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没来得及讲,那些隐藏在博物馆里的大历史

2019-01-16 14:23
未知

大家好,我是凹叔。最近我迷上了《国家宝藏》。

这部纪录片的原班人马带着第二季强势回归,豆瓣评分高达9.3。

 
《国家宝藏》每集亮相的文物,都讲述了它们的前世传奇,演员们打扮成古人的形象,演绎宝藏诞生的故事,带领我们穿越历史回到第一现场。

1月13日晚,佟丽娅演绎“绢衣彩绘木俑”的前世今生
文物自有传奇。我们在博物馆里常看到很多展品,比如玉器、青铜器、书法、绘画、雕塑、瓷器、家具。

西汉博山炉,想知道它的故事,请看《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第三章

面对琳琅满目的文物,我们看第一眼,就觉得:

真是好看!真是精美!真是“宝藏”! 

看第二眼:真是好看,真是精美,真是“宝藏”…… 

第三眼:真……真……真…… 

如果翻来覆去只挤得出这几个小学就学过的形容词,惭愧啊惭愧。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如果我们不懂背后的故事,那么文物对我们而言,除了好看和值钱,也就没剩下什么。

如果你想用最快的速度,系统了解中国的代表性文物,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按照时间顺序,对影响最大的那些“国家宝藏”进行一番梳理,凹叔向你推荐《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张经纬 著,磨铁图书出品
这本书的作者张经纬,是个研究人类学的博物馆馆员,他在上海博物馆从事古代工艺研究十年了,亲手接触过数以千计从土里刨出来的文物,是名副其实的“土豪”。

在他眼中,每一件文物,都是连结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隧道。 

我们的博物馆,一般就是告诉你古人创造了什么,但很少能告诉你一件更重要的事:古人为什么要创造它们?

古代的艺术家,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制作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国家宝藏;这些宝藏,又如何参与历史,见证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就是这本书要解答的问题啦。

其实,这些博物馆中的文物,首先是古人在历史上创造出来的“有用之物”,他们曾经使用过这些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交换,建立友谊、缔结婚姻,增长人口、发展文化。它们中的一小部分,有幸在历史长河中留存到今天,进入了博物馆。

其实,他们都是有故事的文物。他们的故事,比《国家宝藏》披露的,还要多得多。

凹叔就讲讲书中几个有趣的小细节,这些小细节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了我们一两千年,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呢。

一根小棍子,决定两千年铜钱的形状?

去过博物馆的都知道,历史文物展览一般都是从石器时代开始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宝藏就是玉器啦。

良渚文化中期 玉琮
为什么是玉器?

因为玉器也是石头嘛,是一些比较透明、硬度比较高的石头。石器是用来打砸砍的,玉器这么珍贵,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呢?

通常的说法,这是权力的象征,或者是部落酋长兼职巫师的“教父”祭祀上天的器物。但这本书中提出一个学界看法,认为:古代玉器是当作钱来用的。 

书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使用的货币,就是圆形方孔的铜钱,还因为中间的方孔,被称作“孔方兄”。

这个形状,从春秋战国的秦国开始,流行到清代,基本形状都没怎么变过。秦国最早铸造的货币,其实是圆形圆孔的,就像缩小版的玉璧。

后来,因为浇铸技术的出现,同一批铜钱都是从一个模具中浇铸出来的,为了集中打磨铜钱的边缘,中间要插一根用于固定的棍子。

圆孔中的棍子容易滑动,于是就把圆孔改为了方孔。

就是这种纯技术的因素,最终确定了圆形方孔钱的形状。

凹叔小Tip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梗——

美国航天飞机的火箭推进器宽度4英尺8.5英寸,是两千年前古罗马两匹马的屁股决定的。

看《航天飞机和马屁股有什么关系?》

这背后的蝴蝶效应是:

因为美国航天飞机火箭推进器造好后,要用火车运到发射点,所以他的宽度由美国的铁轨宽度决定的;

因为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造的,而英国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最早建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整个欧洲马路都是古罗马人按他们战车的宽度铺设的;

而牵引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正好就是4英尺8.5英寸!

真是屁股决定第一生产力呀。

玉器的形状+一根临时用用的小棍子,就这么成就了铜钱的经典款式。

【吴国越国楚国为什么牛?家里有矿啊!】

我们在看春秋战国电视剧的时候,里面打仗都是要师出有名的。说简单点,就是打架得找点理由。这理由反正是找的,所以越冠冕堂皇,越显得打人打得正大光明。

其实有些实心眼儿的古人,早就说出了真相:春秋无义战。义断亲疏只为财,大部分时候,往经济学上想一想,往往更接近历史真相。

例如,为什么吴国越国几乎垄断了上古所有的宝剑传说,各地考古发掘出来的青铜剑,大多是吴王剑、越王剑。
越王勾践剑
这俩国家所在的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铜矿区,他们仗着家里有矿,把青铜兵器推广到了中原各国。

楚国为了全面占领江南的铜矿,不断向吴越所在的东面拓展。所以这几个国家打来打去,先是吴国打败了楚国越国,然后是越国灭了吴国,最后楚国灭了越国。

这样看,楚国是青铜器时代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南方的铜矿,是北方各国青铜器原料的主要供应方,楚国不给供货,北方各国打仗就没得玩。为了要和楚国做生意,虽然楚国叛周称王了那么多年,北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但成也铜矿,败也铜矿。随着资源分布更广的铁器登上历史舞台,铜矿价格大幅跳水,楚国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而走向没落。

这还真是应了刘慈欣《三体》里的一句话:我毁灭你,与你无关。

凹叔小Tip

青铜器刚制成时,颜色金灿灿,光泽度非常好。

出土的铜器,因为时间久了氧化成了铜绿色,才有了青铜这个名称。

对,那个时代的主色调,其实是这样的

亮瞎了我的24k钛合金狗眼
【收小弟的风险:谨防背后插刀】

《国家宝藏》有一集讲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上面画了150多个人物,50多组以农耕、桑织、茶叶、瓷器为主题的生产场景,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里也有一幅东汉墓壁画图,它不仅仅再现了汉代日常生活中出行、仪仗、饮宴、围猎、视察等劳作和生活画面,还揭开了草原部落崛起的历史之谜。 

他们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突然南迁到汉朝的周边,他们都是在一两百年的时间里,被汉朝培养出来的,只是因为时间跨度长,几乎没有文献可以准确记录这个过程。 

壁画中的《宁城图》,表现了在宁城设立的胡市中,东汉与乌桓、鲜卑的互市。

其实,胡人和汉人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冤仇,大家在这个小镇里吃着火锅唱着歌,其乐融融。

原来的乌桓和鲜卑,只是一些一百多人的小部落。但在东汉政府鼓励他们进攻匈奴的政策鼓励下,成了雇佣军,他们拿了赏钱,自然会想:既然“当兵”是收入最高的谋生手段,那么何不全民皆兵呢?于是他们的大部分成年男性成了不事生产的马背骑士。 

直到有朝一日,“赏金猎人”发现,已经没有猎物可寻了。没有猎物,就没有赏赐,没有赏赐,就没有饭吃,没有饭吃,家人就会挨饿,而他们早已不是牧民,农民,猎人,手艺人,除了烧杀抢掠,他们啥都不会……

后面的事,你就懂了。

凹叔小Tip

这个养虎为患的故事,后面还有不少雷同的版本,例如女真、蒙古的崛起。历史还真是一次次重复上演。老大不收小弟,怎么当老大?一旦收了小弟,小弟就会做大。这个黑社会难题,几千年也没彻底解决过。

至于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来自加入道教组织后小学老师式的作业训练——“抄写一百遍”;

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其实是北魏的“总统山”和各种“全家福”;

北方佛教传播导致的生活方式变化,如何引发茶叶拯救中原王朝的贸易革命;

花梨木家具为什么成为明朝家具的代表;

方世玉为什么喜欢在染坊中打斗?

就是这本书里解决的各种“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又无一例外链接着历史的大问题。

凹叔读完此书,自信茶余饭后可以给许多朋友开讲中国大历史咯!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