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早期广珐琅的神秘面纱

2024-06-19 14:26
上海

原创 世博会博物馆 世博会博物馆

“广珐琅”一词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清宫文献档案中,特指广东制造的珐琅器。它以铜胎为主,包含画珐琅、透明珐琅、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等多个工艺种类。遗憾的是,清代广东的珐琅工艺,目前仅画珐琅得以流传下来,其余皆已失传。

《洋瓷与华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展出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代广东产的铜胎画珐琅。为了让大家对早期广珐琅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推出展览配套讲座《揭开早期广珐琅的神秘面纱》,对于“什么是广珐琅”一问从观看走向聆听。

揭开早期广珐琅的神秘面纱

广珐琅是十八世纪以来,最具岭南特色的重要工艺名品之一。其创始与流行,是清康熙朝以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臻兴盛的背景下,中西文化与工艺深度融合的结果。遗憾的是,这一凝结了东西方共同智慧的岭南工艺名品,其早期面貌,仍混沌不清。

本讲座在揭开早期广珐琅神秘面纱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受到的欧洲珐琅工艺的影响,与中国本土艺术的融合及宫廷的互动,取得的艺术成就、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以及广珐琅衍生出的早期广彩与纽伦堡模式等问题,与大家分享。

主讲嘉宾

郭学雷,深圳博物馆首席文物鉴定师,二级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博物馆协会会长,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展览策划与古陶瓷研究,曾主持“官钧”瓷器、金元红绿彩瓷器、吉州窑与黑釉瓷器、明代宫廷瓷器、广珐琅等多个重要展览及学术研讨会。

研究涉及钧窑、红绿彩瓷、吉州窑、磁州窑、潮州窑、黑釉瓷、山西陶瓷、元明青花、明代官窑、法花、广彩、广珐琅、香港大埔碗窑、沉船瓷器及中外陶瓷技术与文化交流等领域。编著出版《明代磁州窑瓷器》《明瓷聚真》等学术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填补多项研究空白。

【时间】2024年6月22日(周六)14:00

【地点】WE剧场

原标题:《报名 | 揭开早期广珐琅的神秘面纱》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