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的胃镜减重来了

2024-10-18 06:31
上海

原创 康复杂志 康复杂志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于药物和手术间的无创减重疗法进入人们视野,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引入的胃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通过无痛胃镜实现减重的方法为那些不适合或对外科手术接受度低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胃转流支架,降低消化与吸收率

胃转流支架是由一个固件和一个长60 厘米的不渗透套管组成的。在胃镜下置入时,固件用于将支架系统固定于十二指肠球部,将不渗透套管置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以隔绝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减少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达到减重的目的。这就像为十二指肠筑起了一道“防波堤”,使胃中的食物“短路”通过十二指肠。主要机制是改变食物的正常消化路径,降低消化与吸收率,实现减重。

和开放手术相比,胃转流支架置入术的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在仅约20分钟的胃镜下,患者处于无痛的环境中,舒适度高。术后禁食一天即可恢复饮食。在3个月内评估减重疗效,平均在3~6个月内再通过无痛胃镜取出。今年7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枫完成了上海市首例胃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之后,他已经为数位患者实现了减肥梦想。

刘枫介绍,其中几位患者曾经多次尝试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减重方案,但都失败了。“对减重药物,比如司美格鲁肽有副反应的患者虽在少数,但确实发现有人耐受不了。除了恶心呕吐,还出现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刘枫说,减肥减得人都不快乐了!胃转流支架置入术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这几位患者均已恢复了正常的饮食和生活,根据肥胖门诊制订的个体化饮食和运动处方进行调整,体重维持的状况也比较理想。“我们非常期待他们3至6个月后的减重效果。有了更多临床数据的支撑,能够收益这项技术的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刘枫很有信心。

值得高兴的是,胃转流支架系统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今年批准的肠道介入减重方面的创新医疗产品,并纳入了上海市甲类医保,医保惠民让患者享受到更多便利和优惠。

刘枫(右)正为患者施行手术

手术与支架,不用你纠结

既然胃镜下置入支架的减重方式好处多多,那有需求的患者不都可以自主选择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面对减重方式的多样性,刘枫主任介绍,在术式的选择上,有严格的适应证,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管理中心专业的评估系统和多学科会诊会给出患者适宜的建议。

对大体重基数或者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的患者,通过改变消化系统结构来减少食物摄入量或吸收量的外科手术可能更适用于严重的肥胖症患者,外科手术的介入对减重和改善代谢紊乱更直接,效果更佳。“现在还有一种观点,体重基数太大,手术风险也较大。”刘枫解释,“比如200斤的患者,大多合并有代谢综合征,身体情况较差,麻醉也会有风险。”针对这样的患者,或许前期的胃转流支架置入可以成为外科手术的“先驱”,体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再经由肥胖门诊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胃转流支架置入操作方便快速,但支架的取出非常考验医生的水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诊治中心主任医师曲伸告诉记者,支架放置不慎可能导致黏膜粘连,取出过程中发生的最大不良反应是食管黏膜撕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痛或腹部不适。

总的来说,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是一项不需要开刀的减重方式,填补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空白,为那些药物减重效果不佳,又不想做减重手术或达不到手术指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并结合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后,患者才不会“糊里糊涂”。

文、编辑 |孙青

审核 | 叶海霞

监制 | 李文井

医学支持 | 上海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