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咖啡血战,谁败就退出中国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咖啡越来越“卷”了。
一杯咖啡=星巴克=30元左右,瑞幸来了之后:咖啡和奶茶差不多,一杯十几块。
为赢得消费者青睐,不仅有茅台咖啡、中式养生配方等新口味上线。
最近,咖啡界的低价风又刮了起来:
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以“全场6.6元封顶”登场;库迪开启为期三个月的营销活动,全部饮品9.9元不限量;星巴克在各大平台推出优惠券……
此外,部分消费者表示,9.9元也能喝上星巴克了。
媒体在一些社交平台看见,一些消费者晒出了付款价为两杯18-19.9元的星巴克产品。
当然,一直标榜不参加价格战的星巴克还在掩饰。
面对媒体的提问,星巴克的答案是优惠出来的结果。
该公司表示,公司没有参与价格战,网友买到的极低价产品是叠加了多重平台优惠,不是品牌行为,大部分的消费者是买不到极限价格的产品。当然,品牌也有一些季节性、特定产品by campaign 的限时优惠,并不是所有产品长期的价格。
而在在今年3月到访中国时,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也曾明确表示:“我们不是在进行折扣战或价格战。我们的业务是基于社区,用咖啡创造人文连接。我热爱当今的竞争,我在全球各地都看到了这一点。”
这也就是个外交辞令,尽管没低价到极限,但被迫降价,星巴克其实还是进入低价战场了。
据社交媒体的讨论,2024年以来,星巴克发放优惠券的频率更高了。
咖啡更便宜了,买单的人变多了吗?
低价咖啡究竟能行至多远?
对此,多个媒体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在中国,咖啡价格战将会走向血战到底、不死不休的下半场。
通过价格战,来极致切割存量市场,尤其是星巴克的市场,来确保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展,成为了库迪、瑞幸目前的选择。
价格战还有一个作用,即孵化用户、挖掘增量市场。
毕竟咖啡消费在中国依然还偏小众,瑞幸、库迪通过价格战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别无选择。
劣势在于这种方式是以亏损来换市场,一旦消费习惯孵化成功,想要通过涨价来回归盈利将是和用户惰性思维博弈的长期过程,也容易被友商以价格战方式再次切割村里市场。
同时,之所以卷价格,在于卷技术难度有点高、且不现实。
咖啡和国人的饮食习惯依然有一定差异,加上其在国内的变化,也极为有限。
尽管多了一些跨界新品类,但并没有太多打开增量市场。
如酱香拿铁也仅仅是消费者基于好奇浅尝即止,并没有如生椰拿铁那般形成一个爆款新品类。
恰恰由于中国咖啡市场一直没有有效孵化,因此下沉是一种必然的过程,也是孵化的必须。
作为孵化市场的价格战依然会继续很长一段时间,价格战的终点,是把所有目标人群孵化出习惯,才能涨价。
星巴克在营收压力下也有下场的举动,现在处在战略僵持阶段。
后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除非库迪、瑞幸有一方能全面打破僵局或被迫退场。
当然,从咖啡品牌运营的角度上看,咖啡品牌要长久,不仅仅是价格,还需要有口味和品位上的护城河。
星巴克曾经树立过白领人士第三空间的“人设”,尽管其本质上依然是个快餐,且跟偏向于到店取,而不希望顾客久待。
因此,如何真正形成一种咖啡馆的小资氛围或打造一种极致口味的快餐(外卖)路线,依然需要进行更多元化的探索和试错。
目前而言,光拼性价比,没有独有产品,都让参战各方只能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