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塔拉特地质文化村 | 2024“地学旅游创新案例”(4)

2024-09-11 21:01
新疆

编者按:2024年3月,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征集2024“地学旅游创新案例”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即日起,我们将陆续选登“案例”与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塔拉特地质文化村创建

一、塔拉特地质文化村背景介绍

地质文化村是地学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更是地质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2018年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率先提出了地质文化村这一全新的理念。项目团队整合近些年的工作成果,经讨论研究积极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推荐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纳入示点乡村。2019年发布的《推进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总体工作方案(2019-2021))》正式将塔拉特村纳入了全国地质文化村示范建设名单。2020年该项工作受到了新疆地质局的高度重视,并自筹资金委托新疆地质局水文环境调查中心开展塔拉特地质文化村的调查评价及申报工作。2021年由中国地质学会正式授予了塔拉特村地质文化村的称号,此项工作得到了富蕴县人民政府、富蕴县自然资源局的认可和支持,拉动地方资金一千余万用于地质文化村建设。前期通过开展地质遗迹、农业地球化学以及环境地质等调查,在村庄现有的基础条件下进行了深度挖掘和融合,打造出了“地质+生态旅游”类型地质文化村。

塔拉特村原本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内的一个农牧业村,是额尔齐斯河上游的第一个村落,行政辖区面积为45平方千米,在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全村共有185户村民756人,均为哈萨克族,村民以畜牧业、种植业为主。如今,建设后的塔拉特村其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保护与利用,村庄人居环境得到了充分改善,乡村旅游业发展明显提升,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地质文化村基本定位。

塔拉特村地址文化村村容村貌

塔拉特地质文化村手绘游览图

二、地学特色

1. 地质为基

项目组开展了20平方千米的1:1万以地质遗迹调查为主的多门类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在调查区内共发现地质遗迹点31处。其中,典型矿床类露头2处、侵入岩地貌22处、河流(景观带)1处、泉1处、峡谷地貌4处、崩塌1处,地貌景观大类中的侵入岩地貌为调查区中的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对查明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意义进行评分,为提炼地质文化提供科学依据。

2. 文化为魂

地质文化是灵魂所在,我们从地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解读,以“河源之乡,蕴宝之地”为主题,讲述塔拉特村的来龙去脉,让村民和游客能够了解到这里的地质背景,营造浓郁的地质文化氛围,沉浸式进行地学知识科普。

塔拉特地质文化村陈列馆

3. 融合为要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村庄现状、资源分布特点进行了整体的规划设计,对各类资源进行了整合,统一为地质文化村服务。一是通过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根据地质遗迹点分布区域规划出两条科普游览路线,分别是塔拉特地质科普路线和金格尔研学路线,不同程度地对地质遗迹进行了开发与利用。二是通过对村内水文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以及民俗文化等做了详细的调查,将村内富含锌、硒的特色土地资源、负氧离子富集区、矿产资源、黑加仑特色农产品、动植物资源以及哈萨克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以地质文化陈列馆、科普解说长廊、科普解说牌、地质演化路、负氧离子监测仪、矿标展示牌等方式在塔拉特村呈现。三是结合民俗特色以及地质文化,设计IP卡通人物、手绘地质文化村游览导图等文创产品。

塔拉特地质文化村地学科普解说牌

塔拉特地质文化村动植物科普长廊

4. 惠民为本

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实现了环境优美的新乡村;通过农业地质调查,挖掘特色土地资源和黑加仑农产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地质文化村的创建,带动了民宿业的发展,村民实现增收;通过给乡村赋予了地质文化内涵,提升了村民的地质文化水平,让村民自发了解讲述乡村故事,使村民物质上富裕,精神上富有,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品牌故事

塔拉特村,一个额尔齐斯河源头上的第一个游牧村落。这里有形态各异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这里盛产世界上已知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是世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这里的土壤富含锌、硒元素,这里有天然氧吧;这边土地有着丰富多彩的哈萨克族游牧文化。

距今约2亿年前,在阿尔泰山形成时期,随着华力西构造运动带来的强烈变形作用,使地壳温度不均匀的升高,即将爆发的熔岩受到压力无法喷出地面,隆起至地壳表层,在地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华力西期原地-半原地花岗岩,在燕山运动影响下,阿尔泰地区断裂活动与地震作用强烈,花岗岩体在入侵过程中多以热穹隆的形式上侵,形成了特有的以高温热点为中心的同心层节理构造。构造运动稳定后,花岗岩地貌的雏形形成,在当地气候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下,被剥蚀的花岗岩完全出露地表,经过更细的雕琢,最终形成了塔拉特村独具特色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与华力西期花岗岩同时形成的还有伟晶岩脉,在花岗岩演化的过程中分异出稀有金属(主要为锂、铍、铌和钽)成矿于岩浆期后的伟晶-热液阶段,含矿伟晶岩脉主要分布在华力西期花岗岩及其原岩中。含矿伟晶岩脉大都沿岩层理或各种节理裂隙贯入,单脉一般厚几米至十几米,长几米至几十米。它的形成成就了一个功勋卓著的“英雄矿”,贡献出了“两弹一星”,更是见证了中国在困难时期的奋斗和拼搏精神,是中国矿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如今的塔拉特村,在富蕴县人民政府、富蕴县自然资源局、新疆地质局、新疆地质局水文环境调查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全疆首个地质文化村,通过地学科普、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功能上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同时也引导着村民对当地的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并从中受益。

塔拉特地质文化村

四、营收情况

地质文化村的创建,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拉动地方资金一千余万用于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同时,随着乡村的知名度和环境的提升,游客量日益增多,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万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双双实现井喷式增长。村民收入从人均年收入从1.362万元,增长至5万余元,实现了惠民富民的目的。

五、生态效应

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在改善村容村貌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首先,通过调查村内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资源,分析、总结出该区域的地质遗迹和特色资源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合理地划分出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尤其是新发现金格尔片区研学路线地质遗迹资源最为丰富,提倡对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利用”的管理模式,降低人类活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其次,通过农业地质的调查,为乡村农业提升了附加值,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推动农村旅游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原标题:《地学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塔拉特地质文化村 | 2024“地学旅游创新案例”(4)》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