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一眼五千年:故宫展凌家滩文化玉器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4-12-15 11:46
来源:澎湃新闻

在即将迎来凌家滩遗址发现40周年之际,12月14日,“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展览展出了来自国内五家考古文博机构的399件(套)重要文物,种类涵盖玉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中包括暗含丰富哲学思维的“刻图玉版”、北京2022冬奥会奖牌的设计灵感素材“重环玉璧”、承载新石器时代自然崇拜的“玉龟”等重要展品,全面展示了凌家滩文化及其玉器的辉煌面貌。其中,很多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博物院、含山县人民政府、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含山博物馆联合承办。

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标志性遗址之一,距今已有5800年至5300年的历史。这颗深藏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的璀璨明珠,是长江下游同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学界认为,凌家滩以发达的治玉水平、神秘的宗教信仰、开放的交流共生,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奇特的祭坛、高规格的墓地、神秘的燎祭遗迹、宏大的红烧土建筑以及类别丰富、数量巨大的玉石器,演绎着凌家滩中心聚落热闹非凡的祭祀占卜、琢玉制陶的生产生活场景;明晰的社会分工、有效的资源分配、显著的阶层划分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集中,昭示着凌家滩聚落已经跨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现场沙盘展示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全景

据悉,本次展览集合凌家滩遗址精华文物,汇集历年及最新考古成果。

丰富的祭祀、占卜遗存

展览的第一部分名为“问天究源”。

凌家滩先民在不断“问天”的意识中生发出探索宇宙、世界、自然万象的“祭祀”“占卜”“观象”种种行为,高擎着文明大旗一路前行。凌家滩遗址发现的大量祭祀、占卜遗存揭示了先民朴素的宇宙观,也诉说着以祭祀占卜活动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玉鹰、玉龙形制纹饰惊奇,设计制作精良,它们作为问天释疑的玉器,既是“巫师”掌中的媒介,亦是聚落庙堂的“圣物”,指引着凌家滩先民揭示寰宇众生的谜题,协助贵族阶层规范社会的秩序,推动文明的进步。

凌家滩遗址共出土6件完整的玉人,3件为立姿,3件为坐姿(此次展览展出4件)。6件玉人方脸,以阴线刻划出“介”字形方格纹冠,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钻孔,以示穿戴耳饰之用。腰间雕出斜纹带饰。除姿势不同外,6件玉人相异之处在于双臂腕部阴刻的手镯数量不同,分别有5个、6个、7个。它们的背后都有斜向对钻的穿孔,应为穿缀在特定载体上作为祭祀礼器使用的。

玉人服饰精美,表情庄重,双臂贴胸,十指分开,似为礼神致敬之姿,呈现出静穆、虔诚的精神状态,他们可能是凌家滩高等级贵族中巫师的形象。

玉人

玉人

一件玉鹰两面的形态、纹样完全相同。两翅的端部各为一猪首形象,以猪为鹰翅,或许是凌家滩先民认为猪是财富的象征。鹰腹刻一八角星纹,这种八角星纹也见于凌家滩出土玉版以及新石器时代众多陶器上,其象征意义丰富,学术界也有不同解释。这件玉鹰可能是举行祭祀仪式时所用之物,鹰、猪、八角星纹集于一器,表现了先民崇尚万物有灵的宇宙观念、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极具想象力的创造精神。

玉鹰

神树形玉饰出土于87M4。玉已鸡骨白化。器形呈等腰三角形,扁平片状,底边对钻4个圆孔。两面精磨,正面琢磨树枝纹,反面平整光滑。正面正中有一条竖阴刻线,两侧有18 组对称阴刻线斜向分布。此件玉器上的纹饰与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刻划符号中的“树”以及安徽淮北汉画像石中的“神树”图案极其相似。

神树形玉饰

装饰用玉是凌家滩玉器最主要的器类。这些玉饰不是用于日常生活,而是贵族们在祭祀、占卜、埋葬等特殊礼仪场合中穿的。

器物种类包括璜、环镯、玦、璧管珠、耳珰、冠状饰、坠饰和各种形态的缝缀玉片等,总数达七八百件。不少器物可通过组合、穿系或缝缀等复合方式形成具有特殊仪礼意义的玉器组件。玉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也是维系权力地位、彰显贵族身份的礼制载体。

瓦楞纹玉管

玉冠饰 器型与凌家滩玉人头戴冠帽相似,可能为凌家滩先民所佩冠饰的真实反映

古凌家滩人的生活

凌家滩遗址发现近2000件玉器和制作精致的石器,绝大多数都出自墓地。

玉石制作的斧、钺、锛、凿是凌家滩墓葬中主要随葬品,象征着权力和身份。它们大都制作精细,缺乏使用痕迹,一些工匠墓中还发现了精致的半成品钺、锛的器物组合和摆放已呈现一定规律。不同阶层、不同身份墓主人均随葬有玉质斧钺,说明兵权象征的作用此时还未完全形成。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石钺、石斧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石钺、石斧

展览中一件重环玉璧也非常特殊。玉璧呈双重环形。外环上下左右各有四个小孔,两面钻。内外环之间镂空,使之变为重环。这种重环玉璧在新石器时代玉器文化中十分少见。2022年北京冬奥奖牌设计灵感之一即来自凌家滩重环玉璧。

重环玉璧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和感受凌家滩文化和古凌家滩人的生活。展览中也特别设置了“遂古炊烟”单元。

生产生活,是人类文明的底色,它推动着工具的发明与改进,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与分化。它不仅是文明诞生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多方演进的驱动力。5300多年前的凌家滩,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水运交通便利,凌家滩先民用智慧和勤劳灌溉农田、饲养牲畜、烧陶治玉、纺线织布不仅塑造了社群的物质世界,滋养了民众的精神世界,更成为凌家滩多维发展的重要基石。

神秘的玉版、玉龟

凌家滩社会已经出现了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围绕祭坛而建的70座墓葬分属于不同阶层——掌握神权的巫师、制作玉器的玉工、身份最低的平民埋葬于同一个墓地,显示阶级分化尚不强烈,但不同身份的人所处的埋葬区域已有不同,葬制葬仪也有较大差异,随葬品有丰有寡。

在众多墓葬中,87M4与07M23是最为瞩目的两座。它们先后修建于祭坛南部中心位置,墓葬规模大、随葬品数量多、种类丰富,显示出聚落神权向王权过渡的巫师与王者的身份。

87M4是凌家滩非常重要的一座墓葬,它位于墓地南端第一排中部,墓主头朝南。墓口长 2.75米、宽 1.4 米。墓坑内发现一段长15 厘米的人骨,因腐朽无法取出。墓内还发现有朱砂。该墓随葬品共145件。墓葬随葬的玉器为透闪石玉,种类有玉龟、玉版、玉璜、玉管、玉勺、玉钺、玉斧、玉玦等。根据墓葬的位置以及随葬的礼器,说明墓主是位掌握一定神权的巫师,属于最高等级贵族阶层。

玉勺

石耳珰

折角玉璜

87M4出土的最为重要的文物是玉龟、玉版。

玉已受沁为鸡骨白色。整器略呈长方形,正面略弧凸,反面稍内凹,两面均抛光。玉版四周有23个小钻孔,正面刻纹,中心圆内琢刻八角星纹,大小圆之间以直线平分为八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各有一条圭状纹饰,分别指向八方,呈放射状。大圆外有四条圭状纹饰指向四角。

玉版出土在墓葬中部,出土时夹在一副玉质龟的背甲、腹甲之间,位于墓主的腰部,旁边还有一件玉签。三者可能组合使用。

玉版最神秘之处在于上面刻画的图案,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是太阳,或者是天地之神的象征,或是远古的洛书和原始的八卦,或反映了“八方”和“数理关系”的概念;还有学者认为它是古代历法的反映,是史前的日晷图像以及记录超新星爆发的天文现象。

玉龟

玉版

“王者之墓”

展览中生动可观地展示了一座墓葬——07M23。

凌家滩大型墓葬皆分布于祭坛南侧,编号为 07M23 的墓葬位于祭坛南端第二排中部,墓长3.45米、宽 2.1 米,墓主人头向南。墓中出土遗物极其丰富,共计340余件,其中玉器210余件、石器近百件、陶器约30件。另有极少碎骨。

07M23示意图

07M23示意图

 墓葬底部铺满石锛和凿,墓主面部覆盖1件绿玉钺,腰裆部系挂3组玉龟形器。重达88公斤的玉石猪压在墓口之上。该墓规模之大、随葬品之多,为凌家滩墓葬之最,堪称“王者之墓”。

07M23较完整地体现了凌家滩大墓的葬仪,成为我们了解凌家滩埋葬制度、礼仪文化、社会分化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

三层墓葬示意图

三层墓葬示意图

三层墓葬示意图

玉猪

墓主面部覆盖的绿玉钺

蕴藏着文明社会的点点星火

凌家滩玉器在其料、形、纹、工上均有体现。凌家滩先民使用原始工具,运用超凡技艺将玉料琢制成一件件极富创新色彩的成器。这些器物既凝聚着先民们对天地神祖的崇拜,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对仪礼权力的认同,更饱含着对美的朴素感知。琳琅满目的凌家滩玉器构建出凌家滩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蕴藏着文明社会的点点星火。

凌家滩玉器“重形轻纹”,以抽象的立体形态展现对万物的生动摹写和神秘内涵,极富创新意趣。灵动的象生玉器更体现出史前“物精崇拜”的宗教观念。大量以美玉雕琢出的动物(包括人)母题玉器,多以缝缀或串联组合用作神职人员的装饰用品。

“动物精灵”结合“美玉精气”,帮助巫觋沟通人神,取得神谕与庇佑。稚拙的意象造型与简洁概练的纹饰装点相得益彰,蕴含着至真至纯的艺术之美。

凌家滩出土玉璜

凌家滩出土玉璜

展览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凌家滩的影响。

距今五千多年前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华大地各区域文化出现了大规模的重组与聚合。具有创新性、内涵丰富的文化因素不断涌现,庙底沟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等争奇斗艳,各美其美,如满天星斗,熠熠闪耀,一时间,九州山辉水润,四方玉华萌发。它们各自蓬勃发展,又彼此交流互鉴。玉,作为高等级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载体、精神世界的象征,既促进了古国的形成,见证了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又孕育了王国的基础。

凌家滩文化与其他文化对比

展览中呈现的红山玉龙、良渚玉琮

展览中呈现的红山玉龙、良渚玉琮

    责任编辑:陈若茜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