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纹屋!是海魂衫,是波普艺术?!

2019-01-18 13:27
北京

建筑师俞挺

这是一座介于文化和商业之间的条纹屋,建筑师俞挺寄愿以艺术家纯粹的态度去创造,除却对甲方的焦虑和成本的考量,只是把那些作为悬置条件放在一边,完全以建筑的思维介入,呈现日常的哲学表达。关于怎么理解这个建筑,怎么发挥关于它的思考?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君自便。

发酵性的空间

像一个起点

放射般的状态

建筑带着情绪

刺透这方地域的空间

在这里

各种关系产生

凭君思量

丨波普艺术?!

条纹屋是一个小小的尝试,是做设计当中的思考方式,以前建筑师参加艺术展览的困惑在于建筑师做艺术展览,总是不如艺术家表现的彻底和纯粹。因为艺术家不用考虑很多事情,但是很少有建筑师思考过,其实完全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进入建筑设计,艺术设计,也可以把艺术设计的某些方法反过来进入建筑社区去打破建筑设计的那种已有的陈词滥调,所以看到条纹屋,其实是用波普艺术的思维反过来做的一个建筑。

当时设计时的思路非常快,用波普艺术,尝试去创造一个空间。但事实上在做设计时,不得不承认,还是用了俞挺式的空间语汇——立面的层次,再披一个波普艺术的外衣。如果真的是用波普艺术,或许可以用波普建筑画来做这一点。

条纹屋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游客中心,并且具有标识性,说到底就是一个小型的广告站。大家慕名来到这里,要看到“我”,可以这么找到“我”。

丨北京人总喜欢讨论大海

“我”在想,在来北京之前,一直想不明白,甚至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也在思考——“北京人怎么老喜欢讨论大海”,大海,对“我”而言,虽然看不到海,也很少讨论大海,北京经常讨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姑娘不要问到哪里去,要指着大海的方向。

这种饥渴,对大海的饥渴,上海人感觉不到。所以突然有个想法,在一个靠近大海,但是来到这里仍不知大海就在边上的地方,创造一个令人炫目的房子,它会指明大海的方向。房子耀眼夺目,看到房子的刹那间,会觉得海好像很遥远,但是一旦进入,就明白还有几十米就能看见海了。它是情绪的收张,抛起和落下的设计。炫目波普艺术的条纹,那是多么合理。为什么要用条纹表示大海?穿的衣服是什么?海魂衫!所以把条纹从海魂身上抽出来,就这么做了。

丨“Chua,一个洁净!”这就是所谓的逻辑!

俞挺之前在豆瓣写过一篇文章《游标卡尺》,也有提到如果在讨论一个事件的时候,要先定这个世界分成可经验的事件或非经验的事件,所谓非经验的事件,即不可经验的事件,比如宗教所说的绝对精神,它很难用言辞或者逻辑验证或传递,是非经验事件,只能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

在可经验的世界里,又分为主观经验世界和客观经验世界,分法可能不太精确,但是一时找不到更好的。所谓客观经验世界,是可以验证的,是能通过逻辑和科学实验方式去验证。而主观经验世界,通过言辞传递,引起共鸣,共鸣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有可能也是对的。有时候是可以用逻辑去验证,但不易验证出来,依靠情绪的渲染得到共鸣和共识。

那么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设计难道是完全将自己的设计行为局限在客观经验世界里面吗?不是的。建筑设计有相当的程度是在主观经验世界里,有时候空间的感动,光线的感动,颜色的感动,材料的感动,其实是绕过了所有的所谓的逻辑,实际实验是“chua,一个洁净!”在你的内心当中激发一个联想和共识。但是如果建筑学只讲主观经验,去切断了客观经验,那么建筑学其实也不是建筑学了。

建筑学是有趣的,在主观经验里面有传递性,它在客观经验里面也有。只不过作为观察者经常会发现,有的建筑师只强调主观经验,而有的去只强调客观经验,却将建筑师最有趣的东西给切破了。要知道建筑为什么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进入艺术界,对于一个强调主观经验的世界里面,建筑可以带着强大的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的双重性体验,就会不一样!

丨Meme!文化的基因!

根据量子力学的研究,其实没有绝对客观的存在,尤其在量子层面上不可能有绝对客观的存在。第一,只要有观察,主观性就会微弱的去干扰。第二,主观经验分两种,一种称之为天赋异禀,但更多的一种认为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思考,培训,折磨,提升,升华。它是对客观经验实际的思考和训练,有时候也是纯粹,所以是纯粹的主观经验。当一个概念在面前的时候,它是一个包(集合),不是一个点,很多东西糅合在一起,唰一下子,就明白了。

当人在看建筑的时候,时间因素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印记会不经意间留在身体里、脑壳里或者思维里,而这些可以成为思考的本性。

社会学里面有一个词叫米姆- Meme,意思是文化的基因,即文化的基因可能是遗传自父母,也可能是今天看到某些东西就埋在脑海里面。那么它藏在脑海里,可能自己都忘了,结果,今天遇到一件事情,它通过逻辑客观经验或者听过主观经验引起的共鸣,就被打开了。这时候的思路就联系起来,如果meme藏得越多,迸发出来的灵感就会越多。比如今天与一个小姑娘聊天,问青山会想到绿水,可是跟一个老外聊,讲青山,他不懂,这就是文化。

丨西方和东方?当下的当代和传统!

如果谈东方和西方的话,还不如谈当下和传统,因为东方有很好的东西,它天生带有一种宏观性,但是于小处不讲究,没有形式逻辑,不实验验证,总是要求不言自明。自我理解,或许会有太多的构思和构想,却缺少思想的锤炼。一旦缺少思想锤炼,就变得随意而不可靠,往往靠直觉和天赋存在。而西方用笨功夫,一步一步走,可能是很笨,但是会不断的去验证,修正,不断的去运作,慢慢的会形成一个广大的局面,尽管需要1000年,2000年。

那为什么要说当下的当代和传统?现如今如果还去执迷于东方和西方,生活是东方的或西方式的,会觉得太愧对于人了,人要有勇气把这个揉在一起为当代去做处理。

正如建筑本身,用当代的手法作诠释,并把感知交给了人,复杂系统会告诉人们,不要对很多可能性去做限定,可能性可以制造可能性。条纹屋,是海魂衫,是波普艺术?!或者凭君更多的奇思妙想,来一场头脑风暴吧,它呈现出的是一种可能性,这个可能性,都会为你指明大海的方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