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新提法定调2019年中国经济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2018-12-22 08:58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21日,被视为中国经济政策“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跟往年一样,为期三天。但今年的会议提出了不少权威性的新论断,如总结称“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强调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新方针等。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都在12月中下旬召开,为来年经济政策定下总基调。

“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会议在肯定2018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用“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形容当前中国经济。中美经贸摩擦是今年中国经济突遭的重大外部变化。会议并没有回避这点,而是坦言“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日前在展望明年经济时已经对这八个字做出了解读。他称“稳中有变和变中有忧”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面临挑战。其次,一些重要指标,比如消费、投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再次是企业、行业、区域发展分化的情况比较突出,经济呈现上游好于下游,垄断领域好于竞争领域,国企好于民企,大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的情况。最后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说法首次出现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十六大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主要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更进一步明确,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

2017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本次会议则明确指出,“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接下来,明年要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

所谓三大攻坚战的“重点战役”,本次会议也做出明确表述: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

脱贫——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

污染防治——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

本次会议明确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并提出了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何为巩固?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何为增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

何为提升?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何为畅通?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组合拳

会议沿用了此前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五个坚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六稳”、“提振市场信心”等相关论述,并明确提出要全面正确把握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取向,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其中,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逆周期调节”作为宏观政策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呼应了此前所坦言的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这句话。

据财政部估算,2018年全年减税降费在1.3万亿元以上。经济下行压力下,“减税降费”也成了今年频繁被提到的关键词。据梳理,今年以来,至今已召开3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27次会议提及减税降费内容。

民众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是否会出现明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相关部署的神经极为紧张。会议当天下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还专门在央行官网澄清,网上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不减税不降费等传闻与事实相反。

事实上,近期财政部部长刘昆、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等多位财税官员都曾公开表示,中国正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本次会议不仅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还提出“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

“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除减税降费外,本次会议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另一个重要论述就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在当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手段“开前门堵后门”中的“前门”,地方政府融资唯一的合法手段就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为了满足地方政府合理融资需求,今年国务院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是135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5500亿元。根据本次会议,2019年将有望“较大幅度增加”。

据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地方债发行已经突破4.1万亿元。作为财政政策更积极的重要表现,地方政府专项债三季度以来提速发行。专家预计,2019年地方债将继续加码发力促有效投资,发行规模或达约4.5万亿元,而专项债券将持续扩容,助力交通基建等重点领域补短板。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同时指出,中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明年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货币政策“中性”二字不再提及

货币政策方面,此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的“中性”二字在本次会议不再提及,而是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此前,央行在《2016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表述方式。时任央行副行长的易纲将之解释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态势,中性的态势就是说不紧不松。”

实际上,央行在2018年11月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曾使用“中性”二字。该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未提及“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而是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关系在2018年是另一个高关注度词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1日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央行行长易纲则在10月表示,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7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本次会议的重点就包括“国企改革”。不仅强调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还详细指出,明年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特别提出明年要加快推动中国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改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出现公司名字是极为罕见的。

“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为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钢解读称,所谓制度型开放,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着眼于规制层面,促进国内规制与国际通行规制接轨,体现监管一致性。李钢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意味着中国已经触及了开放中的深水区,表明中国扩大开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会议还强调要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另外,特别针对性地提出要落实阿根廷中美元首会晤共识,推进中美经贸磋商。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