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档80%影片非大公司主控,传统巨头沦为陪跑者

2019-01-15 18:16
河南

作者:庞李洁

编辑:于华东

随着春节档9部影片的预售渠道全面开启,2019年春节档大战的序幕也被拉开。

从影片的阵容来看,今年的春节档可谓“史上最强”。韩寒携《飞驰人生》再现“韩式幽默”;宁浩再续“疯狂的”系列;沈腾加盟三部影片“自撞档期”;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将刘慈欣的小说搬上大银幕;阿里影业孵化出现象级IP大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等。

然而,在春节档多部影片“神仙打架”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片背后,传统意义上的大型电影公司对“高配”影片的话语权越来越弱。例如,《飞驰人生》的主控方为韩寒的亭东影业,《疯狂的外星人》的主控方则为宁浩持股的欢喜传媒等。影片的话语权更多地转向与影片主创团队或主演相关的新兴电影公司,大公司反而沦为“陪跑”者参与其中。而且,这样的趋势也在向票房号召力强劲的其他档期蔓延。

同时,当下正值影视寒冬,业内热钱褪去,资金困境愈发严重。再加上互联网影视公司在产业链上游的布局不断扩大,互联网宣发影响力增强,在资金储备和宣发渠道两方面对传统大公司造成冲击。此外,随着小成本影片的集中爆发,优质内容对资本的依赖逐渐减弱。多重压力之下,传统大公司的优势被不断挤压。

主创团队逐渐掌控影片话语权

80%的影片非传统大公司主控

据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统计,目前开启预售的9部影片中,仅有《新喜剧之王》和《流浪地球》的主控方为老牌大型电影公司,其余7部影片的主控方或与主创关系紧密,或为新兴的互联网影视公司,非传统大公司主控的影片占比将近80%。

从猫眼数据来看,目前,在春节档想看人数榜单中排名前两位的影片分别是《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而两部影片的主控方皆是主创团队的相关公司。其中,由韩寒执导的《飞驰人生》主控方为韩寒的公司亭东影业,而传统大公司中的博纳文化、万达影视则以参投方的形式出现在出品方的名单中。

然而,传统大公司对头部影片的主控权外移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影片的主创团队而言,尽管他们更了解市场,对内容的把控力更强,但在主创团队初涉电影行业时,资金和渠道资源的欠缺往往成为他们孵化内容的掣肘之处。相对应地,主创团队也会在初期更加依赖资金充足、渠道完善的传统大公司。

以韩寒在2014年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为例,影片的主要出品方分别劳雷影业和果麦文化。可能熟悉这两家公司的人并不多,但劳雷影业和果麦文化直观反映出内容与渠道在当时对影片的影响孰轻孰重。

劳雷影业曾出品《红颜》《观音山》《百鸟朝凤》等优质作品,但公司与传统大公司并无太多关系,这也凸显了劳雷影业在资金和渠道方面的弱势。2016年,劳雷影业总裁方励曾为《百鸟朝凤》向院线下跪求排片,引发舆论哗然。且不论此事是对是错,它折射出当时传统大公司在渠道资源方面具有垄断性的地位。《后会无期》在上映时同样处在类似的行业环境之下。不过,果麦文化弥补了《后会无期》在渠道资源方面的缺失。根据天眼查数据,博纳影业的董事长于冬为果麦文化的董事之一,而博纳影业的布局覆盖了电影制作、发行、院线等全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在《后会无期》从制作到上映的整个过程中,韩寒本人只是以导演、编剧的身份参与作品。《后会无期》上映后累计票房达6.28亿,其中片方分账票房2.38亿,作为内容输出核心的韩寒并没有获得太多收益。

这一现象在韩寒执导《乘风破浪》时发生了变化,主要出品方变为他本人的公司亭东影业,以及主演邓超的公司橙子映像。而之前的主出品方劳雷影业、果麦文化都转变为联合出品方。之后,尽管果麦文化拿到了博纳影业等共计2.97亿的融资额,但再也没有拿到韩寒执导影片的主控权。传统大公司沦为“陪跑”的发展之路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系列亦是如此。《疯狂的石头》的主控方为四方源创,《疯狂的赛车》的主控方为横店影视、常升影视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而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宁浩持股的欢喜传媒和其控股的坏猴子影视分别为影片的前两大出品方,传统大公司甚至需要借助保底才能抢下头部影片。

2018年7月5日晚,欢喜传媒公告称,与保底方(乐开花)就《疯狂的外星人》电影订立一份保底发行协议,保底金额为人民币28亿元,欢喜传媒将有权收取《疯狂的外星人》电影之保证最低发行收入人民币7亿元。

乐开花影业为王宝强的控股公司,但王宝强以个人公司对《疯狂的外星人》进行28亿的巨额保底似乎并不现实,在这背后似乎有隐藏更深的“幕后推手”。王宝强与光线影业一直关系紧密,尽管光线影业并未入股乐开花影视,但在2017年,由王宝强执导的影片《大闹天竺》的主控方便是光线影业。

而且,今年春节档,光线影业除了参投《疯狂的外星人》外,再无其他布局。尽管王长田曾公开表示“保底发行我是比较坚定的反对者”,但随后光线便被曝出8亿保底影版《三生三世》。而今,《疯狂的外星人》是春节档夺冠的热门种子选手之一,在主创团队掌控头部内容话语权的当下,光线或许只有借助保底才能介入其中。

除了《飞驰人生》和《疯狂的外星人》,由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中,吴京的登峰国际和导演郭帆的郭帆文化传媒公司都是主要出品方。而在《新喜剧之王》中,导演周星驰的星辉海外也是影片的主要出品方之一。

整体来看,2019年春节档的多部影片中,主创团队的相关公司都更加深入地参与影片,且多为主控方的形式参与其中,而电影行业传统的大公司则多以参投方的形式“陪跑”,对头部影片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陪跑”趋势蔓延至多个档期

电影行业的话语权迭代已经开启

在2019年春节档,传统大公司对头部内容的话语权“旁落”得到了集中体现。但是,如果把视角延伸至历年春节档,电影行业传统大公司从主控到“陪跑”的趋势便更加明显,整体呈现出从传统大公司主控到主创、主演公司参投,再到主创相关公司主控的演变过程。

1、传统大公司主控

从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统计的2013年至2018年的春节档影片信息来看,在2017年以前,传统的大公司多为影片的主控方,占比均在50%以上。在这个阶段,影片的主创团队更多的是在内容层面服务于出品方,自己以此获取劳务报酬,在资本运作方面的投资分成收入并不明显。

例如,2013年,由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上映后拿到当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出品方可获得的分成票房达到4.81亿。但在当时,就影片的分成问题,周星驰与华谊兄弟各执一词,双方还因此对簿公堂。

根据双方的保底协议,华谊兄弟出资8800万为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保底发行,按此推算,当时的保底票房约为3亿元。而且,由于华谊兄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77%,其余23%的投资额由周星驰的公司和其他公司分担,华谊兄弟因此成为影片的第一出品方和第一发行方,进而拿到影片主控权,获取最大比例的分成收益。最终,案件以周星驰落败告终。

而且,与华谊兄弟相比,乐开花以28亿的“天价”保底今年春节档的影片《疯狂的外星人》,也只是影片的参投方之一,影片的主控权仍掌握在主创团队手中。同时,华谊兄弟保底3亿收获12亿票房,而乐开花的保底票房已达28亿,投入产出比自然大大不及前者。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大公司对影片的话语权相对更强。

2、主创、主演公司参投

2014年至2017年期间,与主创或主演相关的公司开始尝试参与到影片的投资中。

例如,2014年,在华谊兄弟主控的《前任攻略》中,主演韩庚的持股公司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出品方之一。该公司即为近来风头正盛的乐华娱乐,韩庚不仅是其旗下艺人,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所持股份占比约2.72%,价值曾一度上亿。另外,有成龙参演的影片,几乎都有其关联公司耀莱影视参投。而在2015年上映的《钟馗伏魔》中,主演陈坤的东申童画也是影片的出品方之一。

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主创或主演已经不甘于仅参与影片的内容层面,而是逐步向资本层面过渡。

3、主创公司主控

2017年春节档,由传统大公司主控的影片为3部,由主创团队相关公司主控的影片同样为3部,两者首次持平。2018年,传统大公司主控影片的比例进一步缩窄,到2019年已降至20%左右。

除了主创公司直接主控影片外,在由传统大公司主控的影片中,主创团队的相关公司也以出品方的形式参与其中,话语权整体增强。例如,在万达主控的《西游伏妖篇》中,周星驰的星辉海外参投;在光线主控的《大闹天竺》中,王宝强的乐开花影视参投;而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仅有的两家主要出品方分别为万达影视和陈思诚的骋亚影视等。

目前,春节档是国内票房号召力最强的档期,集中了每年最具竞争力的头部影片。但是,除了春节档,元旦档、暑期档、国庆档等也是头部影片的聚集地,传统大公司在这些档期几乎不会缺席。而与此相伴的,是传统大公司“陪跑”趋势的持续扩散。

在今年五一档,票房拔得头筹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主控方为宁浩、徐峥持股的欢喜传媒。5月18日,《超时空同居》以黑马形态出现,拿到近9亿票房,尽管光线传媒参与了影片的出品及发行,但其主控方为徐峥控股的真乐道文化。

在暑期档,率先掀起高潮的影片《我不是药神》由宁浩控股的坏猴子影业主控。之后上映的《西虹市首富》则是由闫非、彭大魔的西虹市影视主控。再后来的影片《一出好戏》,其主控方为黄渤控股的上海瀚纳影视。

整体来看,传统大公司对头部影片的话语权在全年多个档期内呈现出全面弱化的态势,而主创公司的话语权则逐步增强,整个电影行业的话语权迭代似乎已悄然开始。

影视行业陷入资本寒冬

传统大公司的优势被多面挤压

传统大公司在各大档期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实际上折射出电影行业从“渠道为王”向“内容为王”的转变。一般来说,传统大公司的优势更多地集中在资金和渠道层面,而在内容输出上,要么通过绑定主创团队孵化作品,要么通过甄别优质内容进行投资,但这两种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绑定主创方面,传统大公司多以股权转让或收购、成立公司的形式在资本层面加强与主创的联系。例如,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了冯小刚的公司东阳美拉,万达注资与陈思诚成立骋亚影视等。

然而,在资本绑定之下,主创团队与传统大公司往往因利而聚,一旦影片本身创造的价值大于传统大公司给予主创的分成价值,主创在之后的内容孵化中另立门户便是大概率事件。此前,闫非、彭大魔为开心麻花孵化出《夏洛特烦恼》,票房达14.41亿。而在之后的《西虹市首富》中,主控方已经转变为闫非、彭大魔自己的公司西虹市影视,开心麻花也成为“陪跑”方。

在内容鉴别方面,传统大公司需要具备稳定且高敏锐度的市场把控力,以避免剧烈的业绩波动。例如,2015年,万达押中《寻龙诀》《唐人街探案》等多部爆款影片,票房产出近60亿。但在2016年,万达主控的《快手枪手快枪手》《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谋杀似水年华》总票房不足1亿,前后差异巨大。

而且,当下正值影视寒冬,股市全面遇冷,电影行业的热钱正在褪去。那些盲目涌入、企图圈钱的“门外汉”公司正在加速逃离,大多影视公司面临融资不畅、资金链断裂等困境。影视寒冬之下,传统大公司在资金储备方面的优势的进一步缩窄。

此外,互联网巨头正在深入影响影视行业。在内容层面,今年春节档,阿里影业主控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爱奇艺影业则主控《神探蒲松龄》。而在其他档期,互联网影视公司同样多有布局。再加上近两年互联网宣发全面崛起,传统大公司在资金和渠道上的优势也不断受到互联网巨头的冲击。

同时,随着观众喜好的变化,聚焦“小人物”的小成本影片逐渐成为市场新宠:《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快把我哥带走》等影片都拿到了超出预期的票房体量。除了消费市场偏爱,此类影片的投资较低,在寒冬之下布局更为稳妥,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可以预见,未来传统大公司对此类影片的布局将进一步加大。但与此同时,影片主创对传统大公司的资本依赖或将持续减弱。

以前,有很多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肯定会像好莱坞那样,被六大,或者五大垄断,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电影市场将会萌发出越来越多的小而美的主打“内容为王”的影视公司。像陈思诚的骋亚影视、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徐峥的真乐道文化等。

一方面,在影视寒冬之下,小而美的影片一般投资较低,相对稳妥;另一方面,当下的观众对现实主义类型片更加偏爱。而且,如果国内公司想做特效大片,那么在资本寒冬下,第一缺钱,第二比不过好莱坞,几乎没有优势。所以,小而美的类型片更适合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生存。此类影片多聚焦小人物,有更加深切的本土情怀,更易引发人们共鸣,而这些正是好莱坞大片不具备的特点。

因此,当资本寒冬过去,才是大制作的爆米花电影、特效电影的春天。到那时,中国的电影巨头公司可能会重新崛起,但在那之前,小而美的影视公司或将取代跌跌不休的上市电影公司们。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