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那块“屏幕”给了我机会,但改变命运还要靠自己

澎湃新闻记者 沈文迪
2018-12-18 19:09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15日下午5点半,上海一所“985”、“211”重点高校里,2018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刚刚结束,天上下着小雨,背着书包的王皓(化名)走在冷风中,心情有些忐忑。英语并不是他的强项,这次考试难度颇大,他没把握自己能够考过。

最近《中国青年报》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勾起了他学习英语的回忆——作为报道中禄劝一中的学生,他的高中三年和那块屏幕以及成都七中密不可分,他还曾作为交流生去到屏幕中的七中上课。

“屏幕”带给了他什么?他的命运因何而改变?在各界讨论声中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成都七中

“成绩靠前的学生进入直播班”

我所在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在“山沟沟”里的县城,全县面积很大,山区居多。虽然是昆明地界,但经济、教育各方面都比主城区差了很多。

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很多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小升初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昆明,这样未来考上昆明的高中也会相对容易些。我初中在县城上的,三年下来成绩在自己学校也算是名列前茅,但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昆明初中联考后发现,分数上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等到中考的时候,我和报考的昆明高中(志愿)差了四分,依旧只能留在县城,来到了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编注:以下简称禄劝一中)。

那时网校已经在禄劝一中存在了好几年(2007年开始),有的家长和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直播班,但都知道它“好”,有一点“火箭班”的感觉。我的了解也都是碎片化的信息,等到(2012年)收到通知书后我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直播班,那年一共10个文科班、10个理科班,其中直播班文理各一个。对我来说,去不了昆明,直播班就是我能享受到的最好资源。

当时班里的学号都是按照中考成绩来排的,我学号是4,意味着中考成绩在班里排第四。总的来看大家的分数也都差不多,我认为应该是在划分班级时“择优”录取,成绩靠前的学生进入直播班。

记得有一次晚自习上,校长和我们说,我们一个班每年的费用在6万元,但学生没有额外的费用,也不需要购买额外设备(后几届学生会用到平板),和普通班的学生一样。直播班教室与普通班教室也一样,都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只不过我们的电脑可以登录成都七中的终端。

在上课之前,我不知道七中学生用的什么教材,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跟上进度。等第一节课开始,我们教室前面有一块幕布用来投影,七中老师上课的直播画面出现在幕布的右上角,其他区域则是PPT,老师上课时很少用黑板板书,板书是在可触控的电脑屏幕上完成的。近几年改用了电子屏,效果更好。

我看到成都七中的学生都穿着蓝白色的校服,教室宽敞明亮,布置得也很精美,两个学生一张桌子,桌面是天蓝色,上面有一个话筒。老师提问到哪个学生,镜头就转向他。

“远端同学”和“前端老师”

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以引导为主,任课老师没有说太多关于直播的事,他称呼我们为“远端的同学”,我们叫他游老师,但也有的学校喊“前端老师”。

语文给我最大的感觉,课程的内容很丰富。我上初中时,课本上有什么、考试考什么,那么课堂上的内容只会局限于此;但在网校,七中老师拓展的内容很多,知识面很广。

比如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诗歌,老师在课本之外给我们补充了一些有名的诗歌,补充材料都是事先打印好发给我们,我第一次认识了海子、食指、北岛、席慕容这些诗人和他们的故事。

所以语文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最后从考试成绩来看,跟七中学生差得不多,我们也不在意。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微信公号 图

问题出在数学和英语。

先说数学。由于四川高考2016年才回归全国卷,所以当时他们还是自主命题,数学卷的难度要比云南高,所以四川的数学对我们来说难度很大。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考试分数,我整个高一没有及格过,150分的卷子只能考50分左右。一方面老师的补充材料更多了,课外题、书上没有的公式或技巧、超纲内容;另一方面老师讲课的速度也更快,难度也高了,一下子就跟不上。

有一次我们做了一张关于排列组合的测验卷,这个知识点全国卷是不涉及的,尽管四川的文科数学考试也不涉及,但七中的学生会去学,用来当成一个技巧。那张试卷我们做得很差,讲评的时候老师过得也快,我们班里的学生都一头雾水。我们自己的老师看出来了,就跟我们说这一节课我们把直播关掉,他自己来组织内容给我们上课。

另外一个差距还体现在讲题的效率,比如一张卷子,七中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讲完,但我们需要两节。因为前面几道题七中学生几乎没人做错,老师在直播课上也就跳了过去;但我们不行,那几道题我们还是有人错,这个时间不能省,导致效率没他们高。

所以最后从分数来看,我们平均分比他们差了30、40分也不奇怪。

当然七中老师也跟我们说过,成都七中的卷子会比较难,做不出来很正常,只要我们坚持去学去做,最后在做全国卷的时候效果会体现出来的。我们也是一直在受挫中努力,从一开始每次考下来仅得三分之一的分数,到了高二慢慢也能及格几次,高三开始我们就专攻全国卷,这时候就会轻松很多。

然后说英语。英语课最大的问题在于全程英文上课,除了喊同学的名字会用到中文。这一开始我是接受不了的,尽管早有耳闻但从来没有见识过。我们班里的同学也是你看我我看你,一脸懵。

但老师提倡我们去努力适应,我大概花了一个学期才慢慢适应,这个过程很艰难,自己还要花别的时间去学。但从我现在上了大学来看,这个帮助很大,因为大学里的英语课也是全程英语,这样的锻炼不只是针对高考,对未来的学习也很受用。

屏幕两端的差距不仅是分数

就我个人观察,七中学生的英语学起来非常轻松,好像就是学着玩的。

我在2013年11月(高二上学期)作为班里四名交流生之一前往成都七中体验一周,“走进”了那个我每天都在看的屏幕里。体验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很明确。

我是到了那边后才知道原来高中就可以出国了,有的学生在学希腊语、拉丁语,有的在背托福雅思,即便到了现在,这也是我不敢去想的一件事情。

所以英语对他们来说几乎不成问题,因为他们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学习,自觉性也比我们强,有时候我们班上没老师,我们没准会闲聊,或者看看手机。

交流期间,我和直播班同学的交往很融洽,他们也觉得没什么奇怪的,因为经常有这样的交流生过来。

在七中上课时,我在镜头中出现了几次,但我觉得最让我自己的同学开心的不是在屏幕上看到我,而是交流期间的一次地理测验,我在七中的班里拿了第二,勉强能算一件我能“吹”到今天的事情。

但那次也考了一回数学,我卷子都没敢交,因为怕丢人。

总的来说,成都七中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主动性上的确比我们强很多,学习氛围也更轻松;但他们也是普通的学生,上课不爱举手,甚至也有人翘课(非正课)。

但就学习动力而言,我们是不差的。媒体的报道里写了一个女学生因为上课太困自己站到了教室后面,在我们班这是真实且经常发生的。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有他们为参照,我们学习的动力很强。有了这块屏幕后,前端学生无形中给我们设置了一些目标,让我们努力去接近,能大概赶上他们,就是我们理想的目标。三年来,有些学科在分数上的差距的确是在一点点缩小,两边的老师也一直鼓励我们。

三年里就一个同学退出直播班,主要是因为想去学理科,转到了普通班,但他最后考的学校也是一个985、211。

“远端的老师也很重要”

很多人都在说“屏幕”改变命运,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自己学校的老师也非常重要,而且很辛苦。

就我那届情况来看,除了政治老师资历比较老,其他老师大部分都比较年轻。校长也说过,老教师带这种班可能压力太大受不了,所以他们一般都教普通班。尤其这几年,直播班多了以后,青年教师也越来越多。我觉得有时候网校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每天网校直播占据了上正课的时间,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和七中老师几乎是没有互动的,气氛比较沉闷,就好像是在看电影,只不过我们需要很紧张地思考、记忆。

这个时候我们自己的老师一般不会去看屏幕,而是盯着我们。一方面监督我们走神、说话,另外也是通过我们的表情来判断,是否能接受直播课传授的内容。

有时候实在进行不下去了,我们的老师会把声音关掉,给我们解释一下,不过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见缝插针地说一两句,否则两个老师同时说话会乱了节奏。

以前也尝试过前端、远端连线,但光连线就要浪费1、2分钟,后面也就没有了。课上不明白的问题,需要我们课后自己解决。比如每天晚自习时间,我们的老师就会进班给白天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答疑,自己还得另找时间做作业。

到了周六,有六个时间段用来给一周的学习情况做总结和复习,每个时段一个半小时,就和上课一样,由我们自己的老师来讲解。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老师对我们以鼓励为主,让我们尽力去学。我记得有一次不上课的时候,校长到我们班谈心,他说自己旁听过英语课,他也听不懂,说完我们就笑了。他希望我们不要着急,慢慢去适应。

最后从高考的结果来看,我们班将近60人,60%的一本率,100%的本科率,县文科状元也在我们班;另一个理科直播班最差也是三本。而普通班上一本的人可能也就个位数。

禄劝县第一中学门口,竖立的牌子上是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两名同学的名字

“两条平行线”

我曾经算过,整个云南的一本率在7%左右,我们学校的一本率大概也是这个数字,说明在一本达线率上我们达到了省平均水平。当然,近年来有所提高。

这几天我也听到一种质疑声,说改变命运的不是网校,而是国家政策。对此我觉得不太公平。

我们贫困地区有一个国家专项政策(注:国家从2012年实施的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全国适用,不是云南特有的。国家专项对我们的好处就是只有贫困地区能报,有些优秀的高校在这个地区有名额,给我们机会去争取。

我本人就是报考国家专项进来的,这个过程并不是说在政策上给我加分。事实上我也要竞争,然后才能被高校“择优”录取。

比如说这个学校今年第一批次(就是一本)分数线在620,而国家专项批次分数线580。如果我达到了580分,那么我在第一批次前就被国家专项批次录取。这一批次里的人都是同一个政策下的考生,这一政策并不是面向全省所有的考生。

也就是说,在国家专项批次里,我的竞争对象和我情况类似,尽管我们都来自贫困地区,也都享受到了政策给我们的帮扶,但这并意味着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随便“躺赢”。高校录取的原则始终是择优,想要得到国家专项批次的支持,前提是你得足够优秀。

今年禄劝一中的确是出了北大、清华的考生,但我觉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通过网校努力去追寻的就是一个分数,也许在分数上会我们可能无限地接近他们,但在综合素质、人生阅历,乃至社会阶层上仍旧是两个世界的人,这才是所谓的“两条平行线”。

高考结束进入大学之后,我仍要面临竞争,为了不虚度四年,我还是得付出很多努力,所以我觉得“屏幕改变命运”这样的话还是重了。

我很感恩能够通过网校直播来让自己成长,有了一个机会去改变自己的未来;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给基层教育一些鼓励和支持,因为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

    责任编辑:黄芳
    校对:张艳