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慈禧太后》③ | “傀儡皇帝”光绪的悲剧人生

2024-05-26 15:36
北京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我和慈禧太后》,作者德龄曾是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详细讲述了她贴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间观察到的清宫生活实录,所涉及人物包括光绪皇帝、隆裕皇后、李莲英等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通过亲历者的视角,了解真实的清朝宫廷生活。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御用列车上的随驾大臣、御衣库和御膳房。这些随驾大臣看起来很风光,实际上只管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心思全在于谋取私利。慈禧太后虽然只是短暂出巡,却带了一车厢衣服,每次用餐和平时一样,要上足一百道菜。每次上车下车,随行的乐队都要演奏接驾,奢靡浪费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这次奉天之行,光绪皇帝随同前往。他与慈禧太后之间是怎样的微妙关系?作为一国之君,他有着怎样的孤独和悲凉?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光绪皇帝的孤独和悲凉

1898年,清王朝发动震惊世界的戊戌政变。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发动宫廷政变,导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日本。而光绪皇帝失去手中政权,从此被软禁宫中,成为傀儡皇帝。

慈禧太后并非光绪的亲生母亲,他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姐妹,他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兄弟。即便具有如此亲近的血缘关系,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之间依然缺少真正的亲情。

这次去奉天,光绪皇帝也随同前往。他显得很高兴,就像刚刚放了长假的学生。那时候光绪已经三十多岁,看起来却只有二十三四岁的样子,眉目间稚气犹存。

他个子不高,眼睛大而清澈,有些孩子气,说话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宫中女官就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

光绪和他的皇后隆裕,是一对姑表兄妹,然而他俩之间不仅没有爱情,后来甚至发展为仇人。

他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那就是珍妃。庚子年闹义和团时,太监们觉得将珍妃留在宫里没有用处,带着逃往西安又嫌累赘,于是把她扔进神武门东边的井里。

这一行为背后的操纵者,便是慈禧太后。

因为,光绪对珍妃的宠爱早就被她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加上戊戌政变期间,她听信谗言,认为珍妃撺掇光绪搞改革,于是产生处死珍妃的念头。

珍妃的死,对光绪带来沉重打击,他仅存的快乐随之离去。痛苦之中让他稍感安慰的是,珍妃的同胞姊妹也做了他的妃子,叫瑾妃。

这次去奉天,隆裕皇后和瑾妃也有随行。隆裕贵为皇后,同时也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实际上太后一点儿都不喜欢她。尽管每顿饭隆裕都在旁边伺候,太后却像没看见一样,几乎一个月才会说上一句话。

太后和光绪之间心存芥蒂,之所以去哪儿都带上他,是担心自己离京时光绪做出不好的举动。

作为一个热衷权力的女人,在慈禧太后看来,只有将实实在在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留住眼前的荣华富贵。因此,她要想方设法保住手中政权。

光绪也非常清楚,只要太后在世一天,他就别想做真正的皇帝。还好他想得开,并不为自己处境伤感,反而将奉天之行当做游玩。

有一次,他对本书作者德龄说道:

“假如我是一个真正的国君,能像老佛爷一样执掌大权,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像你说的那样,学习那些外国的君主、元首,把全世界先转一遍。

不过,我还是愿意微服出去游玩,那样才有意思,如果大家都知道我是谁,就不好玩了。”

在德龄看来,光绪具有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凭借他的智慧和能力,挑起国家重担并不难,可惜太后不会给他机会。

假如太后不夺权,让光绪自己做主,大概能给当时的清政府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不管最后是否灭亡,中国经受的内忧外患都会少一些。

贵为一国之君,光绪却不喜欢金银珠宝这些装饰物,除了瓜皮小帽上镶着的一颗珍珠。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对心爱之人的纪念。

光绪有时会苦中作乐,强迫自己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开心一下。同时,他又得时时提防太后,不敢有一点儿让太后不高兴的举动,为此说话做事十分谨慎,每句话都要深思熟虑。

这次去奉天,御用列车不像宫中那么宽敞,光绪不得不处于更加严密的监视之下,以至于旅途中的乐趣被冲淡很多。他也不能像太后那样,中途停车时可以下车走动,别人也不允许走去他的车厢。

德龄作为旁观者,回想起清朝皇帝光绪,平时只能在幼稚的玩笑中寻求一丝快乐,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悲凉,都忍不住要为之掉泪。

德龄有出国留洋的经历,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光绪是最让她同情的一个人。

他的不幸,与生俱来,而自己无力改变,只能听天由命。

慈禧太后身边的女官

慈禧太后的排场一向很大,这次奉天之行虽然俭省得很,贴身服侍的人还是很多,其中包括八个女官,十几个宫女。

本书作者德龄,和她的妹妹容龄,都是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她俩出身于满族高级官吏之家,父亲是清朝外交官裕庚。

当年,清朝廷派裕庚去各国做出使大臣,这让德龄容龄姊妹俩有机会接受西洋教育。太后十分看重她俩,她俩也因此成为全体女官的领袖人物。

其他女官当中,有两个是军机大臣庆亲王的女儿,还有一个女官是顺王的福晋,同时也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八个女官,脾气秉性不一样,却都有着出众的容貌。

在宫里当差的女官不仅没有俸禄,还要往里贴钱,因为经常要给太监赏钱。这次去奉天,有太监专门照料德龄的起居生活,一路上的赏钱自然不会少。

赏钱还在其次,主要的花销是孝敬太后。能够拿出来孝敬太后的东西,其价值可想而知。

让人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是,太后的亲戚们都很穷。因为她隔三差五就派人给亲戚送点华而不实的东西,亲戚尽管心里不乐意,却要装出兴高采烈的样子表示感激,还得给送东西的太监赏钱。

太后赏赐越频繁,亲戚们穷得越快,有的亲戚几乎把家底都赏给了太监。

据本书作者德龄观察,慈禧太后对此情况其实清楚得很。至于她为何要如此处心积虑地害自家亲戚,大概只有她自己能解释。

如果她想帮助那些亲戚,只要把自己的私银拿出一点点就可以。但她根本不打算这样做,反而幸灾乐祸地看人家笑话。

女官的工作非常轻松,她们两人一组,轮流值班,站在太后身旁,没事的时候陪她说话解闷,不需要服侍太后穿衣、梳头之类的琐事。

伴君如伴虎,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她们都是引着太后说,自己则摆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认真听着,被提问时才会谨慎作答。

太后实在没事可做时会摆弄纸牌,女官的任务就是站在她身后,看她有没有弄错,在适当的时候帮忙整理一下。

太后有个习惯,每天临睡前都要和人说说话,所以,值班的那个女官就要陪她随意聊一聊,直到她睡着为止。

让这些女官感到庆幸的,太后从不失眠,每天都能很快入睡。而在她入睡后,值班的女官也不可以去睡,只能坐在地板上或者靠在墙上打个盹,还要小心不能发出鼾声。

这次去奉天,有四名太监和四名女仆专门负责八个女官的事务,包括收拾床铺、打扫地板、准备洗脸水等事情。

女官尽管有自己专用的车厢,但是除了取东西,或者晚上睡觉,一般难得回去。她们必须全都守候在太后的车厢里,安静地等待她随时的吩咐。即便没有轮到自己值班,也不敢离开半步。

即便如此,她们还是算幸运的。因为,在整个御用列车上,有资格坐下的,除了光绪、隆裕皇后、瑾妃以及庆善等人,就是这八个女官了。

在御用列车上,人太多,车厢太少,太监们在里面住得非常拥挤,就像装在罐头里的沙丁鱼。他们的声音又高又尖,跟鸡叫非常像,所以被叫作“雄鸡儿”。

同样是人,在本书作者德龄看来,宫里面那些太监的待遇,往往还不如一件东西金贵。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的是:光绪皇帝的孤独和御前女官的职责。戊戌政变之后,光绪成为傀儡皇帝,慈禧太后与他虽为至亲,权力面前却心存芥蒂。作为一国之君,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没有充分的自由,平时还需要苦中作乐让自己开心一点。作为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本书作者德龄亲睹了光绪的悲凉,还有幸旁观到女官、太监等人的生存状态。

在御用火车上,慈禧太后所住的车厢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封面来源于电视剧《苍穹之昴》,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我和慈禧太后》③ | “傀儡皇帝”光绪的悲剧人生》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