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素人”败也“素人”?韩国的草率“戒严”或是一个反思的契机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赵懿黑
2024-12-04 14:58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4日,韩国首尔,警察正在龙山总统府附近执行防范任务。当天,国会决定解除紧急状态。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12月3日晚到4日凌晨,韩国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六个小时。时隔45年,韩国突然又发布了“紧急戒严令”。12月3日晚,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然而,到4日凌晨4时27分左右,尹锡悦又宣布,决定接受国会的要求,解除戒严令。此时距他宣布戒严令仅6个小时。

这6小时间,首尔风起云涌。空军出动战机,士兵进入国会,民众与军警对峙,议员翻墙试图进入国会……经历过民主化的那些上了年纪的韩国人昨夜或许有昨日光景再现的感慨。

尹锡悦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近乎儿戏般地突然宣布“戒严”,又为何在短短6小时后草草收场,他本人和韩国接下来又将面临什么?

尹锡悦发布戒严令首先是想通过这个手段获取更大的政治行动空间。他在发布戒严令时的讲话中提到,无论是官员任命还是政府预算案都屡屡在国会受在野党掣肘。

韩国国会一直处于“朝小野大”的局面,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在国会占据了多数议席。而尹锡悦的夫人深陷各种政治丑闻,尹锡悦本人的政绩乏善可陈,这些都导致他的支持率持续低迷。国会的限制让尹锡悦感觉自己的政策推行处处受阻,失去了挽回支持率的机会。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想通过发布戒严令这样的极端方式,打压在野党。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3日,韩国首尔,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首尔龙山总统府发表紧急谈话,发布紧急戒严令。

其次,尹锡悦选择了这种极端手段,也是由于他个人的特性。尹锡悦是一名“素人”政治家,他从竞选时期开始就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尹锡悦竞选时就被评价为“民粹主义领导人”,具有与传统政治精英截然不同的个人形象和行事风格,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帮助他赢得了总统大选。然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他在作出戒严决定时,可能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政治后果,他也忽略了当前的韩国社会,根本不可能接受戒严这一类举措。

目前,韩国总统办公室室长、首席秘书官已集体辞职。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已表示尹锡悦应立即主动辞职,并将于4日发起针对尹锡悦的弹劾程序。另一边,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党首韩东勋也表示,已就内阁集体辞职、国防部长官金龙显免职等问题大体上达成共识。

尹锡悦所面临的更大危机正缓缓拉开帷幕。

首先,“戒严”事件招致民众对尹锡悦更大的不满,尹锡悦的支持率会进一步下降。由于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主抗争,尹锡悦发布戒严令的行为无疑会触动韩国民众的历史记忆。有一名首尔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起来了我们的黑暗历史。”

仅仅因为国会不通过议案而发布戒严理由并不充足。在韩国,国会不通过议案是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代表着权力制衡,具有法律上、程序上的正当性。因为这个理由发布戒严,是对民主主义的“挑战”,因此会引起韩国民众的普遍愤怒。

戒严令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就有首尔市民聚集在国会门口,反对戒严令的颁布。戒严令取消后,这些民众也并没有散去,还是聚集在国会,并表示反对尹锡悦的执政。

其次,尹锡悦也失去了他所在的国民力量党对他的支持。尹锡悦做了比较明显的“错误”行为,国民力量党已经表现出要与尹锡悦切割,以确保政党的支持率。韩东勋在戒严令发布后立即表明态度说,“总统的戒严宣言是错误的”,“我们将与国民一起制止它”。国民力量党讨论了总统尹锡悦退党等方案,对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启动问责。韩东勋表示,关于是否要求尹锡悦退出国民力量党现在还存在不同意见,因此决定继续听取各方意见后再作决定。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4日,韩国首尔,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与议员前往韩国国会参加紧急非公开的议员会议。

另一方面,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也利用了这次事件进一步确保自身的支持率。戒严令颁布后,李在明立即进行了视频直播,呼吁韩国民众共同守护民主主义。他在第一时间召集国会会议,且最后国会通过了解除戒严的决议。戒严下议员被禁止进入国会,李在明翻墙进入国会内部的画面也被韩国媒体报道了。李在明这一系列行动为自己树立了非常好的政治形象,且向民众展示了处理政治危机事件的能力。

不仅如此,在野党也通过戒严事件获得了打压尹锡悦的政治手段,获得了弹劾尹锡悦的机会。共同民主党称,因为尹锡悦没有遵守宣布戒严所需的任何条件,可以说是违反了韩国的宪法。当地时间12月4日下午,据韩国国会消息,韩国政坛6个在野党联合发起针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动议案,当天下午递交国会。

尹锡悦以“民粹主义”领导人的形象上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众对传统精英建制不满、具有一种挑战政治精英的期望。但是,也是他的“不同寻常”导致了此次事件的发生。可以说,韩国此次戒严事件,不仅反映了韩国政坛的一些情况,也是反思全球“民粹主义”思潮的契机。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