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博物馆开馆:首展民族乐器与奥地利古堡银器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19-01-19 10:13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位于闵行区文化公园内,是一座融展览、教育、收藏、研究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2019年1月18日,闵行博物馆与上海海派艺术馆同时期开馆,博物馆将呈现地域特色,讲述闵行本土文化。目前,闵行博物馆开设了“中国民族乐器”常设展与“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临展,在下半年,将呈现“上海县700年”常设展与“马桥文化”常设展。

闵行博物馆

闵行博物馆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了解到,闵行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馆共三层,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其中展览用房总建筑面积为7070 ㎡,包括入口公共空间、三个常设展厅与一个临展厅。建筑整体设计秉承“与城市文化融合、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入口公共空间展示面积660㎡,包含休息区、查询区、纪念品商店及查询台;同时设互动魔墙以数字化方式展现馆藏藏品并与游客互动。

呈现地域特色,未来将讲述“上海县”与“马桥文化”

闵行博物馆宣传教育部负责人徐迪告诉记者,目前,二楼的两个常设展厅“上海县七百年”和“马桥文化”两个常设展厅正在布局,装修,预计到下半年对外开放。而谈及闵行博物馆馆藏,徐迪表示,目前关于马桥文化的馆藏文物还未摆出,民乐的文物已摆出来了。闵行本地有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所以我们借了一些展品,再加上我们自己也有民乐的馆藏展品。

徐迪表示,闵行博物馆主要以地区文化为主。“闵行以前是上海县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未来在二楼的展厅将呈现1292年至1992年的上海县700年的故事,此外,我们将呈现曾经在闵行区内的马桥文化。上海县的展厅面积将达到2400平米,而马桥文化展厅面积则是600平米。”

闵行博物馆馆内

记者在馆内了解到,闵行博物馆试图通过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和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全面地展示现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民族乐器文化。此外,在博物馆内,不难发现水元素的空间装置设计等。

闵行地域与黄浦江岸线紧密相关,在过去马桥的形成也与贝壳沙堤海岸线的变化有关,以“水”“河流”等元素进行设计,寓意历史文化的长河源远流长。而馆内的艺术装置、休息座椅与问询中心也试图紧扣“闵行博物馆”,围绕“闵行博物馆”为主题,凸显其地域特色主体性。

两大开幕展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开馆当日,闵行博物馆推出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和“银宴—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展”两个开幕大展。

“中国民族乐器”常设展

记者了解到,“中国民族乐器”常设展以200余件古今中国民族乐器实物为基础,呈现民族乐器文化的璀璨多姿。展览分为“乐韵流芳”、“乐改先驱”、“乐海斫艺”、“族乐锦绣”四个主题,充分还原了中国民族乐器与音乐发展的背景,梳理了中华音乐、民族乐器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历史。

墓葬陶(乐)俑

在博物馆的底楼大厅有一面硕大的“互动魔墙”引人瞩目,它能实现上百人同时在全高清触控大屏上分别查阅馆藏各种文物资料,随时下载喜欢的展品信息至手机中欣赏阅读。

黄釉彩绘弹四弦琵琶女陶俑,隋代

宋代陶雕砖

进入展厅则是八音合鸣的多媒体音乐,旁边摆放的是闵行博物馆的馆藏——一组以乐器为主题的墓葬陶俑(乐俑),而在陶俑展墙背面,则展现了与乐器有关的宋代陶雕砖。

“民族乐器”常设展还有“金石厐隆”多媒体声乐区、“敦煌乐舞”多媒体秀场、“族乐锦绣”多媒体投射互动区等新颖的体验方式。

曾侯乙编钟(复制品)

在“金石厐隆”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金属乐器的悦耳奏鸣,还可以欣赏自己用曾侯乙编钟(多媒体互动装置)编曲、奏响的美丽乐章。踏进“敦煌乐舞”按照敦煌壁画原景高度还原的影像投射墙步入眼帘,敦煌特色民族乐器被错落有致地安排在了墙面两边,飞天神女做反弹琵琶的身形,其神态雍容、身姿绰约地穿梭与乐器中,两者虚实相合、相互映衬。迈入“族乐锦绣”区域,多媒体互动地图将祖国的民族地域分布、民族特色、风俗、舞蹈等资料集合在了一起,通过观众点击相关区域,用影像、声音等手段将其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复制品)

原件为我国唐朝宫廷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唐代艺术精品,是目前世界上仅存最早的五弦琵琶传世杰作,通体用紫檀木制成,直项,琴轸分列琴头两侧,左三右二。

此外,展厅后半段,观众还可以了解到近现代民间乐团“大同乐会”的展品及历史文献。1919年,郑觐文以“中西音乐归于大同”为宗旨在上海成立的“大同乐会”, 初创现代民族乐队建制,集演奏、培训、曲谱整理、乐器制作为一体,全面系统地研究、整理了中国传统音乐,为国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33年大同乐会32人合奏的《东方大乐》等演奏曲目被拍摄成彩色纪录片,参加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展映,首次亮相国际舞台,为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中国音乐史》,民国

银宴—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展

记者了解到,“银宴—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临展,展出99组来源于奥匈帝国著名的施瓦策瑙古堡的银器,这些百年前的工艺佳作花纹精美、器型归整、造型独特。

银器

此次展现的这批银器,原属于奥匈帝国著名的施瓦策瑙城堡(Schloss Schwarzenau)名下的财产,作为奥匈帝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的物质遗存,施瓦策瑙城堡至少于1150年便见诸文献,其文化价值与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非同小可。

施瓦策瑙城堡最初由奥地利贵族库恩宁(von Kuenring)家族所建,1664年易主德国美因茨驻维也纳皇宫的大使冯•林登施皮尔(Georg Friedrich von Lindenspür),二战期间成为维也纳著名军火制造商弗里德里希•曼德尔十一世(Friedrich Mandel XI)的府邸,该时期众多社会名流也曾是城堡晚宴的座上宾。

展览现场

展览从精致的银制餐具出发,利用场景设定勾勒出欧洲贵族用餐的画面感,力图通过这些银质餐具全呈现欧洲贵族严谨的餐桌文化,体会贵族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徐迪表示,“展览开幕后,希望孩子可以坐上展厅里的餐桌上,感受欧洲贵族的餐桌文化,学习他们是如何用餐的。”

在临时展厅,徐迪还告诉记者,未来,闵行将规划每年举办2到4场临时展览。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