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浸润人文底蕴 让“古色”焕新彩

2024-11-22 20:13
甘肃

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在古浪这片美丽、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片广袤的县域范围内,有东汉大司农平斛、藏文大藏经、明代水陆画等文物;有财神阁、罗汉楼、三义殿、长城、烽燧等古建筑;有“金关银锁”古浪峡、“塞北小武当”昌灵山、石门峡、寺洼山、香林寺等名胜,它们将古浪这块热土装点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古老的文物承载着悠悠岁月的痕迹,建筑遗址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数量众多且别具韵味。

明长城(古浪段)

在泗水镇光辉村,一条明代古长城穿过村庄田野,延伸向远方。泗水明长城全长9.3公里,是全省保存较为完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长城段落之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古浪段)建设项目

古浪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不断加大长城保护的宣传管护力度,在保持长城遗址、地貌、植被等不被改变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重点加大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将长城及其附近村庄的历史、民俗、人物等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中,打造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富民产业。同时,实施武威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古浪段)建设项目,开展古浪县长城徒步活动,积极探索长城保护与现代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形成了以长城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观光促进长城文化传承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我们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古建筑维修原则,全面保护长城文物本体及其环境风貌。同时,积极争取长城保护项目,组织实施了泗水镇明长城光辉一段、二段,单体建筑,如青山寺烽火台、高月台烽火台本体抢险加固修缮工程等项目,共设置长城安全责任公示牌162个、宣传牌27块、保护标志203块,确保了长城本体安全和周边环境历史风貌,使长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和风采。”古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专干邢玉龙说。

古浪老调表演

“古浪有宝,老调不老。”古浪老调是古浪民间简易表演小戏,表现手法以弹、唱、白、念为主,在表演上,无角色演员,实际是一种演唱叙述,属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传于大靖、土门、永丰滩、黄花滩一带。

“我们弹唱古浪老调,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舞台,守护传承、发扬光大古浪老调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我也会一直用我们的古浪老调文化让父老乡亲感受文明新风尚,弘扬正能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俞存元说。

大靖镇财神阁

古浪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深入挖掘大靖、土门古建筑群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全面支持古浪老调、王氏镰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和传习场所建设,构建以大靖镇、土门镇历史文化名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将文物及其附近村庄的历史、民俗、人物等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中,打造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富民产业,努力让长城文化资源“活起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古色’具有群众性、主动性、参与性等特点,是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的有效补充,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古浪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文旅+古色’与当前大力发展的全域旅游紧密结合,有望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样本。”古浪县文旅局副局长李能瑞表示。

历经时光沉淀的古建筑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加强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古色古香变得“活色生香”,不断挖掘“文化密码”,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以文旅产业联动,打开动人的“振兴画卷”。

记者:鲁河山

原标题:《古浪:浸润人文底蕴 让“古色”焕新彩》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