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国最有活力的一线科学家!窦贤康详解基金委改革举措
2023年4月,窦贤康被任命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中高层大气相关研究,曾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一系列先进的激光雷达观测系统。此前,窦贤康在2016至2022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履新自然科学基金委后,窦贤康带领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进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向港澳地区开放“杰青”项目申请,试点资助优秀博士生和优秀本科生,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项目年龄限制放宽至48岁等。
近期,窦贤康接受《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专访,对这些改革举措进行详细解读。他相信,只有不断探索、积极尝试、勇于改革,才能让科学基金更好地承担起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的职责使命。
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职能定位与资助体系
NSR: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科技部重组、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等要求。这给自然科学基金委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窦贤康:
2014年实施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方案》明确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后,原属于科技部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自然科学基金委,这是把握基础研究发展规律,结合科学基金新时代职责定位,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作出的系统性部署,对整合科技资源,打通创新全链条,进一步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渠道功能,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NSR: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项目主要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形成完整的资助体系的?
窦贤康:
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有18种资助项目,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研究类项目,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旨在鼓励科学家进行各领域的自由探索,并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原创性的重大科学发现常常是随机涌现的。所以自然科学基金委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要量大面广地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特别是要保证学科覆盖面。
第二类是人才类项目,包括优青、杰青、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2023年试点直接资助优秀本科生和博士生。通过这一系列人才项目,我们希望形成从大学本科开始,贯穿科学家整个职业生涯的成体系、成链条的人才队伍支持和培养机制。
第三类是环境项目,主要是支持原创性科学仪器研制、加强条件支撑、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科学仪器研发,不包括通用仪器,而是解决特定科学问题所需要的原创性仪器。
窦贤康 图源:基金委官网
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严防“打招呼”,维护公平公正
NSR: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防范整治“打招呼”、维护评审公正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窦贤康:
2023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了防范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坚持“正面引导、严明纪法、极限防守、严肃惩戒”的原则。
在“正面引导”方面,我们通过各种宣讲活动,让科研人员意识到科研行为不端和学术氛围不正的严重危害,主动拒绝“打招呼”。
在“极限防守”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举措。比如,制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评审专家恪守底线,让“打招呼”失能失效。
在“严肃惩处”方面,一旦发现并查实问题,我们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可能终身不允许申请科学基金项目或担任评审专家。
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评审专家反映“打招呼”比例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总结实施经验,建立覆盖评审全流程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持续做好正面引导,做到思想不松、压力不降、氛围不减,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尽最大努力让“打招呼”不起作用。
人才项目改革:支持中国最有活力的一线科学家
NSR:您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以来,对人才项目进行了不少调整。这些调整和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窦贤康:
我来自然科学基金委后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就是要把国家有限的经费用于支持中国最有活力的一线科学家,不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我们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杰青连续支持、试点资助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等,都是为了这一目标。
为了使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更有活力、更贴近科研一线,我们还希望在各个层面加大青年科研人员的参与度。2023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45岁以下专家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
NSR:杰青改革引发了很多讨论,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窦贤康:
我们对杰青项目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将从2024年开始,突出项目属性,对优秀的项目负责人进行连续支持。具体来讲,就是要在项目资助期满时进行分级评价,确定“优秀”“良好”“差”的评价等级并将其反馈依托单位作为杰青项目负责人科研表现的评价参考。其中,评价结果排在前20%的“获得延续资助”,接下来五年资助强度加倍达到800万元,五年之后再次择优遴选50%给予第三个五年1600万元的资助,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
这项改革有两个主要考虑:一是可以为优秀的研究人员提供长周期支持;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帽子化”、“终身制”等问题——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项目负责人要认识到这只是科研工作新的起点,要更加努力地开展创新研究。
2024年,我们会将杰青项目向港澳开放,连同之前已经开放的优青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对于港澳地区和内地依托单位采用相同的资助模式和评审标准,一视同仁、同台竞争、择优资助,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公平的环境,进一步加强港澳地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NSR:2023年开始试点的本科生资助项目备受关注。这一项目将如何实施?希望获得怎样的成效?
窦贤康:
我们试点对本科生进行资助的目的,是希望挑选出一些有志于科学研究并且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帮助他们在更早的阶段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说在项目结束时,他们自主从事科研的主动性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项目启动后,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一批非常优秀、值得资助的本科生。我们组织了近几年刚获得杰青项目资助的一线科学家对这些本科生进行全程考察和指导。从选拔到结题,都由同一批专家参与,保证项目管理的连续性。
除了经费支持,我们还会从多方面支持这些本科生的成长。比如支持他们参与国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等。
我们只挑选了8所高校,选择了仅129名学生,先试点开展第一批本科生资助项目。另外,挑选了23所高校来试点开展博士生资助项目。这些早期资助项目将可能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一流的科学家。
NSR:2023年,自然科学基金委还加强了对女性科学家的支持。
窦贤康:
我们将从2024年开始,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的年龄限制放宽到48周岁,并且在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女性。在女性承担更多社会和家庭责任、在科研中面临更多困难的客观事实下,这样的政策是必要的。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科学家,我们也希望中国的女性科研人员能获得更多支持、取得更多成就。
NSR:这些改革措施也遇到了一些批评意见,您如何看待这些意见?
窦贤康: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争议乃至批评总是难免的,要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部分意见和建议可以为我们改进工作、完善改革方案提供重要启示,激励我们把改革任务做得更扎实、更到位。
我们推出的这些改革举措,都是经过大量调研和深入研究才确定下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在没有共识的问题上要积极去尝试、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我相信我们现在的这些改革和尝试,至少其中的一部分,会在将来看到成效、被证明是正确的。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资助,推动走出去、引进来
NSR:基础研究离不开国际合作。基金委在推动国际合作方面起到哪些作用?
窦贤康: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基础研究从国际合作中获益很多。而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也逐步开始在国际平台上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进科学基金开放合作,构筑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平台;另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境外合作伙伴的政策对话,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023年9月,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了国际资助部。它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支持中国科学家与外国科学家合作的联合科研项目;二是支持海外科学家到中国长期工作。我们最近正在与教育部积极沟通,计划联合资助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优秀博士生开展研究工作。过去百余年,一直是中国的学生到西方发达国家去读书,如今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了更好的平台,我们也非常欢迎、鼓励支持优秀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或科研。总之,自然科学基金委也一定会以更大力度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
交叉研究:交叉科学学部初见成效
NSR:2020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增设交叉科学部。这个学部目前的运行情况如何?
窦贤康:
学科间广泛的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和趋势,结合实际成立交叉科学部,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可以更好地支持从事交叉研究的研究者。
比如今年交叉学部的杰青申请者中有一位研究的是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他如果去生命学部申请,基本不可能得到资助一一因为他的研究处于脑区层面,而不是细胞和分子层面,而且发表文章的“档次”也比较普通,但是在交叉学部,我们就更愿意给他资助,支持他把医学和社会科学结合在一起。
交叉科学部在项目评审中同时关注项目的科学性和交叉性,并为此探索推出了一些创新举措,致力于建立一套符合交叉科学研究特征的项目评价和管理流程。
例如,由于交叉科学研究涉及领域多、跨度大,在组织项目评审时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同堂评审,如何让专家在听取本领域答辩人汇报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在听取非本领域答辩人汇报时对其综合科研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是交叉科学研究项目评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会议评审中采用了提问讨论时间远大于汇报时间的“研讨式答辩”的新做法。在充分的交流讨论中,小同行专家对答辩人的专业研究内容进行提问,大同行专家则从宏观角度对答辩人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进行考察,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答辩人的想法,实现对项目的全面、综合、科学评价。在未来的工作中,交叉科学部仍会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努力构建适合我国交叉科学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研究资助模式。
成果转化:引领多元资助、推动科研成果造福社会
NSR:在设立联合基金、推动基础研究的多元投入方面,自然科学基金委做了哪些工作?
窦贤康:
联合基金是自然科学基金委一个很好的制度设计。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12家央企加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9个行业部门分别与基金委设立了10个联合基金。在实施中,联合出资方担任“出题人”和“阅卷人”,充分发挥基金委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科研人员围绕“题目”背后的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联合基金项目在过去几年有比较大的发展,未来也会继续稳定扩大,使之达到比较合适的规模。我们也会继续完善项目指南,在项目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强化联合出资方的作用,进一步提升联合基金资助效能。
NSR: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委还有哪些计划?
窦贤康:
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建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一期)。服务平台面向科研人员、企业需求方、和社会公众,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汇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的优秀成果,形成成果库,另一方面收集和发布企业需求,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
同时依托科学基金仪器类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等,加强与地方协作,举办线下对接活动,推广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实现成果有效转化,助力地方科技经济发展。
本文是NSR Interview文章“Extensive reforms to improve funding efficiency: an interview with President Xiankang Dou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的中文版本。英文版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e123
原标题《窦贤康:深化科学基金改革,持续提升资助效能 | NSR专访基金委主任》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科学网”
原标题:《支持中国最有活力的一线科学家!窦贤康详解基金委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