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读懂无意识,就读懂了现代人的心灵问题

2024-07-01 12:00
北京

精神分析最重要的成就便是发现了无意识。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是一种本能的动物,处处和法律、道德等各种规范诫命格格不入,所以不得不潜抑部分的本能。这些被潜抑的本能都被存放在无意识中。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换句话说,在他看来,无意识就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着各种我们想要忘掉的回忆和观念。当这些被潜抑的事物从无意识中溜出来,跑到意识之中时,精神疾病就产生了。而为了治愈这些精神疾病,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必须把这些被潜抑的事物“升华”,把它们变成一种有益的形式。

但是,在荣格认为这种“升华”只是弗洛伊德的一厢情愿,无意识不只是曾经有意识、后来通过潜抑变成无意识的事物,无意识也有其特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从一个未知的深处萌芽出来的。而这个未知的深处,就是集体无意识。

卡尔·荣格

这就是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第一个区别: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消极的;而在荣格看来,无意识包含了积极的因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呢?荣格认为,这是因为弗洛伊德持有19世纪那种理性主义的唯物论。这种唯物论认为,理性可驯服我们的无意识,从而让无意识与自我和解。

荣格在《现代人的心灵问题》第11章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个病人有神经性胃部症状,类似饥饿时的疼痛收缩。分析结果显示那出于一种婴儿期对于母亲的渴望,也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随着他的恍然大悟,症状就消失了,可是仍然存在着一个渴望……这个渴望是一个无止境的要求、一个令人痛苦的空虚,人或许偶尔会忘记它,却没办法以意志力克服它……这个某物就是我所谓的自律性情结。从这个源头产生了一种驱力,它支撑着婴儿期对于母亲的要求,因而导致精神官能症,因为成年人的意识必须把这个童年的要求视为不兼容的东西而拒绝且潜抑它。

按照通常的精神分析观点,这个病人的病因就是恋母情结。但是,荣格发现,在恋母情结被消除之后,仍然存在一种更深层的渴望。因此,这个病人所渴望的不是他的母亲,而是集体的母亲形象,是“母亲本身”。

有的人会说,这种观点不是科学,而是一种神秘主义。但是,荣格恰恰认为,古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仍然残留在现代人的心灵之中:“撇开文明人的意识程度不谈,在其深层心理当中,他一直是一个古人类。”只不过,古代世界有宗教等外在仪式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所以心灵的问题没有凸显出来。

这也是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第二大区别:荣格尽量不去持有无意识的、未经批判的意识形态前提。所以荣格很重视宗教,他认为宗教反映了人类共通的心理结构。他也对炼金术、灵学、占星学、神智学充满兴趣,因为这些东西都承载了古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关于监狱的相当详尽的统计数字,我的读者们应该都会昏昏欲睡。可是如果我带他到监狱或精神疗养院参观一下,他不但不会打瞌睡,反而会感到相当震撼。让佛陀出家的是什么理论吗?不是的,他的大出离是因为他目睹了烙印在心里的老、病和死。

弗洛伊德更喜欢谈论“自我”“本能”“经济”,而荣格更喜欢谈论“心灵”“精神”“意义”。面对我们内心的冲突,弗洛伊德倾向于用理性去解释它们。可是,这样做却忽略了这些冲突、不安、痛苦本身的意义。我们的心灵不只有追求物欲的一面,也有追求意义的一面。这就是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第三大区别。

对我来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似乎就卡在这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并没有开拓出任何可能性,协助人跳出生物现象毫不间断的钳制……只有精神,也就是世界事件的另一个极端,才能让我们从中解脱……我们现代人再次仰赖于精神体验,也就是去创造原始体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破生物现象的魔咒束缚。

总而言之,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个体的,荣格认为无意识是集体的;弗洛伊德坚持理性主义,荣格坚持神秘主义;弗洛伊德重视客观,荣格重视主观;弗洛伊德强调生命,荣格强调精神……

在荣格看来,我们的心灵是一块陌生、几乎未经探索的领域。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难题,正是源于我们对心灵的无知。只有承认我们心灵的阴暗面,承认心理力量的存在,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这些力量,我们才能认清自我,认清世界,寻回人生的意义。

【新书推荐】

书名:《现代人的心灵问题》

原书名:Seelenprobleme der Gegenwart

作者:[瑞士] 卡尔·荣格

译者:温泽元、林宏涛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End-

作者:啸风

编辑: 阿七

原标题:《荣格:读懂无意识,就读懂了现代人的心灵问题》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