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20条举措,支持“大零号湾”2035年建成世界级“科创湾区”

澎湃新闻记者 宦艳红
2024-07-11 16:18
来源:澎湃新闻

为推动“大零号湾”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解决“大零号湾”科创资源集聚度、显示度不足,创新生态、政策供给支撑不足等问题,早日全面建成世界级“科创湾区”之一的目标,上海今日发布《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立足“大零号湾”区域实际,围绕“强策源、促转化、增动能、聚要素、造氛围”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

大零号湾目前累计汇聚硬科技企业4000余家。其中,估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3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600家。

一是加强高质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共3条政策举措。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集聚发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未来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开展跨领域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研究,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格局,支持高端科学仪器、科研试剂等自主研发。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4条政策举措。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优化职务成果权属和成果评价改革,完善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支持海内外重大成果通过“拨投结合”“投贷联动”等机制落地转化。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平台,加快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以及共性技术平台等建设,建设“科技成果线上发布大厅和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加快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推动各类科创载体提升服务能级;支持区校共建孵化器、师生创业空间等。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承载空间,深化实施产业用地融合管理要求,支持企业“研发-转化-生产”一体化布局。

三是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共3条政策举措。构建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开展企业梯次培育,定期发布“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单”“优质科创企业、企业家榜单”等。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标准研制、支持便捷申领和使用“研发服务券”、参加高水平科创赛事。支持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进政府合作创新采购方式,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加强算力统筹和供给。

四是增强创新要素保障,共5条政策举措。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加大对博士后等优秀人才的经费补助和服务保障,支持跨界人才的联合培养。加强科创人才服务,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便利度,加大“大零号湾春申人才专享卡”保障力度。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建设股权投资集聚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科技支行,开辟科技信贷“绿色通道”,推出与股权投资相关的信贷产品,扩大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建立一站式协作机制,支持科技企业开展海内外高价值专利布局。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大高校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仪器设备等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力度。

五是厚植科技创新土壤,共5条政策举措。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引进、培育一流学术期刊。支持高水平学术活动,引导各类创新主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弘扬科创文化,树立先进典型,建设“未来科学家”数据库,强化跟踪服务。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盘活区域内存量土地资源,加快高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加强政策实施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动态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内容。

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器建设处处长张励介绍,《政策措施》结合“大零号湾”建设发展实际,注重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创新、升级和优化。力争到2035年,将“大零号湾”全面建成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创成果丰富、成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之一。

这是继去年1月之后上海针对“大零号湾”建设的又一重磅政策。2023年1月,上海市科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提出了五大行动计划、22项重点任务。

截至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并使用的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包括上海交大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闵行基地等在内的一批平台(机构)加快建设,宁德时代、歌尔、泰尔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发展,累计汇聚硬科技企业4000余家。其中,估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3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600家。

上海市闵行区科委副主任徐晖表示,接下来闵行区将从加强基础研究、加速成果转化、攻关核心技术、集聚科技人才、强化体系支撑等多方面着手,全力打造科学、科技、科创“三科之城”,推动“大零号湾”成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另据了解,上海市教委正在全力推进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相关改革将为“大零号湾”高质量建设提供支撑。上海市教委科学研究处处长范仁华表示,该委正在着手研究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方案,推动高校科研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批将重点围绕“大零号湾”开展试点建设,打造以科技创新策源区、国家级科技平台集聚区、龙头企业联合研发中心园区、技术成果概念验证区、硬核科技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区域科技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样板房。

 

    责任编辑:沈关哲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