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新来的年轻人③|徐林彬:游子归乡燕归巢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记录城乡、拯救古村”浙江省松阳县实践项目(2024暑期)罗海奕 徐敏儿 陈沈宇 叶雨欣 杨双庆
2024-12-27 11:4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时代的车轮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推动并构成,个体的创新、探索和奋斗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望穿山水,见到产业;记住乡愁,看到奔头。”成为越来越多到农村发展的年轻人的共识。澎湃新闻系列报道《百村安居图·第4季:村里新来的年轻人》,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共同开展2024澎湃中国乡村振兴调研行,聚焦青年在返乡创业路上的苦与甜。

2024年7月1日至5日,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记录城乡、拯救古村”浙江省松阳县实践团队深入三都乡杨家堂村进行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调研期间,团队对该村进行了深入走访,与有名堂民宿创始人徐林彬进行了细致交流。深刻了解了杨家堂村的独特人文风貌和徐林彬的创业故事。团队以杨家堂村的历史文化民宅“有明堂”为核心场景,创作了四集微短剧《明堂映乡影》。这部微短剧将杨家堂村的传统建筑、人文风情巧妙融合,生动地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历程,以及年轻人如何在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微短剧《明堂映乡影》1-4集(08:05)

杨家堂村

在浙江丽水松阳县,这片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的土地上,众多传统古村落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诉说流转的岁月,承载乡间的故事。杨家堂村正是其中之一。

杨家堂村位于松阳县三都乡,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坳中,被左右两翼的山峦环抱,从县城到村里需要在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约8公里。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十二年,宋显昆最早定居到杨家堂。对于村名的来历,松阳县地名志中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

鸟瞰杨家堂。陈沈宇 摄

杨家堂村 视觉中国 图

近年来,一股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潮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面貌,其中,“有明堂艺宿空间”(简称“有明堂”)便是这股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来的年轻人:徐林彬

有名堂民宿主理人

“有明堂艺宿空间”老板徐林彬在杨家堂村。图片由本人提供

杨家堂村作为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每当夕阳西下,天边将会渐渐染上一抹温柔的橘红,金色的阳光如同细丝般穿透云层,轻轻洒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明堂的黄色墙壁,在这夕阳的沐浴下,也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再沉默,闪烁着耀眼而温暖的金色光芒。每一块斑驳的墙砖,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正因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杨家堂村得以享有“金色布达拉宫”的美誉。不同于西藏那座庄严雄伟的布达拉宫,杨家堂村的“金色布达拉宫”更多了一份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灵秀。它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金黄色的光辉与周围葱郁的树木、潺潺的溪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田园风光画。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宁静致远的年代,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与安宁。正是在风景如画的杨家堂村,有明堂这一独特的艺宿空间应运而生。

杨家堂村被夕阳染上金色。

有明堂由松阳县人徐林彬创立,其所在的杨家堂村1号楼经过近十年的空置,其蕴含的古老历史和文化似乎被时间的洪流所淹没,逐渐被人遗忘。然而,徐林彬的到来不仅重燃了这座古村落老屋的生机,也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其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年轻时,徐林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毅然离开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前往繁华的杭州,投身于繁忙的都市工作中。然而,无论城市如何喧嚣,灯火如何辉煌,那份对家乡的“念念不忘”之情,却始终如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牵引着他的心。七年前的一天,他告别了杭州的职业生涯,返回故乡松阳。在这里,他将被闲置数年的古屋更新为“有明堂艺宿空间”,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体验到地道的松阳风情,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安详。

松阳照片全景。陈沈宇 摄

“在建造有明堂之前,那时候这边没有人居住。那个时候没燕子。我们进来了之后,反而燕子就进来了。现在你看我们有七八个燕窝,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徐林彬指向屋檐上的燕子窝向我们回忆道。燕子给有明堂带来了生机,它们时而躲进燕窝中好奇地看着游客,时而在空中相互追逐打闹。

对于徐林彬来说,这些燕子已经成了有明堂的一部分,他像照顾孩子一样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燕子,而从不会驱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徐林彬何尝不是这些燕子中的一部分?”燕子归巢,游子归乡。“徐林彬正像一只燕子般,他的到来赋予了有明堂新的活力。

有明堂 陈沈宇 摄

杨家堂村美丽的景色深深打动着徐林彬,于是他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了有明堂的创办工作中,希望建造出一座融合住宿与艺术创作的独特民宿,让游客领略杨家堂村的风光,让艺术家们用笔描绘下杨家堂村的秀美。

“我喜欢这个村庄的历史和它保留的完整度。”徐林彬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描述着,“你看这个村庄拾级而上,是典型的中原的阶梯式的一个古村落,而且古宅院众多,而且都是历史文化民宅。夕阳西下的时候,杨家堂村的黄土墙上折射出金灿灿的夕阳,美得像幅画,这也是艺术家朋友们喜欢这里的原因。”

鸟瞰松阳

杨家堂村是有明堂成长的摇篮,有明堂见证了杨家堂村的繁荣历程。近年来,杨家堂村的商业收入显著增长,村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村民们也热心投身于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建设。通过整合松阳地区的村民、艺术家、文化创意团队以及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了村庄的整体发展,从而使得乡村文化旅游消费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谈及有明堂给杨家堂村带来的改变,徐林彬表示,最大的改变就是,村庄从冷清变得热闹了。“村民们每天看着很多游客来来往往,有流量了,自然就有生意了。我们有生意,村民们也有生意。”如今,民宿与村落的双向良性互动,让徐林彬更加坚定当初选择返乡的决定。

在被问及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时,徐林彬这样回答,“我觉得民宿老板的身份挺好的。我其实不太喜欢被定义。朋友也好,客人也好,领导也好,叫我阿彬就可以了。”也许正是拥有着不被定义的勇气,能够让当初在大城市打拼的徐林彬走出舒适圈,返乡创业,逆着潮流成为一只无惧风雨的燕子。

实践手记

采访拍摄现场

微短剧《明堂映乡影》的创作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24年6月20日。在查阅了丽水市人民政府官网、松阳文旅公众号、瞰松阳抖音账号、澎湃新闻等新媒体平台的资料后,我们对松阳的古村落有了初步的了解。围绕“青年人返乡创业”的主题,徐林彬与有明堂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我们,于是我们很快确定了杨家堂村有明堂民宿老板徐林彬先生作为了具体案例分析对象。

在与徐林彬先生取得联系后,他很快地答应了我们想要以他和有明堂进行微短剧创作的请求。随后,我们与徐林彬先生展开了多次微信采访、电话采访,询问有关他返乡创业的故事;在线下见面后,我们又根据杨家堂村和有明堂村的实际情况,多次打磨修改,最终形成了《明堂映乡影》的非虚构类短视频拍摄剧本与脚本。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记录城乡、拯救古村”浙江省松阳县实践项目(2024暑期)《明堂映乡影》拍摄团队合影

《明堂映乡影》拍摄于2024年7月,炎热的季节,丝毫没有削减杨家堂村的美。在这几天中,我们得到了徐林彬先生、有明堂管家吴雯宇先生、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毛慰香老师的全力帮助,并有多位本地村民参与微短剧的拍摄中,我们深感荣幸与感恩。《明堂映乡影》展现了有明堂发展以来的几个掠影,而像有明堂这样的老屋改造民宿和徐林彬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在松阳还有许多。燕子归巢,青年返乡,乡村文旅产业正不断注入着新的活力。

 ( *杨家堂村数据由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

海报设计 澎湃新闻 郁斐

本文文字 叶雨欣 杨双庆 徐敏儿 图片 陈沈宇 罗海奕 视觉中国

调研团队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记录城乡、拯救古村”浙江省松阳县实践项目(2024暑期)陈沈宇 罗海奕 徐敏儿 叶雨欣 杨双庆

指导老师 李麟学 李凌燕 张昱辰

特别支持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有明堂艺宿空间

    责任编辑:薛晶
    图片编辑:薛晶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