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从改善阅读开始赢得全世界的尊敬

2019-01-17 14:01
北京

近日,学者易中天撰写的《四十年前我翘课》一文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文中提到了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的治学风范,令人肃然起敬。刘道玉这个名字对于我们很多读者或许有些陌生,但是对于诸多名家而言,他的名字却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我们处在学习型社会,从书中获取知识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然而,真的读起书来,许多人要么读不进去,要么无法坚持,往往半途而废。今天,我们就为您推荐刘道玉先生《教育问题探津》中的一篇《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与您一同分享刘道玉先生对于如何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怎样养成阅读的习惯等问题的建议。

刘道玉

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是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黄金时代的开路者,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永远的校长”。

--------------------------------------------------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

文/刘道玉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及至老年,仍然秉持着学而不倦、诲人不厌和笔耕不辍的信条。我的一生经历了苦学、乐学和博学的过程,但并不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只是喜欢读书而已。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而书本是最主要的视觉材料。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阅读者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而选择视觉材料,以充实自己的阅历,吸收有益的知识,陶冶个人的情操,提升自己的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和评判的思维的过程。其实,人与人的智力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是由后天的阅读来决定的,这就是我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原因。

怎样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阅读需要重复地读

读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怎样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阅读。一个学习者要做到真正的阅读,首先要明白,阅读需要重复地读,这正如苏轼所说的:“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晋朝陈寿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曾经对学习的本质下过一个定义,学习是感知、重复和记忆。这就说明,重复是学习必经的阶段,俗话说重复乃成功之母的意思。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只有重复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他在名著《瓦尔登湖》中也说:“真正的阅读,不是用奢侈诱惑我们,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进行阅读。”丁·希利斯·米勒是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之所以选择文学,就是因为喜欢阅读。《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名著,米勒从哈佛、耶鲁、约翰·霍普金斯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直讲授这门课,前后60年。重复绝不是机械的,每重复一次都有新的体会,也进入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对一个学习者来说,是否能够做到重复的阅读,不仅需要恒心和毅力作支撑,而且也是对他们阅读求真与求通的动机的检验。

其次是储存式的阅读

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南宋文学家陆游曾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两句诗是讲读书与实践,也就是知与行的问题,解决“少”必须多读,解决“不知难”就要躬行。阅读不能只是解决一时之需,而是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以备终身之用。那么,怎么才能把阅读获得的知识积累下来呢?人的记忆分短暂的记忆和长时间的记忆,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的海马体对记忆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极少数人的记忆力是天生的,绝大多数的人是由后天训练而养成的。

我已到耄耋之年,虽然老迈多病,但记性仍相当于中年人的记忆力,这是我坚持锻炼的结果。我认为记读书笔记,既可以锻炼记忆力,又能够积累阅读的收获。每一年我要记两本读书笔记,大约10万字,现保存有百万字的读书笔记。我经常写作,甚至写作万余字的教育文章,不出书房就能够把参考文献或注释引证齐全,凭借的就是我的藏书和读书笔记。

再次是情不自禁地阅读

情不自禁是一个成语,出自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的诗句,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个人的行为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一个人的阅读到了这种境界,说明读书与他的生活甚至生命融为一体,他会不由自主地阅读。古往今来,一切大学问家和学术大师,无一例外都是藏书迷和读书痴。读书要培养一种情趣,求知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觉性。林语堂先生是公认的文学大师,他就是一个读书痴,他曾经说:“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磨炼’,也不知道什么叫‘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无论是在学校或是校外,也无论是在休闲或是在旅途,他们都会惜时如金地阅读,从中获得无穷的快乐。

怎样养成阅读的习惯

怎么养成阅读的习惯呢?大凡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幼儿开始抓起,一个行为的反复重复,就会成为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成为自然。

少年儿童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把阅读作为精神休闲的方式,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美国人的阅读习惯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文化基因遗传的,主要是后天习练的结果。据调查,美国小学生读书量是中国小学生的6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填写每日阅读的时间和书目,指导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帮助他们学会查找和引用文献,规定他们借书的数目和归还的时间,以养成诚信的习惯。美国许多中小学每年举行一次为期四周的“阅读马拉松”比赛(Read-A-Thon),也称为“软比赛”,不排名次,也不发奖品。阅读在许多美国中小学已经形成风尚,爱阅读、多阅读和会阅读,成为美国每个儿童引以为豪的品质和能力。他们认为,阅读既可以充实孩子们的心灵,又能够抵御他们对网瘾的痴迷,真是一举两得呀!

成年人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

对于成年人来说,要养成阅读的习惯,立志永远不会嫌晚。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个人灵性的修养问题,你的修炼境界有多高,你的阅读水平就有多高。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令人陶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下决心阅读,就能够养成痴迷的阅读习惯。从具体措施来说,制定一个阅读的时间表,列举一个读书的清单,床头柜摆放或随身携带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设计一个清静的读书场所,经常逛书店,节假日泡图书馆,等等。

我深信,无论何人只要持之以恒,如果做到了这些,一定会养成阅读习惯。然而,面对国人阅读的状况,的确令我们感到羞愧。在2017年的世界读书日,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国民个人读书与藏书量,连续5年继续走低,保持阅读习惯的“阅读人”只占人口总数的5%,而人均读书也只有4.5本,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均数也是最低的。在大多数国民中,不买书、不读书、不藏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那么,造成中国人不买书和不阅读的原因是什么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转型中迷失了方向,高速的发展撩起了人们一股狂躁的情绪,也使得索取物质的欲望恶性膨胀,而修炼精神灵性的读书生活却淡漠了。在物欲横流歪风的冲击下,饭局代替了书局,酒店打垮了书店。有谁能够想象到,一个数万人的重点大学校园里居然没有一家书店,这哪儿还像是大学呢?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其实,我们已经付出了代价,现在为数不少的人,道德沦丧,精神滑坡,诚信缺失等,不就是不读书造成的吗?当然,时下流行网络浏览,微博和微信使用也极其便利,但是那只是浅层次的浏览,正如曾国藩先生所说,那只是看而不是读。

我最担心的不是现在,如果对中国人不读书的状况视而不见,不采取措施,那是非常可怕的。那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不仅仅是道德、诚信等方面的损失,而可能会危及中国人种智力的水平。这绝非危言耸听,未雨绸缪未为晚矣,中国人要图强,要赢得全世界的尊敬,就必须从改善阅读开始!

(本文原载《学习月刊》2017年第7期,因篇幅所限,略有删节)

《教育问题探津》,刘道玉 著,北京出版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