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生生不息 |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三周年
2011年岁末,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 十三载岁月如歌,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中心怀揣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志,于守正创新中树品牌、推人才、拓市场,积极营造戏曲生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十三载向新前行,在旧年与新年交接、过往与未来交汇的时刻,让我们带着回味与期待,踏上新的旅途,与同伴们携手并肩,继续努力为戏曲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戏曲华章。
从2011到2024,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坚守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戏曲艺术的初心使命,带领所属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和上海宛平剧院、长江剧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上海文化品牌、国家艺术平台和世界文化窗口。
十三年的路途上,我们留下了坚实而独特的足迹,回溯往昔,每一个闪耀时刻,你我皆是缔造者。 一个基金 自2012年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支持设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以资助剧目创作为主体,扶持传统继承、支持重大活动、资助文化交流。截至2024年底,共资助各类项目526项,含剧目创作类153项、戏曲艺术推广活动类306项、重大配比类60项等。中心积极发挥艺术发展基金的导向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不断提升上海戏曲的原创力、软实力和影响力。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推动,受各类基金资助的创作、人才培养、重大演出等项目,如京剧《龙潭英杰》、昆剧全本《牡丹亭》、沪剧《敦煌女儿》、越剧《好八连》、淮剧《火种》、评弹《千里江山图》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
黎安、吴双、沈昳丽、傅希如、熊明霞、罗晨雪等依托在基金资助剧目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茅善玉、梁伟平分别凭借沪剧《敦煌女儿》和淮剧《武训先生》中的精彩演绎,荣获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京剧《春秋二胥》获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提名,淮剧《武训先生》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评弹《战无硝烟》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榜首),昆剧《自有后来人》等参加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越剧《山海情深》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
目前,中心所属院团中,共有59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7人41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曲艺牡丹奖,41人45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个人单项奖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戏剧奖、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的原创剧目达十余部。 一系列重大展演活动 2012年起,中心携所属院团承办海上风韵上海文化全国行,名家名角连续三年奔赴十余座城市,演出50场,北京站演出成为上海自1994年以来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一次晋京展演活动。
2015年起,中心连续五年主办东方之韵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晋京展演,集中展示上海近年精品创作和人才培育的成果,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贡献力量。 2016年至2022年,中心联合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上海主流演艺剧场打造戏聚精典戏乐无穷演出季,以所属院团经典剧目和原创佳作,展现上海戏曲薪火相传的蓬勃生机。
2018年,中心联合沪苏浙皖四地剧协会同黄浦区文旅局,共同策划举办东方之韵梨园武荟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武艺展示活动,来自沪苏浙皖四地的17家院团、13个剧种、37位选手一一展露绝活,盛况空前。
2023年、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心携所属院团在宛平剧院举办非遗戏韵游园会,活动将戏曲融入生活,打造戏曲沙龙、演出、电影、市集、手工等沉浸式互动体验,线上线下共同见证了非遗艺术和国潮文化的双向奔赴。
滑动查看更多 一项重要主题实践活动 2017年,中心首次主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所属院团获得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的艺术家们辗转五千公里,深入宁陕蒙三地,把戏送到剧场里、草原上、篝火旁。
滑动查看更多 此后数年,我们携手长三角戏曲艺术家,足迹遍及全国近十个省份,通过深入改革开放前沿和基层人民生活,让艺术家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心贴得更近,促进戏曲的普及推广和创作素材的发掘。 两部电影 2015年,由中心出品的上海昆剧团首部3D昆剧电影《景阳钟》和上海越剧院首部3D越剧电影《西厢记》拍摄完成,通过创新、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景阳钟》电影剧照 2017年,《景阳钟》获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戏曲影片和最佳戏曲导演奖,《西厢记》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第六届中国先进影像作品立体(3D)电影类优秀作品奖。2018至2019年,两部电影先后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奖,这是中国传统戏曲电影首次参加国际A类电影节并斩获殊荣,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声音。
《西厢记》电影剧照 一本刊物 2014年起,中心主办推出季刊《戏聚》,以推介中心所属院团重大创作、改编剧目和新人新作为内容,传递创作追求,剖析剧目看点,开展文艺评论,着力展现上海戏曲文化的整体风貌。
上海戏曲人始终在路上,更多精彩未完待续!
沿着时间的脉络,在年复一年对戏曲事业的坚守和前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独特而强大的力量,它推动着戏曲生态的多元化发展,突破各剧种藩篱使戏曲呈现繁荣景象,它连接着传统与现代审美,以创新为戏曲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它也孵化着青年人才,让他们在实践中崭露锋芒,成为传承戏曲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今年是以戏曲呼吸为主题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创办十周年,也是其升格为国字号展演活动的第六年。
截至2024年,展演活动共吸引来自全国29个地区(含港、台地区)的戏曲院团、艺术工作室及个人申报,总申报剧目580余部,涉及近90个剧种,100余部风格各异的小剧场戏曲作品经过专家遴选后登台亮相。
滑动查看更多 十年间,展演活动票房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今年票房收入达到历史新高。自2020年展演活动增设演前直播导赏环节以来,更是吸引了约120万人次线上观众的热情参与。 十年来,展演活动成为青年戏曲人才探索实验的首选平台与孵化基地,也为戏曲名家提供了创新突破的舞台。据统计,参加展演活动的主创人员中,35人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5人曾获文华奖,37人曾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殊荣。
昆剧《六道图》| 石小梅、李政成
梨园戏《御碑亭》| 曾静萍
川剧《卓文君》| 陈巧茹
黄梅戏《薛郎归》| 黄新德
粤剧《金莲》| 蒋文端
京昆合演《春水渡》| 王珮瑜、胡维露
滇剧《马克白夫人》| 冯咏梅 滑动查看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晶晶、青年演员夏园园分别凭借展演剧目黄梅戏《玉天仙》、高甲戏《阿搭嫂》中的出色表演,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白玉兰;青年演员王裕仁凭借川剧《离恨天审》,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配角提名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个体艺术成就的认可,更体现了小剧场戏曲作为人才培养平台的独特价值。
黄梅戏《玉天仙》
高甲戏《阿搭嫂》
川剧《离恨天审》 滑动查看更多 十年来,不同剧种和剧团扎根戏曲本体,以传承为基础进行创新,在题材改编、艺术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既有滇剧《马克白夫人》、藏戏《图兰朵》等以戏曲艺术演绎西方经典的作品,也有越剧《假如我不是嵇康》、京剧《封狼居胥》等历史题材剧目,还有《春水渡》《新乌盆记》等多剧种融合演绎,更有梨园戏《〈陈三五娘平行空间2〉大闷赛博朋克》、粤剧《奉天承运》等古韵新潮剧目的突破创新,展现了戏曲的多样性及其探索的可能性。
藏戏《图兰朵》
越剧《假如我不是嵇康》
京剧《封狼居胥》
京淮合演《新乌盆记》
梨园戏《〈陈三五娘平行空间2〉大闷赛博朋克》
粤剧《奉天承运》 滑动查看更多 十年来,小剧场戏曲逐步走向世界舞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上海昆剧团实验昆剧《椅子》2016年赴日亮相第五届亚洲导演节,此后参加俄罗斯金萝卜戏剧节、阿尔巴尼亚斯坎帕国际当代戏剧节等;2019年,《椅子》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法双边活动中,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肯定;越剧《再生缘》站上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的舞台;黄梅戏《薛郎归》《玉天仙》也在韩国的戏剧节上斩获佳绩。
昆剧《椅子》
越剧《再生缘》 滑动查看更多 这一系列国际亮相都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息息相关,它不仅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国际传播,更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当下数字技术的浪潮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正积极拥抱变革。通过戏曲生态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心深入挖掘戏曲艺术的数字资源,评估供需关系、市场影响力,分析涵盖供给侧标签化数据、用户画像与市场洞察、市场表现与竞争力评估以及观众情感与传播效果分析等多个方面。
根据初步分析,2024年全年,在上海各专业剧场和演艺新空间的戏曲演出超1600场,除京、昆、沪、越、淮、评弹外,黄梅戏、锡剧、湘剧、瓯剧等均在上海有演出。戏曲演出共涉及167个专业剧场及演艺新空间,累计贡献了不少于491573个座位。 收集并初步分析线下观演数据可知:2024年,有70个专业剧场共举办戏曲演出603场,一共提供了387511个座位,估算今年上海戏曲剧目观演规模约为28万人次。 收集微博、B站、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数据,建模初步分析上海戏曲市场线上潜在用户群体规模可知:各平台活跃粉丝规模约在78.1万人至82.3万人之间,线上潜在用户年龄集中在18岁至35岁之间,女性用户占比超7成。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将通过戏曲生态大数据智能分析厘清戏曲生态数字资源,深挖数据价值、激发数字能效,以大数据分析理论研究戏曲生态影响力系列模型,智能评估出人、出戏、出影响力的供给侧、需求侧和市场影响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动上海戏曲事业实现数字化创新与发展,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新质生产力驱动迸发戏曲新的生命力。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带领所属单位,始终秉持出人、出戏、出影响力的初心,努力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作出戏曲战线的贡献。 2025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站在崭新的起点,我们心怀使命,眼含星光,且歌且行,奔向属于戏曲的无限未来。心之所向,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