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俄乌冲突1000天:枪炮声中,和谈还有多远?
截至2024年11月19日,俄乌战火已持续燃烧1000天。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俄总统普京签署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总统令,宣布承认乌东民间武装自称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 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2021年11月,多家外媒相继披露美国情报部门消息,称俄在边境部署大量兵力,或对乌发起军事行动,但遭俄方否认。与此同时,在俄与西方国家的谈判过程中,俄希望北约保证不再东扩等关键要求遭到西方拒绝。2022年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2月24日,俄宣布在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乌总统泽连斯基随即颁布戒严令并关闭乌领空,下令在乌开展全面军事动员,俄乌冲突爆发。
在冲突爆发1000天之际,有关“美国拜登政府解禁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的限制”的传言,为俄乌局势再添一层不确定性。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此梳理了俄乌两国战场及政治局势、西方援乌措施、俄乌社会民意及和谈情况,与读者共同回顾俄乌冲突下的过去1000天。
战场动态
2022年冲突爆发初期,俄军兵分四路由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入乌克兰,一度突入基辅州及哈尔科夫州等乌主要地区,但推进速度很快放缓,双方陷入僵持。3月底,俄宣称第一阶段军事行动基本完成,将专注“解放”乌东顿巴斯地区。此后,俄军分别在4月及7月宣布控制亚速海北岸军事要塞马里乌波尔市及乌东卢甘斯克,但在6月宣布自蛇岛撤军。
当地时间2022年4月19日,顿涅茨克地区马里乌波尔,俄罗斯部队在当地持续进行特别军事行动。
8月底至9月,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发起反攻,收复该州多个城镇及定居点,并逐步在南部赫尔松方向掌握主动权,11月夺回对该州首府等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控制权。俄则在9月宣布进行二战后首次“局部军事动员”,征召30万预备役人员,同时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举行“入俄公投”。10月,普京签令将上述四地纳入俄领土范围。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乌克兰哈尔科夫,黎明时分,俄罗斯火箭从别尔哥罗德地区发射升空。
双方此后在前线陷入数月僵持,最激烈交战集中在乌东巴赫穆特,瓦格纳集团雇佣兵成为俄在当地主力。至2022年年底,巴赫穆特几成“废城”,俄乌均称对方伤亡惨重。同时,俄乌远程袭击力度日益增强,俄克里米亚大桥于10月发生严重爆炸,冬季能源基础设施遭袭则使得乌供电、供暖等受到严重影响。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4日,乌克兰基辅,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圣索菲亚广场举行仪式。
进入2023年,俄军继续加大对乌东攻势,5月20日宣布夺取巴赫穆特,结束了这场持续超200天的血腥战役。同时,地面战斗开始小范围蔓延至俄边境,俄布良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自3月起相继遭到反俄武装“俄罗斯自由兵团”“俄罗斯志愿军”袭击。无人机袭击也一度蔓延至莫斯科乃至克里姆林宫,乌军逐步由守转攻。
6月,泽连斯基正式宣布乌军开启夏季大反攻,但在此后数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在陆地战场仍陷僵局。自10月起,俄军向乌东重镇阿夫杰耶夫卡发起猛攻。时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11月警告称,俄军仍在人力、装备及技术领域占优,双方阵地战的僵持趋势如长期持续,将对乌极为不利。但在黑海,乌军日益占据主动。到2023年年底,在乌军频繁的无人机、无人艇袭击下,俄黑海舰队开始自塞瓦斯托波尔疏散,多艘舰船遭到破坏。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9日,顿涅茨克阿夫杰耶夫卡,从空中俯瞰被摧毁的居民楼。
2024年2月,在俄数月进攻下,乌军宣布自阿夫杰耶夫卡撤退。5月,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战火重燃 ,俄军利用西方军援抵乌前的“窗口期”向哈尔科夫、沃尔昌斯克地区推进,但攻势于6月基本陷入停滞。
8月,战场形势急剧变化,乌军对俄边境库尔斯克州发起越境突袭,将战火带至俄本土,欲以此缓解东部战线压力、为和谈争取筹码。至8月中旬,乌称控制该地区超1000平方公里领土。但在2个月的拉锯战后,俄方称已收复该地区近一半领土,并在乌东控制多个战略城镇。据《纽约时报》评估,俄军10月控制了乌东约4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为2022年夏季以来最大战果。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4日,顿涅茨克地区,俄乌冲突持续,中央军区的俄罗斯军人用BM-27 9K57 Uragan多管火箭炮向前线阿夫杰耶夫卡地区的乌克兰阵地开火。
10月至今,俄乌战场出现新动态。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8日晚,韩国情报机构国情院消息称,朝鲜已决定向俄罗斯派出4个旅团规模的特战部队士兵参战,规模为12000人。乌方随后于11月5日表示,乌武装部队与朝鲜士兵之间发生了“小规模冲突”,预计未来几周会发生更多冲突。11月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俄乌前线交战持续出现升级迹象,无人机、导弹等远程攻击的规模及力度日益增大。
政局波澜
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国内政局均曾出现波澜,军事领域官员任免尤为频繁。
·俄罗斯
2022年4月,在俄军未能实现以“闪击”快速结束战争的目标后,曾在叙利亚战场担任指挥、时任俄南部军区指挥官德沃尼科夫被曝出任俄在乌军事行动最高指挥官。同年10月,在乌军反攻取得进展后不久,俄国防部宣布俄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由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担任。三个月后,俄军再度换帅,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开始负责前线行动。
与此同时,俄雇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自2022年底多次公开批评格拉西莫夫、绍伊古等国防部官员,称军方腐败无能且拒绝提供弹药,并拒绝接受所有志愿军需与国防部签约的要求。2023年6月,普里戈任发起“武装叛乱”,一度行军至莫斯科附近,但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调解下终止前进。8月,普里戈任及多名瓦格纳高层在坠机事故中身亡。
2024年开年,俄著名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2月在狱中死亡,监狱方面称其在“放风后身体不适,随后失去知觉”,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美情报机构4月称,纳瓦利内之死“或与普京无关”。
当地时间2024年5月7日,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的就职典礼在莫斯科举行。
3月,普京以创纪录的支持率赢得自己的第五个总统任期。就在大选刚刚结束之际,莫斯科发生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45人死亡、超过550人受伤,引发对俄国内安全漏洞的讨论。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联的社交平台账号宣布对此负责,俄方则指责此次行动与乌克兰有关。
与此同时,普里戈任“兵谏”的余波也延续至2024年。5月普京正式就职总统后,曾长期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别洛乌索夫接任绍伊古成为俄新任防长,国防部多名官员相继因腐败落马。外界分析认为,此番人事调整意在解决军队腐败问题、帮助俄节约国内资源,为俄乌冲突长期化做准备。
·乌克兰
2023年,随着乌国防部屡次卷入腐败丑闻、乌军夏季反攻失利,乌对军方官员的任命也出现多次变化。当年1月起,乌媒体披露称乌国防部以高出市价数倍的价格购买军粮及军装,一名国防部副部长在此期间引咎辞职。尽管时任防长列兹尼科夫本人否认涉及相关采购,但泽连斯基仍于9月宣布将其解职,防长由国有资产基金主管乌梅罗夫担任。
此外,乌“将帅失和”的危机也日益公开化。时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11月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称俄乌在前线已转入阵地战的僵局,同时强调乌方需要“新策略”,但遭到泽连斯基批评。此后,军方和政府在征兵及复员等政策上再现纷争。在战场策略分歧不断、扎卢日内民意支持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2024年2月,包括扎卢日内在内的多名乌军方将领被解职,乌陆军司令瑟尔斯基出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
今年5月20日,泽连斯基五年总统任期届满。乌在戒严令下无法举行大选,有关泽连斯基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与此同时,乌人事变动也并未止步于军事领域。自3月起,泽连斯基内部圈子中人员出现多次变动,随后于9月正式启动政府“大洗牌”,包括前外长库列巴在内的多名高级官员辞职或被调任。有分析认为,乌高层变动旨在为战争及外交新阶段做准备,也将帮助泽连斯基巩固权力。
9月下旬起至今,关于乌军方高级官员或再遭解职的消息再次流传。乌克兰“RBC.UA”新闻网10月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乌梅洛夫、瑟尔斯基被解职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乌总统办公室曾在初夏因战事僵持考虑将瑟尔斯基解职,但在库尔斯克行动后,“这个想法就消失了”。
对乌援助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迅速宣布对俄实施金融、科技、能源、贸易、运输等领域实施全面制裁,同时不断“加码”,将部分第三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与此同时,西方向乌提供大量经济、军事援助,多国大幅提升国防预算,瑞典、芬兰放弃长期不结盟政策携手加入北约。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也快速申请加入欧盟。其中,欧盟2023年6月宣布授予乌候选国地位,一年后开启“入欧”谈判。
然而,美欧多次被指援乌“缓慢”,延误乌军战机。2022年起,美国对乌援助多次因国会两党分歧被“搁置”,欧盟对乌援助也曾屡次因成员国内部分歧而难产。此外,尽管西方陆续同意向乌提供防空系统、远程导弹及F-16战机等关键武器装备,但其批准及交付进展迟缓,且对其使用范围多有约束。外界分析认为,西方国家既担忧与俄紧张局势持续升级、被直接卷入冲突,也因自身生产能力有限而无力快速提供更多武器。
2023年夏季乌军反攻失利、10月中东战火重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在当年年底发布的报告中称,西方国家大幅缩减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承诺,已经降至俄乌冲突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4年,随着美国大选带来的压力日益迫近,加之俄在乌东取得进展、乌军对库尔斯克越境突袭未引发俄猛烈报复,西方在援乌问题上表态日益频繁,多国与乌签署双边安全保障协议,各方此前所设“红线”逐渐模糊。7月,北约宣布将继续支持乌在“不可逆转的道路上全面融入欧洲-大西洋安全体系,包括加入北约”。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4日,乌克兰苏梅州,一辆乌克兰军车驶过一个被摧毁的与俄罗斯的过境点。
而在战场上,是否允许对乌使用西方援助的远程武器深入打击俄领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5-6月,欧洲多国逐渐取消相关禁令,白宫也宣布“部分”放宽乌使用美援远程武器限制,但仅限出于防卫哈尔科夫地区的目的,且拒绝允许乌使用远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打击俄境内目标。俄方随后警告此举将改变冲突性质,并多次提及俄计划修改核学说。
相关讨论此后持续数月,泽连斯基也多次出访推动盟友“解禁”。9月,在伊朗被控向俄提供短程弹道导弹后不久,英美一度强烈暗示或解除乌武器使用限制,但最终并未做出相关声明。曾有美官员9月透露称,白宫一直担忧此举可能引发俄在乌境内使用更具破坏性的武器、对美欧进行破坏性袭击或加强对伊朗及也门胡塞组织的支持。
在10月朝鲜被曝派军赴俄、誓言快速结束冲突的特朗普11月胜选之际,11月17日,拜登被多家美媒曝出同意“解禁”。另有报道称,英法也已允许乌使用其提供的“风暴之影”及SCALP导弹深入打击俄领土。
目前,有关国家均未明确证实此事,也尚不清楚美国此次许可的范围。有消息人士向《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媒体透露,乌军可能首先利用ATACMS打击库尔斯克,但拜登的许可范围也可能包括俄其他地区。此举被认为是美国政策的“重大转变”,但也有分析认为,解禁“来得太迟”,俄军目标多数已撤出ATACMS打击范围,加之乌导弹储备不足、特朗普此后是否将延续此政策仍存疑,因此难以使战局出现根本性变化。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8日警告称,乌军使用ATACMS导弹袭击俄领土将意味着新一轮紧张局势。他同时表示,普京此前已表明,如西方放宽限制将被俄视为“质变”,意味着北约直接介入冲突,俄方将视情况做出适当回应。
和谈与民意
2022年2-4月,俄乌曾在战火之中开启和谈。在4月的伊斯坦布尔谈判中,双方甚至一度“非常接近和平”,但由于在领土、安全保障等问题上分歧巨大,谈判最终破裂。此后,俄乌和谈陷入停滞,国际社会提出的和平方案也未能让双方重回谈判桌前。
同年11月,泽连斯基正式提出十点“和平公式”,包括核安全、食品和能源安全,要求俄军撤军并停止作战、释放所有被俘人员、恢复乌领土完整等。此后,乌方和谈相关讨论基本以此为基础,并曾召开多次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但俄方均未参加。
俄方则多次强调,谈判必须“基于现实”而非乌方条件,同时称美国对这场冲突如何结束拥有“决定性的一票”。2023年12月底,普京在年度讲话中再度提及冲突初期俄提出的对乌“去纳粹化”“非军事化”及“维持中立地位”等目标。
2024年后,俄乌双方愈发频繁提及和谈。普京6月表示,乌应承诺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不结盟、无核地位,自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全面撤军,上述四地以及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作为俄联邦地区的地位应在国际条约中加以确定,西方还需取消所有对俄制裁。
库尔斯克遭袭后,普京曾一度拒绝和谈,但随后又于9月表示准备好在2022年于伊斯坦布尔达成的协议基础上与乌谈判。俄外长拉夫罗夫今年4月透露,俄乌曾在伊斯坦布尔商定乌领土上不得建立任何军事基地,《北大西洋公约》集体防御条款适用于乌克兰,但如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遭袭,则双方协议将立即取消。
10月,泽连斯基公布酝酿许久的“胜利计划”,包括要求向乌发出“无条件入约邀请”、加强乌防御力量、对俄实施“全面的非核战略威慑”等,并称如盟友遵循该计划,冲突或可在2025年结束,但该计划未在西方获得大范围支持。
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披露,乌方在该计划中为特朗普提出的“针对性”条款,尤其是战后用乌军取代部分驻扎在欧洲的美军、与西方分享重要的自然资源这两个条件,“引发了特朗普的兴趣”。
11月胜选后,特朗普再度强调将快速结束俄乌冲突,但尚不清楚他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此前其被曝光的“和平计划”的可能方案也被外界认为并不现实。同时,欧洲国家日前被曝出开始更加频繁地讨论“以乌领土换安全”的话题。然而,俄乌近期虽均表示对和谈持开放态度,但尚无迹象表明其将放弃自身和谈立场。泽连斯基称,有可能与俄罗斯进行谈判的条件是第三国支持和增强乌力量。普京则再次强调乌应实现中立,双方和谈应“基于现实”。
目前,俄乌仍在通过战场军事行动争取更有利的和谈地位。而在民间,尽管近三年来对于和谈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两国民众均不希望政府做出重大让步。
根据俄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9月的调查,超半数民众支持和谈,但对俄军事行动的支持率仍然保持在76%的较高水平,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支持向乌归还领土。另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11月调查,同意做出领土让步的民众比例自2023年春末开始增长后于今年5月停止变化,反对者比例则在过去5个月中由55%升至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