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力丨徐洋:“一只虾”托起共富梦

2024-10-22 19:39
浙江

一只虾,培育了20多年;一只虾,撑起了一个百亿级产业;一只虾,让全国各地的育苗企业和养殖户踏破门槛……

这只虾,来头可不小。它是赋能“中国芯”的“罗氏沼虾”,也是省人大代表、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副研究员徐洋和团队成员敞开大门做研究、紧贴市场搞创新的成果。

多年来,徐洋和团队围绕“罗氏沼虾”这一核心品种,研发出“南太湖2号”和“南太湖3号”两个国家水产新品种,让老百姓的餐桌有了“新宠”,也让虾农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扎根一线,做强渔业“芯片”

罗氏沼虾最早于1976年从东南亚引入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两广和江浙地区推广养殖。这种虾虽然个头大、销路好,但生长过程中总爱发“怪病”,要么尾部长白斑死亡,要么只吃饲料不长肉,虾农常常是赚一年亏两年,获利全凭运气。

2003年开始,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始培育罗氏沼虾新品种。“我的工作就是解决这些‘怪病’,培育出更高效、更优质的新品种。”徐洋说。从业17年来,她深耕基层一线,研发了多种产业急需的渔用微生物制剂,构筑起渔业“绿色、生态”的防控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罗氏沼虾良种覆盖率,徐洋和团队创新推出“品种+技术+品牌”三合一成果转化模式,优选40余家育苗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通过联合育种、种虾出售、技术服务创收,罗氏沼虾板块年收入超3000万元,优质苗种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这一模式不仅构筑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罗氏沼虾“育繁推”商业化育种模式,还成为全国的典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不少合作伙伴感叹:“这里的科研人员跟别处不一样,不仅讲养殖技术,还讨论市场前景,真接地气。”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如今,实验室里不断优化迭代的罗氏沼虾新品种,每年由育种企业繁育200亿尾虾苗,游向全国20余个省份的10多万养殖户。“这就是三农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动力。”徐洋说。

为民发声,助力种业振兴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徐洋不仅在实验室里专注科研,更会走到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听取群众心声。“我想要为农业科技队伍、为种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徐洋说。

过去的一年,她走进代表联络站、参加各类形式多样的视察调研活动,共计11次,累计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23条,整理提出问题建议10条。

走访中,她发现不少地方种业企业的发展,还是得靠政府的拉动。金融支持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现代种业在金融供给与需求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商业化育种模式,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做强做大必须要有畅通的融资渠道。”徐洋说。

通过研究,她梳理并形成《关于拓宽我省金融支持现代种业发展渠道的建议》,向省人大提交。聚焦“金融+”支持种业振兴的建议,得到了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回复,财政部门也主动谋划扶持政策,切实加大支持力度。正是因为徐洋的坚持,让更多金融机构看到了种业企业的需求,也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地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

起源于一只虾,但不局限于一只虾。

《关于进一步建强我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议》《关于做优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来源于基层的调研,都是群众的呼声,也是徐洋真心想要突破的难题。“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大家吃得更好,吃得更放心。”徐洋说。

原标题:《“新”创力丨徐洋:“一只虾”托起共富梦》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