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MCN:网红天堂还是法律迷宫?

2024-12-12 12:19
江苏

2023年《新闻叙述》课程学员

文字 | 穆笛晟 黄亦宽

美编 | 穆笛晟

责编 | 张慧凤

指导老师 |王辰瑶

如今网红经纪公司(MCN)充当着“流量操盘手”,可以帮助账号提高曝光度、扩大受众群体、提供专业的内容制作和编辑支持,还可协助账号与广告主、品牌方合作对接,同时为网友带来更多新鲜内容。但个别MCN手握达人资源、深谙流量密码,有组织、有分工地去操控流量,甚至已经形成完整的网络黑灰产业链。

今年9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撰写的《中国MCN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当前,我国MCN机构注册数量自2015年以来达到最大规模,有近30000家,旗下达人粉丝总量超500万的有243家。

然而,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主播达人与MCN机构之间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2023年6月,未来编辑部·家书曾发表文章《走进MCN:网红天堂还是法律迷宫?》,今日我们重温旧文,深入行业内部,带领大家管窥一二。

 

随着网红经济的火爆,网红们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不少网红幕后的MCN机构也因为近年来与网红们的“爱恨情仇”而逐渐为人所知,例如李子柒起诉杭州微念MCN公司、林晨同学发布视频控诉MCN机构“不差旅行”等。

所谓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机构”,指的是为网红或希望成为网红者提供策划培训、内容制作、宣传推广、粉丝管理、签约代理等服务的多频道网络机构。在网红数量高速增长的背后,MCN机构也在全国遍地开花。

然而,与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不相匹配的是,关于MCN机构的法治建设步调尚缓,快慢之间的落差困扰着一部分网红与MCN机构,使得二者间的法律纠纷层出不穷,并引来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中国大陆地区MCN机构的近年增长趋势(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通过网上联络、线下走访等方式,我们访谈了几位正在或曾经在MCN机构中工作的签约网红和管理人员,透过他们的经历与感受,我们发现网红们与MCN的“爱恨情仇”在相当程度上都围绕着与机构签订的合同或协议。这些合同承诺为从业者们提供策划培训、内容制作、宣传推广、粉丝管理、签约代理等服务,为网红提供专注创作的机会。然而,想象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 与想象的距离

“当时就觉得自己一个人来做(网红)要处理很多杂事,但有了MCN的支持,我就能在创作上更专注一点”,已有两年网红从业经历的王露谈到,自己当初之所以会选择与MCN机构签约,是由于机构在合同中承诺为她提供从视频剪辑到粉丝管理的全套服务,能够让她从繁琐的账号运营事务中解脱,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内容创作上来,将独特的才华展现给更多观众。

与希望专注于内容创作的王露有所不同,在今年年初才踏入这个行业的李琦有着更多的考虑,“现在的(网红)账号光有好内容是不够的,怎么去运营管理也很重要,我刚入行的时候确实不知道怎么弄,就想着去(MCN)公司里先学一学”。

遗憾的是,在入职MCN机构一段时间后,王露和李琦都发现这份工作与他们的愿望存在距离。

正在工作的网红 图源:网络

王露加入机构的初衷是希望专注于创作,可在签约之后,来自机构的带货和形象管理要求反而使她在内容创作中常常感到不自在。

“创作自由在这个行业中是受到限制的,我们必须根据机构和品牌方的要求调整内容和形象,很多时候就感觉创作变得功利了,没什么自主权了”。

李琦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根据合同要求,他在进入MCN机构后一直负责直播带货和出演广告视频,“原本想的是顺便学一下其他岗位的东西,但拍摄任务太重了,出镜的人、编导、后期……大家都在连轴转,忙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是常事,根本没空学其他的”。

李琦所经历的正是目前在MCN机构中被广泛采用的高度分工模式,包括网红这一出镜者在内,经纪人、编导、摄像、后期等相关人员以近似流水线的方式组织直播或制作视频内容,这样的模式使得入行不久的李琦相当感慨,“大家都像是在机器里一样,说实话,网红远远没有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自由”。

李琦所在公司安排好的剧本(受访对象供图)

在高度分工的账号运营模式下,李琦所在的MCN机构对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相当严格,他坦言道:“我们几乎没有自由时间,工作压力相当大,网红每个月有涨粉数要求,后期这些人也有严格的出片时限,你稍微懈怠一点,稍微对工作感到有一点迷茫,你在公司里就会过得不太好。老板和广告商的要求是很严苛的,精神压力比较大。所以个人生活和家庭也需要牺牲,说实话挺累的”。

入职虽有半年,但由于拍摄任务和涨粉要求的重压,李琦仍在艰难寻找工作和生活间的平衡。

李琦的日常拍摄任务安排(自摄)

2 势在必行的规范化

无论是王露感受到的创作自主权缺乏,还是困扰着李琦的机构高压管理,其实都与他们和MCN机构所签署的合同有关。

此类合同往往偏重规定网红从业者的义务和机构对其的要求,却在网红的工作时长、分成比例、薪酬机制、著作权益等项目上语焉不详。

更为致命的是,一旦网红与MCN机构间的冲突激化到需要诉诸法律的程度,网红们还可能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受访者与MCN机构签署的劳动合同(自摄)

在访谈中,一位曾在MCN机构就职的前网红行业从业者分享了自己被解约后追索赔偿金的艰难经历。

这名从业者在被辞退后曾尝试通过劳动仲裁来追回应得的赔偿金,但却由于劳动合同上公司名称出现问题,相关条款表述模糊,导致他的申请未能得到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的受理。

“跑到外地去仲裁太耽搁时间,而且又不一定能得到支持,干脆就算了,也怪自己当初没好好看协议”。

既然存在着上述问题,那么网红又为何会甘心在MCN机构的制约下工作?

王露把原因归结为三点:首先是违约金问题,王露虽未透露具体数额,但她坦言自己难以承受,即便考虑离职,也只能先熬过合同年限;其次是账号归属问题,王露与机构所签订的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自己在几大平台账号的归属权,因此她认为一旦离开现在的机构便“很可能要在账号的事上打官司”,如果无法要回这些账号,她这几年积累下来的粉丝和影响力无疑会大打折扣;最后一个原因来自王露的切身感受,那就是网红业界的内卷化和产业化,“这一行已经不适合单打独斗了,大网红背后都有公司——至少有个团队的,品牌方也习惯找公司,你跑出公司去自己做,很可能收入还比不上在公司里拿分成”。

王露所在MCN机构的状况印证了这位行业老手的见解,该机构与李琦所在的机构一样采用了分工制的账号运营模式,而且已经有若干小有名气的独立网红或网红团队因看重该机构的效益和资源而选择加盟。

从与王露同属一家公司的吴颖处,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MCN机构为何会拥有能够吸引网红的效益和资源。

作为机构的中层领导,吴颖坦言:“这也是一门生意,大家都希望能让商业价值最大化,我们就比他们(指独立网红)更能做到这一点”。与独立网红相比,MCN机构在长期承接品牌方各种类型的推广需求等方面更有优势,并且能在多账号、多平台间形成强联动,这些都是吴颖在与品牌方洽谈时的底气。

中国(大陆地区)MCN机构产业链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不过,这些对外的优势也给MCN机构内部带来了难题。“网红的形象和账号发布内容都是要按市场需求来的,网红如果不配合就容易有矛盾;如果矛盾闹大了要分开,那么账号、著作权之类的东西也很难处理,尤其是早期的、在合同里没有讲的,很多规定大家都是之后才意识到”,吴颖的话中透露出MCN机构在快速扩张期所面临的无奈。

作为管理者之一,她清晰地意识到快速扩张意味着机构需要更多网红和其他员工,但在短时间内招聘大量合适人员并协调他们的工作并不容易;而且,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机构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完善和优化内部流程,某些员工的权责和部分财产的划分长期以来不够明确,这些都为法律纠纷埋下了隐患。

从对中国大陆地区涉MCN机构纠纷案件的检索结果来看,此类案件从2017年起快速增长并集中在利益分配、合约纠纷与知识产权侵权等领域。结合上述受访对象的看法,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难题和法律意识的欠缺或许便是造成近年来相关案件数量激增的一大原因。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吴颖越来越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她所在的机构最近也在以协商方式进行一系列合同补签工作,进一步明确机构人员权责和机构财产认定。不过,她也认为“这对于大多数中小机构来说不现实”。着眼于行业整体,完善法律规定,强化法律对MCN网红行业的规范作用势在必行。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家书”,原标题为《走进MCN:网红天堂还是法律迷宫?》。

本文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WeChina微观中国”项目、未来编辑部一流课程的学生实践作品。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