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国办了三年高中联赛,我们找回了《灌篮高手》的热血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19-01-22 14:16
来源:澎湃新闻

南模球员举起缩小“奥布莱恩杯”。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一个多星期前,大学生南北区联队在全明星赛险胜CBA职业球员组成的“菜鸟”联队,让“体教结合”和“学生球员职业化”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职业联赛取材的基数愈发庞大,对于中国篮球来说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在从高中升上大学的校园篮球阶段,学生球员的现状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

在1月19日2018-2019Jr.NBA联赛上海站高中联赛的决赛现场,连续两年捧起那座缩小版奥布莱恩杯的南洋模范中学主教练孟家森留下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环境不是很好。一个是打球和学习的平衡,另一个则是升入大学的去向问题。”

大学生联赛的繁荣和成熟多少让人们忽略了高中阶段校园联赛的投入和培养,这本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或许是为什么Jr. NBA联赛在上海连续举办三年,总是收获赞誉一片的原因。它,让我们找回了《灌篮高手》的青春和热血。

双方拼抢激烈。

这是校园版的NBA中国赛

“这个比赛确实组织得很规范,更接近一些正规比赛的设置。我们可能在其他比赛里‘不停表’地打一节,总共10分钟就结束了。但这里给并不是这样,每一次‘停表’都很准确,给球员更多职业比赛的体验。”

当被问及参加Jr.NBA的最大感受时,孟家森教练说得很直接。

事实上,上海站亚军球队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外籍主教练也留下了类似的评价,“从季前赛到季后赛,主客场的赛制提供了更多比赛的机会,然后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球员看录像和训练。”

“主办方也很认真,比赛的细节处理得很好,从裁判的安排到场馆选择,再到场地布置,还有入场仪式这些,并且提供装备……”

走入第三年的Jr.NBA联赛其实不是中国覆盖校园最多的一项赛事,然而,它足以被称为“影响力最广”的青少年篮球联赛之一。

一项值得思考的对比是,早在2003年一项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国篮协联合主办的“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就已在全国各地打响;2012年,这项赛事加入了初中组的球队,正式更名为“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据官方数据显示,这项有着接近15年历史的赛事,如今涵盖全国220所中学。

不过,这个“官方赛事”的社交影响力却不如人意,从去年到今年,赛事的官方微博一直停留在25万粉丝,话题讨论的阅读量也不足20万。

相比之下,Jr.NBA联赛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前辈”——光是去年,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8亿。单以在1月下旬刚结束的Jr. NBA上海站来说,那场南模中学以72比52击败上中国际的决赛,社交平台上在线观看直播的峰值人数就超过72万……

其实,Jr.NBA在2015年10月第一次举办时,只有来自北京的30支男子球队和18支女子球队参加。但去年的联赛已经扩大到了7座城市的148支球队。今年加上了主客场双赛的机制之后,上海仅仅8支球队的比赛,也可以持续超过2个月。

“NBA在全世界不同国家都举办了Jr.NBA的联赛,我们的着眼点还是希望通过篮球丰富校园内的体育文化,鼓励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重点,才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NBA中国青少年发展副总裁王晔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NBA在全世界打造的这个青少年赛事已经覆盖了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的2640万青少年,初衷就是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整个赛事中。

NBA也愿意探讨“体教结合”

不得不承认,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联赛,最终能够站在决赛舞台的中央,享受着校友和球迷的欢呼,被漫天的金色纸片包围,手捧着缩小版的奥布莱恩杯,那种“无限接近”NBA比赛的感觉,是每一位高中球员都梦寐以求的。

这份荣誉和体验,或许会成为他们的动力,鼓舞他们继续走在篮球的道路上。

不过,现实的情况或许并不如理想状态那么美妙。

“我一天要给他们练三班,高一准时下课然后开始训练,高二一周有两天不能准时,高三因为学业压力,只能高兴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对于学生球员,学业和篮球的平衡真的是个问题。”

孟家森的“吐槽”其实反映了高中篮球联赛的尴尬,随着如今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多,家长对于孩子们选择篮球这条出路反而变得“苛刻”。毕竟,站在篮球塔尖上的球员毕竟是少数,如果无法成为职业球员,那么收入和福利待遇可能都不及大学毕业生。

“就拿上海来说吧,现在只有四所大学招人,交大、华师大、同济和体院,而且他们向高中招的人越来越少,就像交大今年只向我们招3个人。”

在总决赛的荣耀时刻上,反复提及“体教结合”的不利境况,多少也翻译出了高校教练和老师的担忧。

“我们知道中国一直倡导‘体教结合’,我们办青少年联赛的目的就是鼓励更多学生通过打球获得正能量。我们也很乐意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进行‘体教融合’。我们愿意出一份力量,去探究这件事在中国应该怎么做。”王晔说。

现场加油的学生们。

非营利联赛,依然有商业吸引力

虽然困难,但总有追梦者。

“这个赛事确实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去感受更接近职业篮球的魅力和残酷。”Jr.NBA上海站的最有价值球员唐不凡在赛后说了这样一句,“不管多少困难,我会坚持走职业的路,我相信我可以打CUBA,然后努力争取通过选秀进入CBA。”

如果放在美国,唐不凡口中的这条路似乎简单而又顺利成章,但放在中国,他的难度却非常大。

如何将打破体制的壁垒将校园篮球和职业篮球联系更紧密,在姚明努力做出改变的同时,校园篮球赛事同样需要进步和发展。

对于Jr. NBA这项联赛的未来,作为NBA中国的青少发展副总裁,王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至少,如今这项赛事的影响力甚至是商业号召力,值得国内的不少青少年联赛组织者们学习。

“我们是一个非营利的项目,从报名到参赛都是免费的。”王晔曾经透露,目前这项联赛有两个合作伙伴:一个提供球员的统一装备,另一个则是NBA联盟原本的长期合作伙伴。“其实现在有不少企业都希望成为这项赛事的合作伙伴。”

在王晔看来,Jr. NBA的市场价值其实来自NBA这个体育公司的价值,所以才产生了足够的商业吸引力。“我觉得这是一个互惠互利,Jr.NBA也可以成为NBA众多合作伙伴在中国的另一个展示品牌的平台。”

而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年的CBA全明星周末上,球迷看到了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球员和CBA职业球员之间的竞技和互动,甚至最终赢下了比赛的胜利,这是校园篮球“牵手”职业篮球迈出的又一个大步。

既然NBA能在中国打造一个具有极高影响力的校园篮球赛事,那么,我们自己的各级赛事,在未来能不能也一样精彩?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