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有个淀山湖︱藏身于别墅群里的北斗西虹桥基地

澎湃新闻记者 柴宗盛
2019-01-14 16:2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的经济体量、人才储备、营商环境,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后来居上的优势。 澎湃新闻 张泽红 制图

天山脚下,新疆某农场,万顷棉田延伸到天尽头,一排无人机的尾部拖着药雾,贴地呼啸而过,地上一字排开的拖拉机地膜覆盖机,笔直驶向远方,铺好的一道道地膜像平行线一样,没有丝毫弧度。这些无人机和拖拉机的操控都实现了无人化,即便有人也只起监视作用,这两种操作最重要的是方向控制,机器设好方向自行作业,误差在2厘米以内,可以长距离24小时不断点地作业。同样大小的地块,方向感最好的老司机只能种19行,而机器可以种20行。更厉害的是犁地深松监测系统,下犁的深度,土壤松散程度尽在掌握。这些精准施肥、喷药、变量控制是怎么实现的?

一个新兴的小产业

答案来自3000多公里外的上海西郊,这里距离徐泾东地铁站只有两三公里,距离虹桥机场四五公里。此处是典型的江南景象,河道密布,环境怡人,座落着成片别墅,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下称“北斗西虹桥基地”)就隐藏在位于高泾路上的别墅群里,长不到500米,宽不到200米。论园区面积,这个产业园与张江、漕河泾那些产业园相比是一个袖珍园。

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坐落在上海西郊的别墅群里。  澎湃新闻  张泽红  制图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数据,2017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2550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珠三角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超过610亿元,产值在五大产业区域中排名第一,京津冀第二,产值565亿元,长三角345亿元,屈居第三。

对于长三角北斗产业体格偏小的现状,北斗产业专家李克非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从北斗产业近些年的发展看,前期的市场订单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这也是政策福荫下京津冀地区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北斗为行业赋能作用的愈加凸显,在后续发展中,技术水平、行业经验和渠道能力这些企业硬实力将成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上海的人才储备、经商环境都很好,相信上海的北斗企业将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

1994年,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启动,至今已近20年。按照规划,到2020年36颗星将全部到位完成组网。但一提北斗,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天上的卫星群,实际上,北斗产业有两部分,一是天上的北斗卫星群,二是地面上的各种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市场早已从国防和专门行业的应用,扩展到民用、商用领域。这个过程是陆续向民企开放的过程,但北斗的部分国防属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技术敏感和准入门槛高,近些年民营企业大批进入,大大激活了民用市场的行业活力。

栖身产业园的华测导航和海积信息,是北斗西虹桥基地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其中,华测导航已于今年在创业板上市。

海积信息于2011年成立,海积信息CEO吉青回忆道,之所以选择在北斗领域创业,完全出自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有人找我测试北斗的RTK(real time kimematic,实时差分定位是一种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测绘机,那时我在做天线,看上面有天线,随口问这天线多少钱?他说3000块,那时候我们做的手机天线一个四五块,没想到这竟然这么值钱,当天我就决定创业做天线。”

吉青对于自己所处产业的规模有清醒的认识,他表示,天线市场并不大,中国一年采购才几个亿,它不足以成长出一个上市公司。北斗导航的主要硬件是基带芯片、射频芯片,以及天线。芯片门槛比较高,有技术门槛、资金门槛,吉青挑了资金门槛低一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天线业务进入。

目前海积信息可研制厘米级的高精度板卡、天线等核心器件、高精终端及部分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年营业额近一亿。

其实,与北斗衍生的关联产业相比,目前的北斗产业还是一个“小字辈”,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数据,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产值仅为902亿元。而由北斗定位技术衍生或直接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1648亿元。

但华测导航董事长赵延平认为,北斗首先是个技术,然后才是衍生出的产值。作为技术,北斗技术只有与各行各业具体的应用结合,开发出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因此,它的应用边界和价值可谓无远弗届。

赵延平认为,目前国内的北斗业态的丰富性,相比多年以前已经进步明显,十几年前,卫星定位作为独立的技术非常普遍,但是发展到今天,独立存在的北斗定位技术已经比较少了。

行业产值不大,行业集中度也不高,但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数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截至2018年1月,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达到60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10.87%。

长三角是北斗的沃土

上海的北斗人才储备雄厚,拥有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卫星科研单位。

赵延平对处于行业头部的华测导航增长颇有信心,虽然外部环境并不理想,但他认为华测导航可以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因为北斗的技术在向各个服务领域扩展,统计数据支持他的判断,服务运营和终端的市场份额开始加速增长。

同样来自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数据,北斗产业在加速向终端集成和运营服务转移,目前二者在行业总产值中占比分别为36.79%和36.81%。预计到2020年,北斗应用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城市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主要细分市场的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

这对长三角北斗企业将来的后来居上是个好消息,长三角的经济体量、高质量的产业结构、庞大民用市场,使得市场对长三角的北斗产业充满想象。如汽车和船只的导航、高精密的自动化生产、出行对精确定位的需求等方面,会对精准定位有越来越高的需求。

吉青认为,未来所有移动的东西都离不开精确定位。这好比原来用手机觉得30万像素就够了,现在手机像素是2000万。随着技术的发展,定位成本不断下降,等普通老百姓都能用的时候,市场体量就非常大了。比如机动车考试,原来考试用倒杆,后来用红外线,这些办法都可以人为作弊,现在高精度定位,精确到分米级别。还有油罐车、大巴车、运输车、出租车、快递车,这些车辆运行的后台数据非常重要,对于生产和交通的调度安排有很高价值。

目前北斗产业导航之外测量是重头,由于自动控制技术和测量的结合,出现了具有测绘功用的无人机、无人船,在具体使用时,载有厘米级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在测绘目标上飞一趟,就可以输出带有绝对位置坐标三维图,这种图可以用来做规划或者建设、使用,譬如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使用。

对于重要基建目标的测量,譬如高速路、铁道的隧道,以及容易滑坡灾害的多发地的核查,工作量繁重,如果使用北斗技术,只要扫描目标的三维参数,与正常值进行比对就可以判断目标安全与否。赵延平说,“相比纯人工的监测,使用北斗效率大概能提高8倍到10倍,现在人工很贵,下游企业有这样一套设备之后,就可以省掉七八个人,他们当然愿意使用北斗设备。”

世界大同的产业

李克非表示,北斗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信息系统,其战略意义相当重大,对于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被广泛重视。而且北斗产业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有很大不同的是,北斗产业所采用的关键部件如基带、射频,CPU、天线现在可以做到100%的国产配套能力,完全自主可控。在技术水平上,如果世界领先的企业是100分,那国内北斗企业可以达到85分,而且还在不断提高中。

赵延平回忆起北斗产业草创阶段,“我们公司在2003年成立的,那时候国内人才很少,资料也很少,我每次出国都拉个清单,到国外去买一些相关的数据、资料回来学习。单这10年下来,卫星导航的技术中国已经基本突破了,只有在极个别的地方可能还有一两年、两三年的差距。”

虽然北斗在国防领域作用重要,但它和GPS的关系却不同于常人的想象,“完全不是有些媒体宣传的观点,我们要用北斗来取代GPS。”李克非称,“从应用上讲,北斗与GPS完全没有竞争关系。”

李克非也坦言,虽然未来应用场景广泛,但从技术成熟到应用落地还是有不小困难,希望政府及行业指导部门能够在标准制定、政策引领等方面做精做实,助力北斗企业将北斗技术与各应用领域做深度融合。

具体到长三角,李克非认为仅仅在航运业,这里有好几个世界级的航运港口,船只和集装箱的北斗应用有非常广泛的新应用场景,政府能在这其中牵头更好地支持地区产业经济发展。

“产业要有针对性的扶持计划,要有严格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李克非以欧盟框架计划(Framework program)为例来说明,该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它有严格的评审机制和规章,用独立观察员等制度来监管项目的科学运行。要这种制度来解决政府直接给企业钱,然后企业用这笔钱去抵消成本。与鼓励创新的初衷背道而驰。

对于北斗产业的扶持,上海方面有很多措施。“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把卫星导航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实施“长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暨上海智慧城市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重大专项项目。

2016年9月,青浦区完成北斗导航产业集聚和应用示范区长三角卫星导航示范工程验收。

由于青浦的物流企业聚集,物流与北斗有很强的结合动力。2017年7月,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共同成立“快递物流空间数据应用工程中心”,推进“北斗+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

2017年10月,北斗西虹桥基地荣获科技部火炬中心颁发的“2017年第二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称号,标志着该园区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而在民用层面政府导入各种场景的应用,上海宝山全区1.2万个排水管道窨井盖用上北斗技术,实现实时监控,只要发生分米级的异常移动,井盖下的传感模块将拉动“警报”,这将杜绝井盖“吃人”事件。浦东为3600多辆公交车部署智能公交位置服务系统,为公交到站做准确预报。类似的,上海在一些校车上加装北斗装置,重点车辆监管、老人儿童监护等。

对于北斗产业的实质,以及将来的前景,赵延平再次强调北斗首先是技术的判断,他认为北斗有类似于智能化、自动化、人工智能这些前沿广谱技术对经济的驱动效应,对经济有很广泛的支撑,它可以让很多事物变得很有特点,譬如北斗+智慧物流、保险、智慧城市建设等等,“我们现在的业务主要是2B要是扩展到2C,它的想象空间大得多。”正应为如此,华测导航的业务已经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地方正在大规模上马的基建项目,需要更高效率的测绘服务。

赵延平也承认,如果开发高端设备提升效率,解决用户问题,那么北斗在商业上的机会就会多一些。如果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那些低层次的设备跟方案,开展业务就比较难。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浩渺无垠的万米高空中,36颗北斗卫星和24颗GPS卫星,还有欧盟的伽利略和俄罗斯的GLONASS,将组成的一张稠密的卫星网,100%覆盖地球,任何一地的人和物都知道自己在哪里,将要去哪里。从这个小小产业园出发的青浦制造,大概也会有同样无远弗届的前途。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