 资料图

是独秀,更是群芳

依旧把目光放回到第5000万个标准箱的吊装现场,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背景中的自动化码头和全自动无人导引车。

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上海港洋山四期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2017年建设至今,码头的数字化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如今该码头的设备平均作业效率较开港初期提升30%以上。相比传统码头,洋山四期人员减少70%,综合效率提升30%,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

科技创新早已开始改造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数字化信息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显然,航运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推进不可分割,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断赋能。

2024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迄今为止,上海已集聚超过80家国字号的重大科技平台,包括2.4万家高新科技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14万件;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第五位。2024年6月24日,国家科技奖时隔两年多再次颁发。上海共有49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7%。

过去一年,上海发布了多个与低空经济相关的政策文件,启动上海低空经济特色园区建设,成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11月6日,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完成,一个月后患者已能举杯喝水。2024年12月16日,位于临港新片区的智元机器人对外宣布“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

2024年,患者在华山医院接受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植入手术。“上海科技”微信公众号 图

未来已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面向未来产业迈出坚实步伐。和其他四个中心的建设一样,尽管科创中心建设才走过短短十年,也已然形成了高地。

事实上,“五个中心”的建设在根本上便无法彼此孤立,它们每一枝都能成就独秀,但也彼此紧密相连,更是群芳吐艳。十二届上海市委六次全会指出,要立足战略全局思考谋划,注重加强“五个中心”联动。推动功能性枢纽型平台链接更多主体、丰富多元功能,不断增强要素配置和服务能力。

无人自动化码头以先进技术和新质生产力助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同样,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为航运中心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丰沃的土壤,贸易中心建设更是和航运中心息息相关。

科创中心建设亦然,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深化赋能千行百业,无不相关。反过来,经济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建设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底座、配置资源、便利流通,金融更是科创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2024年,金融“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科技金融在其中居于首要位置。在上海,各类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设立,以千亿百亿之数,赋能科技创新发展。

2024年7月,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正式发布,总规模1000亿元。9月,上海设立首个百亿级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基金期限长达15年,可根据情况申请延长3年。12月,上海提出用好1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购基金,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

联动发展,是“五个中心”建设必须抓住的核心。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张忠伟曾在研讨会中表示,“五个中心”建设面临“强化链接、强化策源、强化联动、强化带动”的新要求。其中“强化联动”,既要加强“五个中心”功能联动,形成互相支撑、联动发展、攥指成拳的“功能聚合体”,又要加强制度联动,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

是高峰,更是起点

故事再次回到洋山港,突破5000万大关的那天,上港集团哪吒科技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黄桁对记者说:“洋山四期的成功并不是上海港在智慧化道路上探索的终点,恰恰相反,这只是起点。”

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同样如是,站在“5000万”和“5万亿”的高峰上,在岁末年初布局谋篇,此刻是未来的起点。“干字当头、奋力一跳”,关于未来,上海已然开始绘制新的蓝图。

2024年12月20日,上海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要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12月31日,《关于进一步提升上海航空物流枢纽能级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上海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超过410万吨。今年1月10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将在2027年前实现高质量脑控,在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

文件中的目标,即为往后要攀登的座座高峰。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当提前谋划,谋定后动。

一个月前,一场围绕“十五五”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的研讨会举行。怎样加快培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怎样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怎样深入推进航运中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怎样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抛出一系列关键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五个中心”建设亦在新阶段,面临新问题。

又值上海两会时间,站在新的起点上,与每一个市民息息相关的“五个中心”建设,也将在民意、民情、民心、民智的汇聚中寻找更多答案。

回头看2024年的上海人大履职,上海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为“五个中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此次两会,“五个中心”建设同样是代表委员建言的重中之重。

上海市政协委员王云峰递交《关于试点投贷联动机制、优化科创金融服务,助力上海金融、科创“双中心”建设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与监管部门探讨创新机制,开展商业银行“贷款+外部直投”试点,畅通认股权证转让渠道,创新科创贷模式等。

“上海的船舶登记办理流程和申请材料需要进一步优化,数据一体化进程尚待完善。”致公党上海市委《关于优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效能的提案》中建议,上海应简化申请材料要求,对申请流程优化改革;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法规,吸引更多船只在沪注册;推动船舶登记数据的一体化平台建设。

上海市政协委员沈开艳的提案则聚焦大模型产业。在《推动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激发上海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建议》中,沈开艳提出三方面建议:打造全链条股权投资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强化数据流通与跨区域合作,破解语料供给瓶颈;开展大模型科技与场景创新,打造标志性应用场景。

2025年是新的高峰,更是新的起点。上海两会将为“五个中心”建设的前路提供锚点,而遥望未来,“巨港”将在更广袤处吞吐,“巨轮”会在更高远处破浪。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分而“独秀”,聚则“群芳”。

周寰 设计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姚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