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艺器童行”:遇见浪漫法兰西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4-07-06 11:42
来源:澎湃新闻

为庆祝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同时迎接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7月6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携手长宁区妇女联合会、长宁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举办“艺器童行·遇见浪漫法兰西一一文博美育科普活动”。

该活动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古北校区)首展“东风西渐——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为依托,聚焦精美的法国古董瓷器,解码法国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

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筹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校内外师生、服务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公众,在开展社会教育和文化体验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尝试和创新实践。

此次“艺器童行·遇见浪漫法兰西一一文博美育科普活动”包括展览导览、讲座及课程体验“瓷韵新生·再造中国白”等,均结合古北校区开馆首展“东风西渐——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而进行。据悉,这一展览呈现了三百件横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远渡重洋的欧洲瓷器精品,以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出口瓷器,多角度展现“器行天下”的魅力。

意大利那不勒斯制19世纪末纪念葡萄丰收狂欢酒会场景的瓷罐

步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展厅,一件充满异域风情的瓷罐——意大利那不勒斯制19世纪末纪念葡萄丰收狂欢酒会场景的瓷罐,即进入观者的视线。

“东风西渐——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展览现场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中国的瓷器开始批量运往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人进行海上探险的黄金时代,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首,荷兰和英国人也紧接着加入了这支队伍。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人普遍喜爱上了中国瓷器。在那个时期,整个欧洲形成了以使用中国瓷器为时尚的中国趣味,中国外销瓷广受欧洲各国的喜爱和追捧,以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中国热”或称“中国风”。

随着中国瓷器被批量运往欧洲,人们在进口和追捧中国瓷器的同时,也纷纷仿制中国瓷器的风格与样式,尝试制作瓷器。1750年,英国在康瓦尔发现瓷土,开始仿制出中国瓷器。175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斯三世从意大利芒特角带回瓷土,并设立中国瓷厂。欧洲各国从对中国瓷器的疯狂追求,到对其工艺的不懈探索;从复制仿效“舶来品”,到创新发展创立自己的品牌及特色,乃至远销世界各地,古老的瓷器文化从东方传到了西方,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大放异彩。四个世纪后,它带着华美绚丽的异域风情又回到了中国,勾起了中国人对瓷器与生俱来的情结。

“东风西渐——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展览现场

活动海报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