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休拉·勒古恩:老了以后知道,世界在小狗眼中是毛茸茸的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厄休拉·勒古恩

2010年,81岁的厄休拉·勒古恩受诺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影响,开始创作个人博客。《无暇他顾》收录了勒古恩81岁至85岁的部分博客文章。
今晚的夜读选取了作家谈论老年生活的部分。即使是一向时髦的勒古恩也在思考衰老的艰辛,但她的文字充满生命的气息,对世界仍保持着热情。
(选文有删减)
01
体弱的反击
2010 年11 月
自从变老以后,我对说出“你的年龄取决于你的心态”这句话失去了信心。
这是一句有着优良传统的俗语。这句话可以径直追溯到“正向思考力量”的思潮,在美国颇为强势,因为它是那么契合“商业广告之力”和“痴心妄想之力”,也可以被称为“美国梦”。你值得什么,便得到什么(先别管阴暗的一面)。好事发生在好人身上,年轻的心灵将永远年轻。
没错。
正向思考的确颇具力量。它会产生了不起的安慰剂效应。在诸多情况下,甚至在危重病例中,它都能奏效。我认为大多数老年人都清楚这一点,我们中的许多人努力保持积极思考,既是为了自我保护,也是为了维持尊严,但愿自己不要以拖拖拉拉的呜咽结束一生。真的很难相信自己真的已经八十岁了,但正如他们所说,你最好相信。我认识九十多岁依然头脑清晰、心地善良的人。他们不认为自己年轻。他们知道自己有多老,对此有一种耐心且精确的清晰认知。如果我九十岁了还坚信自己四十五岁,那我试图从浴缸里出来时就会面临非常糟糕的光景。哪怕我七十岁了却以为自己四十岁,那也是在自欺欺人,肯定会表现得像个惹人厌的傻瓜。
事实上,我从未听过任何七十岁以上的人说“你的年龄取决于你的心态”。更年轻的人会对自己或对彼此说这句话作为鼓励。当他们对真正上了年纪的人说这句话时,并没有意识到这话有多蠢,以及它可能有多残酷。至少没见哪张海报上印过这句话。
但有一张海报上写着“老年不宜体弱”,这或许是前面那种说法的来源。海报上是一对七十多岁的男女。根据我的记忆,他们都拥有空军惯称的“鹰之外观”,穿着紧身极简服装,整体看上去非常健硕。他们的姿势表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场马拉松,在轻松举起十六磅的哑铃时没有大喘气。看看我们,他们说。老年不宜体弱。
看看我,我冲他们咆哮。我跑不动,我举不起哑铃,而且一想到自己身着紧身的极简服装,就觉得怎么看都骇人听闻。我就是个体弱之人。我一直都是。你们这些体育爱好者凭什么说老年不适合我?
老年属于任何活到那个年纪的人。战士会变老,体弱之人也会变老。事实上,很可能变老的体弱之人要多过战士。老年属于健康的、强壮的、坚韧的、无畏的、生病的、虚弱的、胆小的、无能的人,属于每天早餐前跑十六千米的人和依靠轮椅生活的人,属于在十分钟内填完《泰晤士报》百科填字的人和此刻记不清总统是谁的人。老年不太关乎健康或勇气,而是更关乎运气和长寿。
如果你吃沙丁鱼和绿叶菜,涂SPF150防晒霜,锻炼你的腹肌,这个肌、那个肌,什么肌都好,以期长命百岁,那挺不错,也许会奏效。但生命越长,其中的老年时光就越多。那些绿叶蔬菜和锻炼或许能很好地助力老年生活的健康,但不公平的可能是,没有任何事能够确保老年时的健康。尽管进行了最仔细的保养,身体在跑了一定里程后还是会磨损。无论你吃什么,无论你的肌肉有多发达,你的骨头仍旧会让你失望,你的心脏不间断地跳动了一辈子,如此不可思议,它会对此感到疲惫,体内所有电路和配件都会开始短路。

如果你终生从事重体力劳动,并没有机会真正花很多时间在健身房里;如果你主要吃垃圾食品,因为你只知道这种食物,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只能负担得起这种食物;如果你没有医生,因为你买不起那份保险,它成为你和医生以及你所需药物之间的障碍,那么你很可能会拖着糟糕至极的身体步入老年。
或者,如果你在人生路上碰到了一些倒霉事,事故、疾病,情况也是一样。你不可能参加马拉松和举重比赛。你可能在爬楼梯时寸步难行。你可能连起床都困难。你可能难以适应无休止的疼痛。而且,这种情况不大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好转。
真的,老年所带来的补偿并不在于运动造诣。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句俗语和那张海报让我如此生气。它们不光是对羸弱之人出言不逊,更是跑题十万八千里。
我想要的海报上是两位佝偻、手患关节炎、满面沧桑的老人,他们坐在一起聊天,深深地沉浸在对话中。标语应当是:“老年不宜年轻。”
02
缩减之物
2013 年5 月
不想过多了解变老的事(我指的不是年纪稍长,而是绝对衰老:七十岁、八十岁,甚至更老迈)很可能是一种人类的生存特性。提前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吗?等你到了那个岁数,自然能足够了解。
人们老了之后常会发现的情况之一,便是年轻人不愿听他们谈论衰老。因此,涉及老年的坦诚对话多数发生在老年人之间。
当年轻人告诉老年人什么是老年时,老年人可能不会赞同,但鲜少争论。
我想争论,就争论一下下。
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橙顶灶莺》("The OvenBird")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该如何对待缩减之物?”美国人强烈信奉正向思考。正向思考是很重要。但凡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的现实评估和接纳的基础上,效果最为显著,但建立在否认基础上的正向思考可能就没那么有效了。
每一个变老的人都必须评估他们日益变化但鲜有改善的状况,并竭尽所能加以利用。我认为绝大多数老人都接受了他们老了的这一事实,我从未听哪个年过八十的人说“我还不算老”。他们随遇而安。俗话说得好,另谋出路吧!
许多相对年轻的人,完全将暮年视为负面的,并视接受年纪为消极。他们想用积极的心态同老年人交往,结果就是否认老年人的真实状况。
人们满怀善意,对我说:“哦,你还没老呢!”
“你的年龄取决于你的心态!”
那么,你不会真的认为已经活了八十三岁只在于心态如何吧。
“我叔叔九十岁了,他每天走十二千米。”
好运叔叔。我希望他永远不会碰到老流氓阿瑟·拉提斯和他刻薄的妻子“塞艾蒂克”。
“我奶奶独立生活,九十九岁了还开车哪!”
好吧,为奶奶喝彩,她基因优秀。她是个伟大的榜样,但不是大多数人能效仿的。
老年并非一种心态。它是一种生存处境。
你会对一个腰部以下瘫痪的人说这种话吗:“哦,你才不是残疾人!瘫痪只是一种心态!我表妹曾经断过脊梁骨,但她很快就康复了,现在她正为马拉松训练做准备!”
通过否认去鼓励,纵然是出于善意,却往往适得其反。恐惧鲜少明智,从不善良。你究竟是在为谁打气呢?真的是为那位老人吗?
告诉我老年不存在,就是告诉我“我”不存在。抹去我的年纪,就是抹去我的生命,抹去我。
在不似我们这样以变革为导向的社会中,文化中大部分有用的信息包括行为准则,都是由长者传授给年轻人的。毫无意外,其中之一便是尊敬长者的传统。
在我们日益动荡、以未来为导向、由技术驱动的社会中,年轻人往往成为领路人,他们指导长辈该做什么。这样一来,谁该对谁表示尊重呢?要老年人对毛头小子卑躬屈膝是不可能的,反之亦然。
一旦背后没有了社会压力,举止恭敬便成为一种决定、一种个人选择。个人决定与个人观点相混淆是有道德问题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决定是基于观察、事实信息、智力和伦理判断的。而观点——新闻报道、政客和民意调查的宠儿,可能根本没有任何信息基础。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个人观点若是不受判断或道德传统的制约,恐怕只能反映无知、嫉妒与恐惧。
因此,如果我“决定”——如果我的观点是活得久仅仅意味着变得丑陋、虚弱、无用且碍事,我就会毫不尊重老人;正如我的观点若是所有年轻人都可怕、粗野、不可靠且不可教,我也同样毫不尊重他们。
尊重往往过于强制,而且普遍并不恰当(穷人必须尊重富人,所有女人必须尊重所有男人,诸如此类)。然而,一旦适度运用,且具备判断力,克制挑衅,依赖自控,那么尊重他人的社会要求便为理解创造了空间。它创造出一个欣赏与喜爱得以生长的空间。
观点往往只容得下自身,别无余地。

我认为尊重年纪的传统本身是有理有据的。哪怕只是应对日常生活,去做以前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完成的事,在年老时都变得越来越困难,直至你可能需要真正的勇气才能去做。老年通常包括痛苦与危险,以及不可避免地以死亡告终。接受这一事实需要勇气,而勇气值得尊敬。
请理解,我是在为自己发声,为我自己乖戾的暮年发声。我可能会被一群又一群怒气冲冲的八旬老人训斥,因为他们喜欢听人说他们“神采飞扬”“精神矍铄”。我并不妒忌那些愿意相信童话的人,如果我活得比期待中更久,或许也会想听到这种话:你还不老!没人会老。从此以后我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03
迎头赶上,哈哈
2014 年10 月
距离我上一次写博客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考虑到我正处在八十五岁生日前夜,而任何超过七十五岁且没有持续醒目活动的人,都可能被认为已经死了,我觉得应该显露一些生命迹象。可以说是从坟墓里挥挥手。大家好!年轻国度一切都好吗?在老年国度里,一切都相当古怪。
在我身为作家的人生中,还出现过其他形形色色的怪事,有些相当怡人。但在这个秋天,不容忽视且占据主导地位的古怪之处是没有车,这对许多人来说实属美国式噩梦。
我们其实有辆不错的斯巴鲁,但我们开不了。我从来就不会开车。我是在1947年学的开车,但没拿到驾照,为此我和所有认识我的人都心存感激。我是那种行人,明明开始过马路了,却毫无理由又蹿回路牙,然后在你的车刚开进十字路口时突然蹿到车前。我有几次差点引发事故,并招来铺天盖地的可怕咒骂。要是有辆车,我可能会干出什么来,光想想就很可怕。无论如何,我都不开车。而且自从8月以来,查尔斯因为椎管狭窄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也开不了车了,还不能走太多路。我能走路(我和他有一样的毛病,但幸运的是程度要轻得多),但走过几个街区后,我的左腿就一瘸一拐起来。我们距离合作超市有十个街区,地势陡峭。我们失去了双腿或汽车带给我们的自由,让我们可以随时出门,需要什么就买什么。
那是一种美妙的自由,真让人想念。我被迫回到童年时代的日常轨迹,一周购物一次。不能跑下楼去看看晚餐吃什么比较新鲜可口,或者随手拿一夸脱牛奶——一切都必须提前计划妥当并写下来。如果你周二没买猫砂,好吧,直到下周二你都别想有一粒猫砂了,而猫可能有些问题想问你。用这种方式购物并不困难,事实上,我很期待,因为我的朋友莫会陪我一起去,她真的是一个优秀敏锐的购物者,能注意到打折商品和各种东西。然而总是得考虑来考虑去而不是直接去做,还是让人厌烦。

Just do it(只管去做)!——这是那些每天早上穿着耐克跑鞋跑三十二千米的人的座右铭,是拒绝延迟满足的咒语。没错,好吧。查尔斯和我更擅长“Sí, se puede”(西班牙语:是,可以做到),或者用高卢哲学的话说,“我们能做到”(On y arrive)。
至于预约医生,衰老最美妙的悖论之一就是你被迫看医生的次数越多,就越难去看医生。还有理发!现在我终于知道世界在那些眼睛被刘海遮住的小狗眼中是什么样了。是毛茸茸的。
总而言之,变得老态龙钟且没有车的主要影响是,同从前相比,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之外,做其他事的时间变得更少了。持续回复信件、撰写博客帖文、整理地下室的书籍,以及一系列诸如此类的事情都被搁置一旁,摆在炉子上了——这个炉子或许还能运转,或许已经坏了,它自1960年起就在那儿了。
但你知道,他们再也不会制造这样的炉子了。
内容选自
[美] 厄休拉·勒古恩/著
姚瑶/译
未读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新媒体编辑: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