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来过一次临港后,创业的种子在这名留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邹佳雯
2024-08-16 07:07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一座年轻的城,正在成为一群年轻人的城。

8月20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迎来挂牌五周年。五年来,临港聚焦开放、创新两大使命,全力担负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任,为国家试制度、补短板、探新路,奋力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

这里是上海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有年轻的创业者和科学家,有国际化的企业及平台机构,也有土生土长的临港人,他们将用自己的故事,讲述如何遇见临港、选择临港、扎根临港。

澎湃新闻将全面聚焦这片高水平开放的创新热土。本篇关注在临港创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周子寒。

王璐瑶 设计 

在2023年11月初次受邀参访临港新片区前,创业这件事儿,只是巴基斯坦留学生周子寒心里的一颗小种子。参访的半天时间,看完高新企业,听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政策介绍,他感觉到那颗小种子慢慢往上蹿——创业的念头愈发强烈。

那天临走前,他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能否加个联系方式?对方爽快地答应了:“当然,来,我再请你一杯咖啡,我们聊聊。”

近年来,临港新片区围绕“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年轻人才选择临港、扎根临港,其中就包括周子寒。

眼下,周子寒正在紧张地推进公司创设的各项流程,他预计,到今年底,公司有望在临港新片区正式成立。

“在临港创业,意味着可以更加便捷地连接国内外市场,更高效地开展跨境业务。这里聚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资源,以及国际化的法律、金融服务,都为我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提供强大支持。临港新片区的开放程度和政策优势,正是我选择在这里扎根创业的原因之一。”周子寒说。

一次集体参访认识临港,“我真的很心动”

周子寒出生于1998年,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研三学生,加上之前读了一年预科,来到上海已有8年时间,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平时除了学术研究,还热衷于学生工作,以及探索中国的文化和商业环境,“每次有空,我都会去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旅行,深入了解当地的企业运作和商业文化。”

周子寒介绍,他家在巴基斯坦境内有一家企业,主营纺织品,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们自2001年以来一直与中国的几家公司合作,为当地纺织品行业提供纺织机械、数码印花机和相关解决方案,目前在巴基斯坦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周子寒希望在上海创办一家贸易公司,为巴基斯坦客户提供中国商品。

对于在上海创业,周子寒此前就萌生过念头,但一度也有过犹豫:要在异国他乡设立一家公司太难了,留学生的身份也会增加很多困难。他担心自己的签证会不会受到影响,还特地跑到有关部门确认,后来才知道只要将学习签证换成在校创业签证就可以。

2023年11月,“融通世界 奔赴临港”在沪高校国际留学生代表活动举行。

让周子寒决定在上海创业的契机,是2023年11月举行的“融通世界 奔赴临港”在沪高校国际留学生代表走进新片区活动。

这也是周子寒第一次来到临港,工作人员对政策的详细解读,为这位留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让他成功“链接”到了更多与创业有关的管委会工作人员。

“这里不仅为外国创业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感,也显现出临港作为国家和市政府重点支持区域的可靠性,我真的很心动。”周子寒说。

“11对1”及时有效答疑,如今当起了临港“高校推介官”

2024年6月,临港新片区第四届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举行,这也是首届长三角知名高校STEM专业外籍留学生海外博士进临港活动。

2024年6月,周子寒再次来到临港,这次他是去参加临港新片区第四届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来自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临港蓝湾园区的招商经理组成了“政策宣讲团”,在现场进行了专业细致的全英文政策宣介。会后,管委会工作人员又为周子寒进行了一对一的答疑解惑。

听取学习临港最新的国际人才政策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创业扶持政策后,周子寒下定决心要在临港创业。

“上海一直以海纳百川的精神著称,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资源。”周子寒谈到,“选择在临港创业,我看重的不仅是这里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临港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视野。临港作为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的政策和便利的营商环境会为我的生意提供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周子寒说。

之后他再次专程前往临港,听管委会工作人员厘清更落地、更具体的问题。从资料准备、提交核名、资料签署三个步骤,对方为他详尽梳理了创业工商注册流程,有针对性地为其讲解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会保险费补贴、重点群体税收优惠等创业补贴扶持政策。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部副部长杨武曾向媒体介绍,临港新片区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如设立临港新片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公司运营、金融财税等便利服务;突破面上外籍人才身份和条件限制,提供5年居留许可、在华永久居留“直通车”渠道,放宽2年及以上工作许可便利;提供境外人才参加国内职业资格考试和备案执业“绿色通道”等。

与此同时,管委会工作人员还与周子寒保持线上密切的沟通。周子寒告诉记者,他与临港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专门的对接群,群里有来自市场监管等部门的11位相关工作人员。他有问题都会在群里问询,总能收到及时有效的回复,“甚至有很多工作人员在群里发完一遍,会再私信教我一遍,特别耐心细致。”周子寒说。

眼下,周子寒正在进行财务信息申报工作,此后还要完成公司名字的注册、营业执照申请、进出口相关证件办理等。他有信心,公司在今年年底前可以顺利设立。

“我有留学生朋友也在中国开公司,专门花了数万元聘请律师咨询问题等。我很幸运,直接找到了最专业负责的人,且不说节省了成本,最重要的是我的问题都能顺利解决,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周子寒感慨。

有感于自己得到的帮助,周子寒如今也担任起了临港新片区的“高校推介官”,他将前往不同大学宣介临港,以切身经历,向学生和教师介绍临港的政策优势和创业环境。

周子寒说:“通过和年轻人的互动,我希望让更多外国留学生了解到临港新片区非常棒的创业机会,并鼓励他们来到这座年轻又国际的地方追求自己的梦想。”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