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华社摄影记者杨溥涛去世,他拍下鲁迅迁葬虹口公园的画面
杨溥涛
澎湃新闻从上海市文联退休摄影师祖忠人处获悉:2024年6月4日,著名摄影家、新华社上海分社高级记者杨溥涛去世,享年九十九岁。讣告经杨溥涛前同事证实。
大师与幼苗。本文以下照片均为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 摄
杨溥涛生于1925年,1949年任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1950年,赴朝鲜从事新闻摄影采访。1952年起,历任新华社摄影记者、新华社上海分社摄影记者、摄影组组长、新华社中国图片报上海记者站站长。是上海市文联委员,担任过上海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大师与幼苗》获1979年上海市摄影比赛一等奖,首都(全国)第一届新闻摄影展览一等奖,摄影作品具有广泛影响。除了公开发表的照片,祖忠人传来了几张杨溥涛先生未被网络所记载的照片,它们让人回到几十年前中国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中。
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装牵引炮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6年,鲁迅先生迁葬于虹口公园。
1979年6月,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访问上海音乐学院,对师生进行指导。艾萨克·斯特恩(1920-2001)是俄裔美籍小提琴演奏家,1979年第一次访华,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音乐世界的窗户。斯特恩访华期间还拍摄了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1957年,北京,大华仪表厂。
1983年,上海电视一厂从日本引进的全套彩色电视装配设备自1982年2月份投入试生产以来,产品质量很快达到国际水平,为我国电视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4年,上海电视机一厂经过全面企业整顿,1983年共生产彩、黑白电视机35万多台,比1982年同期增长27%,税利总额达4400多万元,等于一年赚回了一条生产线。
1984年,第一条汽车音响设备生产线在上海无线电四厂建成,每分钟可以生产一台立体声汽车收音机。
1981年8月15日,上海市南京路上的一家服装商店。
1983年4月29日,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先生的夫人大平志华子,在上海主持了三万六千吨散装货轮“马尼拉·费思”号命名仪式。该货轮是当时中国承建的五艘最大吨位的出口船。
1984年6月19日,上海船厂举行了“勘探三号”建成典礼。“勘探三号”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
1983年6月4日,上海飞机制造厂第一次为美国魁基飞机公司装配的Q2双座小型飞机试飞。
1984年,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制造的“运10”大型客机首架试飞4年来,已飞行107架次,安全飞行156个小时,已试课目性能指标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1991年,上海市第一条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已全面铺开。由中法两国共同制造的盾构掘进机已开始在软土层中进行区间隧道地下掘进。
1991年5月27日,上海南浦大桥合龙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