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小课堂⑭|什么是数字艺术?艺术家刘毅教你用“指尖”创造精彩
【编者按】
在当下这个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到底什么是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发展出了哪些形式?
“数字艺术”还能“加点”什么,
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呢?
……
把文艺送到孩子中去。自2022年起,由澎湃新闻与上海文学艺术院、中国福利会儿童教育传媒中心共同推出“小小艺评家”项目,让知名、专业的文艺家带孩子们近距离感受艺术、读懂艺术。
前两年,这一系列艺术鉴赏课程邀请到油画、摄影、漫画、书法、音乐、戏剧、魔术、动画等领域的艺术家亲身授课,并带领孩子走入各类艺术的殿堂。
2024年,如果你也对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有许多好奇与疑问,想要一探究竟却又不知从何起头,不要错过这次名师普及、启发艺术思维,同时又能提升鉴赏、评述能力的好机会!
用艺术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小小艺评家”艺术鉴赏课又上线啦!这一次,我们想与同学们分享的艺术话题是——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听起来好像和我们的生活很远,但仔细观察你的周围,手机、平板电脑、VR眼镜、上课用的多媒体黑板……这些载体里都有数字艺术的结晶。我们动动手指、划过屏幕,就留下了一张“图像”,原来数字艺术早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邀请了艺术家、鸟鸣电台发起人、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座教授刘毅来讲讲数字艺术。
【第一堂理论课】—— 什么是数字艺术?
【主讲人】
刘毅
艺术家、鸟鸣电台发起人
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座教授
科技的进步让艺术以更便利的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认识数字艺术,来提升自己对艺术的认知与审美。让我们跟刘毅老师一起走进数字艺术的世界,感受艺术与科技碰撞的无限可能。
课堂笔记
1、数字艺术的概念
数字艺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工具来创造、呈现和传达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的美术形式对比,数字艺术更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等特征。
2、数字艺术的形式
数字艺术可以采用多种美学和表达形式:3D模型、像素艺术、数字雕塑、绘图、互动小说、游戏设计、NET Art、3D打印、拓展现实XR(含VR、AR、MR)、人工智能生成、数字音乐与声音、数字摄影……而任何通过数码设备创建或加工处理过的艺术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像、影像、文字、音频或以其他形式存在的数字艺术作品都可以称为数字艺术作品。
3、数字艺术的发展
最早的数字艺术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集中在开发计算机图像工具,而非创作风格和艺术表达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数字技术越来越普及,得益于此,数字艺术在互动性、参与性、可追溯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数字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大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4、“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在技术探索和创作实验中不断创新迭代,从使用到共享再到共创,将数字艺术工作视为合作伙伴。比如,“数字艺术”+“医学”带来新的治疗方式,“数字艺术”+“生物学”以新的方式关注地球生态环境,“数字艺术”+“计算机”让AI技术创造更多艺术作品……
通过技术的学习、美学与人性的关注,使艺术、生活与科学技术更加紧密地相连,开启无限可能的未来。
5、刘毅的数字创作实践与感想
随着数字艺术连接了更多的产品设备,我们能更方便地记录、创作并且分享。举例而言,鸟鸣电台,通过视觉的记录更好地呼唤保护鸟类、守护大自然;“朋友圈”里办个展,利用展览新场域,开启社交场景下的艺术活动。
6、展望数字艺术的未来
随着数字艺术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和发展,将来肯定还会出现数字艺术的新状态。但不管它怎样变化,数字艺术是开放的,它敞开怀抱接受更多的人,也欢迎更多的人用自己日常生活的实践,参与到艺术的创造中。
【第二堂实践课】——体验数字艺术的魅力
上完第一堂理论课,相信同学和家长对数字艺术的多元可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想知道我们如何参与到数字艺术的创作与表达之中。在本次实践课上,刘毅老师将带大家赏析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的部分作品,并且借助手边的智能设备,一起踏上数字艺术创作之旅。
课堂笔记
1、理解并欣赏数字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数字艺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数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也不断更新,艺术的形式门类、创作工具、创作展示方式等都随之发生变化,甚至会产生更多跨领域跨学科的关系形态。
2、制造更多通感
在艺术的认识、创作和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更多的通感,让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创造出新的感受。比如让孩子创作一只鸟,他们会想到音乐、会想到跳舞、会想到一个肢体的动作、会想到一种鸟的形态,这些都可以。制造通感,使用和调动多种感觉,会让创作更自由。
3、艺术创作对孩子的意义
艺术创作是一个“打开自己”的方式。人都是渴望交流的,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懂如何表达交流,甚至封闭了自己。有了更容易接近的数字艺术,让孩子通过创作重启交流的欲望;通过数字的方式,把交流的欲望表达出来。
作业点评
1、谈杨霖 昌邑小学陆家嘴校区三(一)班
学生感想:
这次我参加了“小小艺评家”手机绘画体验活动,感觉太好玩啦!以前我都是用画纸和画笔来画画的,从来没有想过用手机也能画画。刘老师教我们怎么打开绘画的软件,怎么用手指头在屏幕上画出漂亮的线条和颜色。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不会画,但是老师很耐心地教我们。我发现用手机画画比用笔画简单多了,而且还能擦掉画错的地方,还不用担心浪费纸张和颜料。
通过刘老师的讲解和导赏,我画了一只彩色的小鸟,然后老师用AI技术将绘画转化为动画,小鸟飞了起来,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意。我心里想着这是一个很复杂又微妙的情感表达吧,不知道在中华艺术宫里的小鸟会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还看到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都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他们真厉害呀!
刘毅点评:
谈杨霖的数字绘画充满童趣,在细节处理上还需努力,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继续大胆创作吧!
2、辛一墨 建襄小学三(六)班
学生感想:
这次我和爸爸一起去参加“小小艺评家”的数字绘画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用ipad来绘画,既新奇又有趣,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创作模式。老师让我们使用软件进行绘画创作。我画了2只小鸟,这2只小鸟在我们家很长时间了,从婴儿鸟到大鸟,一直是我们喂养的。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下,通过AI软件,让它们活了起来,栩栩如生。和爸爸一起共同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是共同面对并解决了问题。这种亲子互动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还让我们在艺术创作上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启发。
最后的参观活动,我也被中华艺术宫的氛围和展品所震撼。作为一座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这次中华艺术宫的AI绘画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难忘的经历。
刘毅点评:
辛一墨同学有丰富的想象力,色彩运用大胆,线条虽略显稚嫩,但创意十足,继续加油,未来可期!
3、郑子筠 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五(三)班
学生感想: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来到了中华艺术宫的艺术书店教室,拿出平板电脑打开一个画图软件,你们猜到我要来干嘛了吗?哈哈!我来画数字艺术画。
刘毅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数字艺术。老师说他在手机上用软件画了大约几千多幅作品,而且他每天都画。他还给我们说了他创办的“鸟鸣电台”,很有趣。
终于到了创作环节啦!可是用平板作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画了一会儿,不是画错就是全擦没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一直在想时间过得慢一点。可我越想慢一点,时间就是和我唱反调。我终于画完啦!老师说还可以用AI让画活起来,我画的小鸟变成了动画片,太神奇了!
我们还去看了数字艺术的展示作品,那些作品都很神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心情器。几个小朋友轮流上去体验。第一个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把手放了上去,画面显示她的心情是平静。大家见这么好玩都争先恐后地要上去。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科技发展之快,令我眼界大开。
刘毅点评:
郑子筠小朋友数字绘画表现出色,色彩搭配和谐,主题明确。若能多些变化,作品会更精彩,期待你更多的佳作!
两堂课学完后,大家是否已经对数字艺术的概念、形式和创作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是否也发现,数字艺术原来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并对参与数字艺术跃跃欲试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与作品,说不定也会得到刘毅老师的点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