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应知应会 | “扫黄打非”知识科普

2024-12-02 22:44
内蒙古

“扫黄打非”宣传

SAOHUANGDAFEI

1.什么是“扫黄打非”?

“扫黄”指清理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制品,就是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打非”指打击非法出版物,即打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2.“扫黄打非”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扫黄打非”的工作重点是严厉打击违禁出版物和相关非法出版活动,严厉打击淫秽色情出版物和与其他相关的文化活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全力保护知识产权。违禁出版物混淆是非,传播错误的政治立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否定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制造思想混乱,误导民众情绪,破坏国家统一,危害国家安全,是“扫黄打非”首要的和第一位的工作任务。淫秽色情出版物和其他淫秽色情文化活动,败坏社会风气,侵蚀民族和社会传统道德,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反动,是危害极大的社会毒瘤,必须严厉打击。

3.“扫黄打非”的意义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缺陷的因素,也有社会历史与现实等诸多原因。但是,淫秽、色情、凶杀、恐怖的电影、电视、录像、图书刊物等黄色传媒对青少年犯罪起着直接诱发作用,为此,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对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扫黄打非”的组织机构

“扫黄打非”工作由“扫黄办(扫黄打非办公室)”来执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反非司)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查处大案要案,承担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日常工作。

5.“黄”和“非”有什么危害

“非”的危害

在政治方面,由于非法出版物在内容上的反动和政治问题或违反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或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或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或泄露国家机密,或宣传错误的思想和政治观点,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稳定,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在产业方面,非法出版物会败坏了正规出版单位的声誉、抢夺出版资源、挤占正规出版物的市场、推动盗版、盗印活动,加剧了行业间不正当竞争。在科学文化方面,非法出版物不仅侵害了作者的著作权和声誉,也侵害了文化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盗版、盗印侵犯了合法出版单位的出版权,挤占了市场,扰乱了出版行业秩序,严重影响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黄”的危害

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迷恋网络色情对青少年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荒废他们正常的学业或工作,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一些有组织的色情制造、传播者利用网络聊天室诱骗青少年进行犯罪行为,甚至危害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

参与“扫黄打非”,我们该怎么做?

SAOHUANGDAFEI

1.作为政府机关,应积极开展青少年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远离“黄”与“非”;举办“扫黄打非”现场咨询、知识问答、有奖问答等活动,向群众派送“扫黄打非”举报宣传册;利用社区内宣传栏、展板等平台悬挂宣传标语,运用宣传资料进小区、进学校、进家庭等多种形式宣传“扫黄打非”的意义。

2.作为家长,应多与子女沟通,实时了解子女情况,积极宣传教育引导;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教会孩子文明用书;教会孩子文明上网,远离淫秽色情、凶杀暴力、低俗文化等不健康网站。

3.作为青少年,应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自身识别能力。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自觉远离淫秽色情、凶杀暴力、低俗文化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游戏软件、“口袋书”图书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4.公民个人应该:

(1)学法懂法,掌握识别盗版制品的相关知识;

(2)不抄袭他人作品,尊重版权,勇于创新;

(3)自觉拒绝盗版,远离文化垃圾;

(4)积极宣传盗版制品和不健康出版物的危害;

(5)规劝同学亲友和身边的人不使用盗版制品;

(6)不浏览淫秽色情、凶杀暴力、低俗文化等不健康网站,做到文明上网;

(7)不购买淫秽色情、凶杀暴力、低俗文化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游戏软件、“口袋书”图书。

原标题:《【扫黄打非】应知应会 | “扫黄打非”知识科普》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