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艺术馆开馆,丰子恺时隔38年后“回家”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19-01-18 17:19
来源:澎湃新闻

丰子恺一生在教育、绘画、书法、散文、翻译等领域都成果斐然,他的绘画往往于细微处探究人生,反映世态人情,作品被俞平伯赞为“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2019年1月18日,上海海派艺术馆在开馆之际推出“海上丰采——丰子恺艺术特展”,这也是董其昌大展后,上海的又一展览热点。同时,此次展览也是1981年丰子恺作品在上海展出后、时隔38年的再度回归。展览呈现了丰子恺的书画作品200余件(套),装帧设计书籍封面168幅展示其艺术人生,其中包括实景呈现“日月楼”及《文人珠玉》书法长卷等。

丰子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杰出的大家。他于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丰子恺先生始终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和中国艺术教育,对中国人文历史特别是美术学的发展具有独创性的贡献。

作为上海海派艺术馆落成开馆首展,文心江南系列展之“海上丰采——丰子恺艺术特展”于辞旧迎新之际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丰子恺用过的调色盘

时隔38年,丰子恺“回沪”

作为中国近现代海派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丰子恺与上海有着深厚的缘分,这座城市是其一生中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其创业、成名之地。

1965年3月10日,丰子恺与张乐平、颜文樑、贺天健、林风眠、张充仁在上海美术展览馆看画

青年的丰子恺在杭州完成学业后便到上海工作,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的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任教;他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在上海发表,之后其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他的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先后在上海出版;他在上海完成了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护生画集》第一册和第六册也在上海完成。

开明书店出版的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解放后,丰子恺先后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至今仍在的“日月楼”故居是丰子恺上海居住地,也是其致力创作工作之地和一家老小和睦生活之所,并一直在此生活直至去世。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海上丰采——丰子恺艺术特展”是丰子恺与上海缘分的延续,继纪念丰子恺诞辰120周年系列展在香港、杭州、北京、桐乡四地五场展出之后,此次特展是1981年丰子恺作品在上海展出后、时隔38年的再度回归。丰子恺系列展策展人王一竹女士告诉记者,“在1981年,丰子恺作品曾在上海展出约40幅作品,而这一次是量最大的一次展览,当时的约40幅作品此次均有展出。”特展汇集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的珍贵藏品,以及丰子恺家属的私人典藏,展示了丰子恺的书画作品200余件(套),装帧设计书籍封面168幅。

丰子恺 “爸爸回来了”

丰子恺 《豁然开朗》

丰子恺 《高柜台》

展现形式多样,呈现形式多元

漫画是丰子恺一生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位“眼睛向下,作品向上”的艺术家,用中西融合的画法、及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底蕴,表达了充满爱心、童心、佛心的艺术境界。其作品真切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甜酸苦辣和人心的善恶美丑,将传统“文人画”转化为大众能观赏的现代“人文画”。虽经近百年沧桑变迁,其作品却仍具魅力,继续有丰润广泽之效,深得广大民众的喜爱。

伴随着李叔同谱写的歌曲“送别”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在展厅里回荡,现场观众都饶有兴致地看着丰子恺的画作。“诗意”、“雅”等词恐怕是在现场能听到的最多的感叹词。

丰子恺 阿Q遗像

丰子恺 《儿童散学》

丰子恺 《好花时节》

丰子恺 《捷报》

丰子恺 《买粽子》

谈及此次展览的展品,丰羽(丰子恺之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批藏品继承自丰子恺幼子丰新枚(丰羽父亲),主要绘制于1946年至1949年间。在“文革”前后差点被抄走,丰子恺嘱幼子将画作装入一皮箱,连夜北上避险,后在石家庄暂存。唐山大地震时,父亲首先想到的便是保留皮箱里的画作。这批画作精品历经坎坷,留存至今。”

而在众多书画作品中,更有首次全部亮相的《文人珠玉》书法长卷,全卷长达25米,创作历时约三载,收录了丰子恺所爱诗词204首。此次,展览方专门为手卷定制了展示柜,这也是此卷首次完整展示,实属难得。

《文人珠玉》长卷(局部)

《文人珠玉》长卷

丰子恺外孙崔东明曾向媒体透露,外公丰子恺极其热爱中国古典诗词,《文人珠玉》书法长卷作于1962年至1965年。长卷的开头有一小块的挖补痕迹,原来这部长卷本来是写给女儿丰一吟。一日友人拜访日月楼,对《文人珠玉》长卷爱不释手,丰子恺题写了上款,慷慨相赠。友人从日月楼中取出,带到了旅馆,完全打开后发现了“一吟宝藏”的字样在卷尾,赶忙将此卷送回,后在重裱时将题款挖去。日月楼地方狭小,从来没有完整展开过。

谈及《文人珠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笑道,“上海的观众有眼福了。”

丰子恺 《落红》

丰子恺 《人约黄昏后》

丰子恺 《最后的吻》

记者了解到,展览分为诗意之象、童趣之心、人文之道、丰子恺的朋友圈、“日月楼”实景等十个不同版块,以画作、展品、书籍、装置互动等多种实体展陈方式,结合观众实地体验感受,全面立体地呈现出这位艺术大家的人生故事。

在特展中,观众可以看到“丰子恺的朋友圈”,体会其不善交际、却谦虚善良、平和睿智的待人接物之道。在朋友圈部分,观众可以看到丰子恺与18位文化名人的书信往来,例如马一浮信札、俞平伯信札、叶圣陶信札关良信札、程十发信札等;而在书籍设计部分则展示了书籍装帧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作为装帧设计家的丰子恺是如何将设计与绘画相结合,是如何讲究笔情墨去,有幽默感,充满诗情,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的。

马一浮信札

俞平伯信札

书籍设计

此外,此次展览首次参与“立体漫画”的互动体验,通过拉动垂吊的小竹篓,阅览“丰言丰语”,感受丰子恺的人生感悟。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实景还原日月楼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展览还实景还原了丰子恺晚年在上海居住和创作地——日月楼。

丰子恺在日月楼中作画

丰子恺在长乐邨留影

说到丰子恺,大概最出名的两个地方就是他的“缘缘堂”和“日月楼”了。

缘缘堂位于浙江桐乡,始建于1933年春,当时是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采用朴素的江南民居风格,而丰子恺在缘缘堂的日子,大概是其一生中最自在的时光;与此相对的,上海的日月楼则是见证了丰子恺的一路坎坷。

日月楼位于上海陕西南路39弄长乐邨93号。从1954年底搬来,一直到1975年去世,一共21年,丰子恺在日月楼里有过人生最大的荣光,也遭遇了时代给予的坎坷命运。

丰子恺故居日月楼

当时,这里的房产属于沙逊公司,丰子恺向前房客付了6000元“顶费”,买下全部家具和附属建筑,才取得了租赁权。这屋子二楼南面有一个室内阳台,阳台中部向外梯形突出,东南、正南、西南都有窗,顶上还有天窗,“坐在室内,可以看到日月运转,白天阳光灿烂,晚上月色融融”。丰子恺很喜欢这里,随口吟出“日月楼中日月长”的下联,希望在此能够安居余年,后来杭州的国学家马一浮先生对出了上联“星河界里星河转”,并用篆书写下了对联,为日月楼平添一段书香,一时传为美谈。丰子恺便自己题写了日月楼的横匾,而此次展览中,观众也可看到这两件一直挂在日月楼里的墨宝。

展览现场,丰子恺日月楼书房中的对联
展厅现场,实景还原日月楼

此前,丰子恺外孙宋雪君(丰子恺次女丰宛音之子)曾对澎湃新闻表示:“(之前一直)有很多人来参观,站在那个地方,看到丰子恺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小床和桌子,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虽然现在不能开放,大家还是想念丰子恺旧居,想念日月楼。”(他说:“日月楼因故暂停开放,许多爱好者感到很遗憾。作为丰子恺先生的后人,期待着日月楼能够重新开放。”这一次,面积大小约65平方米日月楼则在2000平方米的海派艺术馆中得以呈现。

丰子恺 《攒研》

丰子恺 《三杯酒》

丰子恺 《樱桃豌豆》

就在日月楼里,丰子恺译完了日本古典文学巨著《源氏物语》。即使是“文革”期间,被批判甚至被勒令坐“牛棚”的丰子恺还在日月楼中偷偷努力工作。在阳台上一盏微弱日光台灯下,他抓紧从起床到吃早饭中间的宝贵自由时间,每天清晨工作2-3小时,像是“地下活动”。在这段“非常”时间里,他一连译出了日本三部古典名著《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和《落洼物语》,也完成了《护生画集》。

《护生画集》

丰子恺画《弘一法师像》

《护生画集》共六册。“护生者,护心也。”丰子恺认为“护生是护自己的心,他画了一幅幅劝人向善、教人护生的画,他的风格造型简括,画风朴实,用淡雅常见的线条,寥寥数笔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

1928年,丰子恺为恩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祝寿,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李叔同非常高兴,并为画集配上了文字,回信嘱咐丰子恺,希望他能将画集继续下去,在自己60岁至100岁大寿时,能够分别再收到画集第2至6集。丰子恺向恩师许诺。面对诸多磨难依然坚持,历经了45年,最终丰子恺在日月楼中完成了《护生画集》最后一集。

展览海报

据了解,此次“海上丰采——丰子恺艺术特展”是文心江南系列展首展,亦是上海海派艺术馆首展,同时也为春“艺”盎然——2019上海春节文艺嘉年华打响头炮。

展览“海上丰采——丰子恺艺术特展”将展至2019年2月20日。

    责任编辑:顾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