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罗罗》:半世纪后无经典?

戴桃疆
2019-02-12 17:11
来源:澎湃新闻

除了辨识度极高的《铁臂阿童木》之外,日本泰斗级漫画家手冢治虫也创作了许多主题并不那么阳光的作品,其中就有1967年开始在《周刊少年SUNDAY》上连载的《多罗罗》。

《多罗罗》讲述以室町时代末期日本北陆能登半岛为舞台的黑暗成长故事。某地领主醍醐景光向领地内某寺庙的四十八魔神许愿,如果能够让他得到天下,他将献上魔神喜爱之物,魔神应允了他的愿望并夺去了他刚刚降生的长子。长子受到产房内神明的庇佑保住了一条性命,但全身仍被四十八魔神取去了包括皮肤、五官在内的四十八样人体组织。领主以为孩子必死无疑,命人将其抛弃,后被善人搭救,做以假肢、传以刀术,这个名为“百鬼丸”的孩子就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死活下去的意志,凭借着对万物正邪善恶的感知能力不断斩杀妖魔,并通过消灭妖魔汲取能量补全自己的器官。在不断斩杀妖魔的过程中,百鬼丸结识了又偷又骗的孤儿多罗罗,二人结伴而行,而这条旅途上最终等待百鬼丸的是必将使其痛苦的身世……

由于《多罗罗》内容过于黑暗,漫画人气低迷,被腰斩代之以漫画《冒险王》。这个并不完整的故事中蕴含了希腊史诗般的元素,传奇的英雄、悲剧的命运、寻找自我的哲学命题,又以战乱时代为背景,包含朴素的赛博体哲学、妖魔和青春成长自我追寻的命题,元素丰富,它成为后续许多作品灵感之源,在许多现代日本作品中,例如《无限的住人》《风剑传奇》等,仍然能够看到《多罗罗》中的主题和表现方式。

《多罗罗》改编作品海报(部分)

也正因为《多罗罗》漫画被腰斩的悲剧,激发了后续对于补全故事的无限想象,它更像是一个开放式命题,后续的动画、游戏、舞台剧、电影、小说,无论如何解读和表现,都是这个命题的展开。

1969年,基于手冢治虫漫画《多罗罗》改编的二十六集黑白动画片自四月起播出,七月到九月完结的这段时间改名《多罗罗与百鬼丸》继续放送。内容忠于原作较为黑暗,动画注重战争背景和战斗场面的表现,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强。五十年后,《多罗罗》再次动画化,较六十年代的动画相比,内容相对精简,黑暗气息被削弱,人物刻画比例比老版更重,人物造型和故事构造都更符合现代流行趋势,反映的是当代对《多罗罗》这个开放式命题的新解读。

2019年版动画《多罗罗》海报

关于“多罗罗”这个名字,包括手冢治虫的儿子在内,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手冢治虫家里进了小偷,家中年幼的孩子发现了他并高呼“泥棒”,而小偷“泥棒”在日剧中的发音“多罗卜”和“多罗罗”近似,漫画作品中的孤儿多罗罗为了在乱世之中求得生存四处行窃、坑蒙拐骗,正文开篇便被人控诉是小偷。这个史诗般的故事真正的主角虽说是百鬼丸,但点亮灵感来源的很可能就是这个小窃贼,所以整部作品才以他的名字命名吧。

2019年版本的动画比五十年前的还要少两集,这意味着漫画中出现过的妖怪们许多无法在动画中留有姓名,前三集中虽然百鬼丸已经身手敏捷地斩杀了不少形态各异,有些像异形,有些则像《宠物小精灵》里跑出来一样的妖怪,但真正略加着墨的也只有第二集出现的“万代”。

制作方MAPPA擅长动作场景,帧数多,运动镜头调用丰富,节奏快,动作利落,这至少保证了2019版动画《多罗罗》斩妖场景上的可看性,可妖怪的简化处理多少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文化厚度,写意的情节多过具体的情节。这种对意境的追求也是近几年日本动漫作品中的趋势之一,对比五十年前的版本的确有明显的现代性。

另一个特点在于特写镜头的增多,角色面部特写镜头远多于五十年前版本,例如开篇地狱堂魔神威严形象的塑造上,新版本在气氛营造上显然略高一筹,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是求神者面部特写与魔神特写的不断切换,如果说五十年前全景表现四十八魔神是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叙事,那么新版则是努力通过分镜处理制造一种魔神与人的对话感。两种手法并无优劣之分,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的必然也是所处时代人的精神,新旧两版最终谁更胜一筹,还要看新版最后如何安排百鬼丸与多罗罗的命运再下定论。

手冢治虫的漫画作品《多罗罗》被腰斩既是一种遗憾也蕴藏了无限的可能,大多数同题作文都对角色的命运做了不同于彼此的安排,鉴于新版动画《多罗罗》在改动上较为大胆,最后如有突破,也将是对这部长寿的想象力之源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表现。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