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遗憾的佳作

Dzolan
2019-02-09 11:05
来源:澎湃新闻

历时三年多完成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终于在大年初一与观众见面。原著大胆的设定、过硬且出色的场景表现都让这部电影成为春节档口碑与票房双收的佳作。但如若抛开技术与工业层面上的支撑,将关注点回归到故事和角色,《流浪地球》的剧情还是有可以讨论之处的。

刘慈欣在原著小说中写:“在这个时代,人们在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心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在电影里,这种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死考验时情感上的漠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太过简单、太过用力。

“回家”是电影中影响角色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韩朵朵在面对爷爷韩子昂遇难时想要回家,成千上万的救援队员在得知地球已被放弃时纷纷选择回家,和家人进行最后的团聚。与“回家”对应的则是选择留下来继续战斗,这两种选择可以说是电影中绝大多数角色仅有的出路。

韩朵朵、蒂姆和老何,虽然三个角色在电影构想中的分工有所不同,韩朵朵作为女主还承担着部分的叙事背景,蒂姆是电影中喜剧成分的主要来源,老何作为地面救援队里唯一的中年人则表现得世故。但细看之下,在“回家”与“留下”的抉择过程中,三人在行为和情感上的变化都经历了大同小异的过程,从或胆小怕事或手足无措的状态中转变过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完成电影“交代”给他们的任务。这一点在韩朵朵全球通报后,救援队员纷纷调转车头的片段中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表现。

至于电影中的其他角色,救援队长王磊及其手下的一帮队员所具备的则是从始至终的忠诚,唯一有机会深化电影情感层次的父子关系,导演似乎无意深入。类似于上文提到的“回家”与“留下”,刘启与刘培强之间的情感变化则被替换成“憎恨”与“和解”,在这种单一又程式化的情感处理中,“憎恨”还要被铺垫上母亲的死,“和解”的最主要原因是来自父亲的死,虽然合情合理,但不免让父子线的情感表达显得空洞。

《流浪地球》电影剧照

此外,电影中对于闪回的使用也过于煽情和用力。电影中用到闪回的部分主要有两处,一是父亲刘培强第一次与地面通话过程中,闪回交代了刘培强为了安顿岳父和儿子,对妻子放弃了治疗。二是韩子昂临死前回想了自己救助韩朵朵的经历。其他闪回主要是韩家祖孙三人在海边看木星的经历。这几个闪回固然是交代了父子关系和故事背景,但闪回前后的情感和节奏对接是否合理,是否顺畅恐怕先成了问题。

用到闪回的太空/科幻电影并不少,近年来就有维伦纽瓦的《降临》和达米恩·查泽雷《登月第一人》。《登月第一人》讲述了阿姆斯特朗在面临丧女之痛的过程中完成登月的人生经历。影片中用到闪回的部分只有一处,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只有静谧荒凉的月球表面和阿姆斯特朗的呼吸声。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姆斯特朗回想起自己与女儿郊游的经历,没有声音,也没有情节,只是几张照片一样的画面前后交替。这种现实的沉默与记忆的无声中,浓烈的情感开始蔓延,这个闪回的运用甚至让人愿意相信阿姆斯特朗正是为了消化丧女的痛苦才选择了如此艰辛的登月之旅,也只有完成这样的举动才可以回应这种爱和痛苦。闪回结束后,阿姆斯特朗朝着月坑丢下女儿的手串,画面跟随手串直到它消失不见。

并不是说《流浪地球》里不存在《登月第一人》里同等甚至超越它的情感力量,《流浪地球》中涉及生死的片段不在少数。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如何做到闪回前后的片段在情感与节奏上的顺畅有多么重要。你如何要求观众前一秒还在冰天雪地里紧张的生死现场,后一秒又要静下心来,好好沉浸到回忆带来的伤感中去?这种在叙事和情感上的强项拼凑难免会表现得用力和混乱。

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在许多观众看来,“流浪地球”这一设定背后有着很浓重的故土情结,正是因为无法割舍地球才促使了这一计划的诞生与实施。在原著小说中,这种故土情结已经超越了地球本身,人类在怀念地球的同时也在怀念伴随地球的永恒不变的星空:“在大西洋清凉的海风中,我们这些孩子第一次看到了星空。天啊,那是怎样的景象啊,美得让我们心碎。”在刘慈欣笔下,即便是引发灾难的太阳也寄托着人类对它的复杂情感,除了恐惧还有赞颂。

《流浪地球》电影海报

而在电影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丰厚角色的情感,支撑人类前行的“故土情结”似乎没有表达的余地。角色们口口声声要回的“家”成为了一个空泛的概念,但它不是地下城,也不是被冰雪覆盖的北京和上海,创作者似乎并没有思考如何将”家“以及“故土情结”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到电影的叙事中去。仅有的能够带来这种情感的是开场时对地下城场景的部分描述以及那头被冻结的鲸鱼,但这远远不够。

一部完美的科幻电影需要耳目一新的宏大设定和具备想象力的视觉呈现,《流浪地球》或许完成了以上两点,但情感上的薄弱和空缺让它略有遗憾,而这本不该成为科幻电影创作过程中被忽略的部分。

    责任编辑:方晓燕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