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活动大盘点,全程回顾,精彩分享!

2024-11-01 17:29
上海

金秋十月,江山如画

10月30日

长三角铁路

“发现最美铁路·看千里江山图”活动

正式启动

感受长三角铁路红色印记

见证杭黄高铁沿线发展成就

探秘杭黄高铁科技赋能发展

走近长三角铁路一线劳动者

……

让我们跟随采访团的脚步

一起回顾吧~

“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

自2021年6月25日正式开行以来,“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成为行驶在长三角铁路绿水青山间的一抹“中国红”。这是长三角首趟常态化运营的短途标杆红色旅游列车,拉开了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红色主题旅游的序幕。

列车专门设置了两节功能车厢,内有“火车邮局”、“党史学习角”、老照片展示等功能区域,木制座椅、内饰等复原了20世纪20年代的古朴风格,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广受游客欢迎。今年8月3日,该列车升级开行,运行区间由原来的铁路上海西站至嘉兴站,延长开行至杭州站。

嘉兴站

嘉兴站始建于1907年,位于浙江省嘉兴市老城区,紧邻革命圣地南湖。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火车站于2020年5月6日启动改造工程,历时13个月,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新站由著名设计师马岩松设计,采用全下沉式设计,将交通、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现代化城市的立体空间。

车站设计独具匠心,站台雨棚与天桥等复古元素还原了1921年的风貌,黑色复古与银色现代设计交相辉映,寓意着从黑暗走向光明。同时,车站内设有“红船”雷锋服务站,秉承“红船服务,情满旅途”的服务理念,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并传承红船精神,打造“最美窗口”。

嘉兴站复建站房作为文化历史展示厅,是嘉兴的一座精神地标,既是对百年辉煌岁月的纪念和致敬,更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标志。

杭州西站

杭州西站自2022年9月22日开通运营以来,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累计发送旅客突破900万人次,2024年10月1日,创下单日发送旅客6.6万人次的最高纪录。车站设计以“云端站房”为概念,创新采用“中央进站,两端候车”模式,极大提升了旅客进站效率。杭州西站接入杭昌高铁、杭温高铁等多条线路,进一步织密了长三角城际铁路网,实现了杭州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接。目前,列车运行对数由最初的19对增加至今年“10·11”列车运行图的89对,通达范围覆盖全国多个主要城市。

杭州西站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屋顶铺设单晶硅光伏组件实现绿色发电,并利用反射型辐射制冷膜降低能耗,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车站设置了“之江心驿”雷锋服务站,为旅客提供信息咨询、遗失物品查找等全方位服务。

浙江交通集团湖杭铁路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李银华接受采访,介绍了杭州西站的建筑设计特色。

杭州东站

杭州东站作为“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车站,自2013年开通以来,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杭州东站站房设计如“钱江潮”般起伏壮阔,总建筑面积达32.1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5台30线。

开通运营以来,杭州东站由运营初期串联的沪杭、宁杭、杭甬高铁,逐步经历了杭长、杭黄、合杭、杭台高铁的陆续接入,相继通达长沙、兰州、昆明、贵阳、郑州、沈阳、厦门、深圳、香港等全国热点城市,由沪宁杭“黄金三角”一小时交通圈延伸至云贵川“朝发夕至”、珠三角“夕发朝至”,大大拉近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助推了区域交流。杭州东站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人数逾5.9亿人次,单日最高发送旅客达30.7万人次。从2013年开通运营初期至今,列车开行对数由143.5对增长至321.5对。车站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优化设备设施,推广电子客票,推出新票制产品,实现便捷换乘,为旅客提供更美好的出行体验。

在服务大局方面,杭州东站发挥路网枢纽作用,有力保障了春运、暑运等重点时段的安全运输,连接杭黄、杭台、杭温等高铁线路,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时,为G20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重大会议赛事提供可靠交通保障,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富春江特大桥

富春江特大桥是合杭高铁湖杭段的标志性桥梁,位于浙江桐庐县江南镇,跨越富春江,是国内首座单跨300米、时速350公里、4线无砟轨道高低塔斜拉桥,拥有独特的“H”型双桥塔设计。

为确保大桥安全运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采取严格的维保措施。车间按照周期每月组织职工对桥梁设备进行周期检查,每年利用秋检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桥梁的钢结构状态,箱梁状态等,在塔柱内部检查时,需要攀爬两个141.5米和两个92米高的塔柱,对柱壁表面和内部钢结构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钢结构锈蚀等病害隐患情况,立即采取有效保养整治措施,恢复设备状态,确保设备安全稳定。

千岛湖站

千岛湖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是杭黄高铁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自2018年12月25日随杭黄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已累计发送旅客逾650万人次,成为连接城市与自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车站的开通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当地居民的出行,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提供了便捷的高铁旅游体验。

千岛湖站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采用“桥建合一”的建设模式,将站房巧妙地融入周边的绿水青山之中。站房外观与内部装饰均融入了淳安的地方特色,包括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元素,展现了绿色低碳、安全有序、快速便捷、智慧高效等现代化铁路车站的特点。旅客在站房内不仅能感受到便捷的乘车服务,还能领略到淳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在运营方面,千岛湖站充分发挥了杭黄高铁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列车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11对迅速增长至2024年“10·11”列车运行图的51对,通达范围涵盖了北京、上海、南京、徐州、成都、南昌等众多城市。这一变化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千岛湖站的运输能力,也为千岛湖高铁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车站精心打造了名城-名湖-名山-名村经典旅游线路,有力推动了沿线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和客源的挖掘。

淳安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黄雅琴接受采访,介绍了杭黄高铁开通为千岛湖旅游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淳安县如何结合杭黄高铁开通,提升千岛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黟县东站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2023年12月27日,伴随着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正式通车,黟县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实现了杭州、合肥、南昌等城市2小时内通达。2024年4月26日,池黄高铁开通运营,将皖南风景名胜串珠成线,为黟县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西递景区的负责人章社利接受采访,介绍了杭黄高铁开通给西递旅游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以及景区推出的多种创新玩法,吸引游客从短暂的停留变成深度的体验。

黄山北高铁综合维修车间

芜湖工务段黄山北高铁综合维修车间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程存昱接受采访,介绍了在皖南山区铁路建设中,铁路人坚守岗位,他们运用先进的仪器精调作业,用科技保安全,为杭黄高铁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南京供电段黄山北高铁供电车间代技术员宋锋明接受采访,分享自己先后经历了合福、杭黄、池黄高铁建设的幕后故事,以及高铁建设为“大黄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

畅享铁路红色之旅

体验大美杭黄高铁

原标题:《“发现最美铁路”活动大盘点,全程回顾,精彩分享!》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