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内斗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印度这次为何如此“淡定”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瀚浥
2018-12-20 14:39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6日,斯里兰卡科伦坡,被解职的斯里兰卡前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参加就职仪式,在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面前宣誓就任总理。 视觉中国 图

12月16日,此前遭罢黜的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Ranil Wickremasinghe)正式复职,结束了“两个总理”并存的政治闹剧,持续近两个月的国内危机落下帷幕(此事详情可参《斯里兰卡剧变51天:总统与总理的“内战”是如何发生的》一文)。对此,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祝贺斯里兰卡平稳度过政治危机,但并未如预期一样对维克勒马辛哈公开示好。种种迹象表明,印度并不会深入介入斯里兰卡政治局势。

斯里兰卡内斗,印度很“淡定”

从历史上看,印度一直将斯里兰卡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其进行影响和干预。早在斯里兰卡内战爆发时,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LTTE,以下简称“猛虎”组织)正是靠着印度泰米尔人和印度政府的庇护,才逃脱了斯里兰卡政府军的围剿。尽管这一组织后来与印度政府军反目成仇,但印度泰米尔人对它的支持从未间断,为其提供训练、武器甚至金钱支持。作为斯里兰卡最大的邻国,印度对其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有专家表示,2015年以维克勒马辛哈为首的反对党,正是在印度的支持和鼓励下,与自由党领导人组成联盟,出人意料地赢得选举。自执政以来,维克勒马辛哈更加注重平衡与新德里的外交关系。此前两国总理会面时,印度总理莫迪还曾抱怨斯里兰卡当局对印度投资的基建项目进行拖延,企图对其施压。据《华盛顿邮报》称,此次引发政治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维克勒马辛哈希望将一个港口开发项目交给印度负责,但西里塞纳(Maithripala Sirisena)总统坚决反对。

但此次印度对待斯里兰卡危机,一反年初针对马尔代夫危机时的强硬态度,并没有公开采取行动对其进行干预。危机发生伊始,印度外交部谨慎声明,“印度密切关注斯里兰卡的政治发展,我们希望民主价值与宪法程序获得尊重”,并没有大肆宣扬斯里兰卡内争是“宪法危机”云云;危机缓和之际,印方也没有高调宣扬双边关系,而是重点强调促进人文交流项目的发展,表示“印度致力于推动斯里兰卡以人为本的发展项目”。

由此来看,此次印度并不希望被视为对斯里兰卡的政治局势采取任何立场。

斯里兰卡未来形势尚不明朗

究其原因,一方面,印度对斯里兰卡未来的政治走势并无十足把握,不会轻举妄动。目前来看,虽然政治与宪法条款“近乎正常”回归,但斯里兰卡的国内政治形势并不明朗。

此次维克勒马辛哈突遭总统西里塞纳解雇,标志着自由党与国民统一党“政治联姻”的彻底破裂。西里塞纳声称,让维克勒马辛哈重新担任总理,只是为了“尊重民主与议会传统”,是暂时的妥协。他依然享有最高指挥权,依法领导并主持内阁会议。

另外,此前替代维克勒马辛哈出任总理的拉贾帕克萨(Mahinda Rajapaksa)现在虽然被迫退出,但并未放弃执掌政权的目标,成功当选为反对党的领袖。他将利用最高法院推迟审议的决定,继续向国家提起诉讼,推动议会尽早举行选举。有关消息称,其政治助手已经着手开始准备,很可能针对统一国民党对泰米尔分离组织“猛虎”组织(LTTE)的宽容,以及其对西方的依附大做文章,在民意调查之前煽动民族情绪。

再者,维克勒马辛哈虽有泰米尔全国联盟(TNA)的支持,但其在议会席中并未占有绝对优势,此次通过对被解职总理维克勒马辛哈的信任案时仅以多于4票的微弱优势胜出。对他来说,坚持对泰米尔全国联盟的承诺去赢得泰米尔人的支持,并不可能像预期的那样快速发生。权力下放问题虽已在制宪会议中提出,但由于它需要三分之二的议会席位通过才能行动,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维克勒马辛哈批准全民公投,他也不会在议会中获得绝对优势。孰胜孰败,只能静待时间看分晓。

“关键时刻”印度难以出手

更重要的是,印度即将面临选举年的关键时期。明年五月,印度将举行最重要的议会民意调查。而目前来看,印度人民党(BJP)痛失三大核心票仓,失去了北部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及恰蒂斯加尔近四成议席。在此关键时刻,莫迪定不会因小失大,对邻国政治局势过分干预。此外,先前对斯里兰卡的干预对印度造成了很大困扰。对“猛虎”组织的支持一度使得恐怖组织行动蔓延到印度国内,激发了民族主义暴乱,

此次斯里兰卡政治危机虽受到来自英、美等西方大国的压力,一边倒地支持与印度较为亲近的维克勒马辛哈,但也只停留在媒体层面的话语支持,并未采取实际行动。而莫迪自执政以来,在外交层面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不做任何世界主导力量的随从与附庸。

虽不能排除印度在背后对维克勒马辛哈政府进行支持的可能性,但总体来说,考虑到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现实,中印两国日益紧密的合作与联系,以及莫迪政府处在大选年的关键时刻,印度对目前尚混沌不明的斯里兰卡局势不会过多干预,甚至不会希望被认为印度在此事件上采取政治立场,以凸显其平衡外交的基本特征。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