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如何欣赏“金字塔之巅”的法老、王后雕像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整理
2024-07-25 11:35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第四展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对公众开放,成为观展热点。展览呈现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珍贵文物。

在这些文物当中,最给人一种摄人心魄的震撼的是那一尊尊在石料上雕刻的,历经几千年风霜而容颜不改的法老和王后雕塑,直面法老,直面它们的面容,古老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变得具象而可触及。

如何欣赏这些“访沪”的法老、王后雕像?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外 美伦普塔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矗立在人民广场室外迎来送往的“美伦普塔像”;仅头部就高达2.35米的“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长着一张“愁苦脸”的中王国时期法老拉蒙涅姆赫特三世雕像;典型的“阿玛尔纳风”埃赫那吞像;古埃及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和图坦卡蒙雕像……它们以独有的体积和重量呈现出一种规模上的美感。

不同时期的古埃及国王、王后雕像具有哪些特征,如何去欣赏这些雕像?此次展览首席策展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颜海英,策展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薛江在介绍和导览时都有过精彩分享。

颜海英教授在她的新书《金字塔的国度》也有撰述,“对国王的表现,那是一种年轻、强壮、理想的形象定位。虽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国王都表现成完美而健康的,这个基调却贯穿在了法老时期的艺术品中。在普通人物肖像中普遍运用的是‘自然主义’手法,这表明,对国王采取这种表现形式是基于如下认识:国王是神的儿子,他超然于凡人之上,理应是完美无缺的。唯一的例外是埃赫那吞及其家人。有些国王瘦削高挑,有些魁梧宽厚,有些威猛严肃,有些则祥和仁善,但他们的身体几无例外都是理想的样子,只在人物的脸上能约略看到个性化的痕迹。而且,除了中王国时期和阿玛尔纳时期的王室雕像外,这种个性化的痕迹也是极难发现的。”

《金字塔的国度》(颜海英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6月版)

在上博此次展览中,通过对照、观察展出的一系列法老、王后的雕塑群像,可以显见颜海英教授所提及的这种古埃及的造型艺术特征。

展览现场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

比如,长着一张“愁苦脸”的阿蒙涅姆赫特三世雕像是此次展览中难得一见的中王国时期的法老雕像,这尊雕像出土于卡纳克窖藏,雕像的显著特点是法老面容上表现出愁苦衰老的神情,身体还是古埃及标准像的式样。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是第12王朝的第六位国王,曾与其父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达到了整个中王国时期的黄金时代。颜海英教授在导览时提到,这是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国王雕塑的典型面容,呈现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情,并不是说中王国时期的国王真的长成这样,而是他们有意打造出来的一种国王形象。经历分裂又重建统一的中王国时期,此时的王权不像古王国时期充满神性光环,国王开始在雕像中展露出沉重的忧患意识,以凸显其在治国上的励精图治。

2024年7月17日,上海博物馆,埃赫那吞雕像。

2024年7月17日,上海博物馆,纳芙蒂蒂头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上博此次的展览中也展出了几具代表性的阿玛尔纳时期的王室雕像,如埃赫那吞巨像、纳芙蒂蒂头像等。在埃赫那吞统治期间,伴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传统的艺术准则被打破,新的艺术风格诞生,即“阿玛尔纳风”。埃赫那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现为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的样子,实现了神与人之间在形象上的彻底分离。

现场展出的这座埃赫那吞雕像就有典型的这种特征。展品介绍显示,这尊巨像是一组造型相同的雕像的其中之一。这组国王巨像原高约四米,曾矗立于卡纳克神庙东侧的一座阿吞神庙中。不同于传统国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风格,埃赫那吞的形象阴柔,有着狭长的双眼和下巴。

美伦普塔像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240.0 厘米  卢克索博物馆藏

另一尊矗立在人民广场室外的新王国时期的美伦普塔站像虽然塑造的是一位花甲之年才继位的法老形象,但“这尊雕像依然把他刻画成了青壮年的形象,高大庄严,五官清晰可见,肌肉线条流畅明显,力图展示国王最为理想的形象,展现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工匠精湛的技艺。”

颜海英的书中写道,“从面部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各时期的艺匠是如何实践其美的理想的。古王国时期的国王雕像更多地强调其神性,反映出该时期专制王权的强盛;经历分裂又重建统一的中王国时期的国王开始在雕塑中展露出沉重的忧患意识,同时由于地方主义风格对传统风格的冲击,出现许多颇具个性色彩的佳作;新王国时期的帝王以军事胜利者的姿态追求的是奢华、精致、灵巧和轻松。某些王族也有自己的特征,如图特摩斯家族的雕像以挺直的鼻梁而为人熟知;阿蒙荷太普三世家族的特征则是小而微翘的鼻子、略鼓的嘴唇等。”

在此次展览中,还有一尊雕像因其独特的样式、巨大的体量和摆放位置的特殊性而尤为显目,它就是摆放在博物馆中庭,作为开幕仪式揭幕展品的“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这件雕像仅呈现的头部就高达2.35米,跟陈列在上博南门外高2.4米的美伦普塔像的高度可谓不相上下。而它的雕像形式也有别于我们惯常印象中的法老形象。

展览现场 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  第12王朝  米特拉希纳出土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

展品介绍显示,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的第二位法老,也是该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有别于其它雕像中戴假发、头巾的法老形象,在这尊雕像中,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头戴着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色王冠,下巴上装饰着假胡子,这类国王雕像的形式被称为奥赛里斯式雕像,在完整的雕像中,国王周身包裹着裹尸布,双臂交叉于胸前,手中握着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

因其只保留了头部,如果将其与展厅中展出的另一尊法老雕像——“图特摩斯三世坐像”相对照看,或许对这里所说的“奥赛里斯式雕像”会有更直观了解。

图特摩斯三世坐像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75.0 厘米 索哈杰省博物馆藏

图特摩斯三世为埃及18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此采用一个奥赛里斯式坐姿,双手抱于胸前,手中握持着连枷和权杖,两腿并拢,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

展览现场 图特摩斯三世坐像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75.0 厘米 索哈杰省博物馆藏

奥赛里斯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是死神,是复活之神和丰产之神。他常表现为一具木乃伊的形象,僵直地两腿并在一起坐着或站着,双臂抱于胸前从绷带中伸出,握着他标志性的连枷与权杖,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或两侧装饰有羽毛的阿泰夫王冠。“这类奥赛里斯式雕像通常放置在国王的祭庙里,旨在将过世的国王与奥赛里斯等同。”

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  第12王朝  米特拉希纳出土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

这尊雕像最初属于辛努塞尔特一世,后来被雕刻上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这种挪用在古埃及的雕像中非常常见,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自己与先王或诸神之间的联系。

此次展览展出的法老、王后雕像还包括“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拉美西斯二世像”“哈特谢普苏特跪像”“舍顺克二世与阿蒙神像”“泰伊王后站像”“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图坦卡蒙巨像,被埃耶和赫伦布挪用”等。

看完了古埃及不同时期形形色色、各种样式的法老雕像后,想到颜海英教授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古埃及原本就没有“艺术”这个词,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埃及的雕像、壁画都不是由艺术家创作的,所有现代人将其视作艺术品的物件,在当时要么是随葬品,要么是在神庙供奉,所以埃及的雕像它是功能性的,目的决定了它的表现手法,因而有着很强的设计和突出的特征。“埃及的雕像给人一种高辨识度,因为它在传递理念,而不是表现真实的个人,这是埃及艺术最突出的特点,但是正因为它有这种超越性、标准化的特点,使得埃及艺术带有一种符号化了的美感。”

部分展品介绍:

展览现场  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 第18王朝  埃尔−谢赫·阿巴达神庙出土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

“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完成于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其材质为花岗闪长岩,后来被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挪用并刻上了自己的名字。雕像头戴假发,呈现为坐姿,双手紧握权杖,面部神态庄严肃穆。

展览现场 拉美西斯二世像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97.0 厘米 宽 75.0 厘米 马特鲁省博物馆藏

这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半身像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拉美西斯二世神情庄重,头戴佩有王室蛇标头的王巾,戴假发,赤裸上身,正对前方。雕像的五官刻画清晰,肌肉线条流畅,面部鼻子处略有损坏。左右肩膀处各有一 个王名圈。

展览现场 哈特谢普苏特跪像  第18王朝(公元前 1550 年—前 1295 年) 高77.0厘米 宽28.5厘米 长59.0厘米 戴尔·埃尔 − 巴哈里出土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

哈特谢普苏特是新王国第18王朝的传奇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在最初的摄政时期以阿蒙神妻的身份活动,雕像也多为典型的古埃及女性形象。在正式加冕之后,她有意识地抹除自己的女性特征,正如这尊跪像所见,女王不仅戴上了王室男性的假胡子,而且褪下女式长裙,赤裸上身露出平坦的胸膛, 穿着属于男性的围腰短裙,她最终变成了“他”。她的侄子和继子图特摩斯三世在女王去世后继承了王位,并在亲政的后半段开始系统性地抹除女王曾经存在的痕迹,这种“除忆”行为可能旨在巩固统治和警示后世。

展览现场 舍顺克二世与阿蒙神像 后期埃及(公元前 664 年—前 332 年) 高 93.0 厘米 宽 40.0 厘米 马特鲁省博物馆藏

国王舍顺克二世站立在后,赤裸上身,头戴假发,双手在身前扶着阿蒙神像;阿蒙神像较矮,约只有身后国王的一半高,头戴双羽王冠,脚下踩着刻有铭文的石碑。雕像背面的支撑上也刻有铭文。在这尊雕像中,国王虽然比阿蒙神要大,但阿蒙神在前国王在后, 依然显示了国王对神灵的虔诚。类似的将国王与众神联系起来的雕像群旨在展示君主的神性。对这些雕像所代表的神灵的崇拜可以庇护国王的生命力,代表了其王位的合法性,同时也使他神化。

泰伊王后站像 第 18 王朝(公元前 1550 年—前 1295 年) 高160.0厘米 宽51.0厘米 长41.0厘米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

泰伊头部王冠仅剩一个底座,王后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这座雕像后来在政治动荡、王朝更迭中被亨努塔维挪用,使其历史意义更加复杂。

泰伊是第18王朝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即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泰伊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并且有着一部分外国血统,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 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

展览现场  泰伊王后站像 第 18 王朝(公元前 1550 年—前 1295 年) 高160.0厘米 宽51.0厘米 长41.0厘米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 第19王朝  1893—1894年间由皮特里发现于科普托斯的神庙中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

2024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观众在拍摄图坦卡蒙雕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7月

(本文中所涉及展品介绍参考此次特展配套图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7月)

    责任编辑:顾维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